对普通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几点问题的思考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X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学困生”即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具体来说是指数学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目的不明、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佳、数学思想不强、学习成绩不好的这一类学生。他们的感官和智力正常,却难于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学习成绩大大低于自己的相应智力水平。数学学困生具体表现为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公式只能照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听课时精力容易分散,缺乏主动思考,往往只是注意结论:怕老师提问;预习、复习时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做作业时喜欢问同学或抄作业;解题时不按一定的步骤和格式。思路不清;课后有问题也不愿意去问老师和同学;怕考试、测验,等等。
  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在普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越来越多,时刻困扰着每个数学教师。学困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和逆反的情绪,难以提高班级整体数学教学水平。数学素质更难提高。如何对数学学困生进行施教、控制和转化,应该成为普通初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普通初中的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关注数学学困生的学困现象,分析产生学困现象的原因,研究出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使学困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最大限度的发展,是我们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更是我们数学教师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由此,我作为普通初中的数学教师在这里针对数学学困生提出几点问题与同仁们商榷。
  
  一、关于小学升初中的衔接方面的问题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即刻发现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初中的课本变大了、变厚了,科目由小学的儿科突然变为十几科,以前的学习方法再不能适应现在有些科目的要求。面对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多、学习科目多、教学老师多。与小学相比反差太大,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尤其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如果老师没有很好地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就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学生难以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就会导致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二、关于新课程标准方面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这是真正的科学教学理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本质所在,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强调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教师好的引导,好多学困生就会对这些学习过程无所适从,课堂上只是少数优秀生在那里担当“主角”,那些学困生只好当“观众”“配角”,长期下去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自然使学生的两极分化进一步恶化,还会产生新的学困生当然,如果学生长期接受教师的灌输学习,则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惰性,学习惰性也是学生产生学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的代数、几何、三角的分科,以“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等四大模块,由此而编写出来的教材结构松散,编写简单,跳跃性大,给教与学都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不便于学生的自学,且数学又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都很强的抽象性学科,这样也造成了一些数学学困生。
  
  三、关于教师和教学方面的问题
  
  初中生学习有一个特点,他们对科目的喜欢与否与老师联系在一起,不喜欢某科目的学习就会讨厌这一科目的老师,或者不喜欢老师而讨厌这一老师所教的科目。有调查表明,学困生中超过三分之二是由于不喜欢该科目的老师而造成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科的比例又较大,可以说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导致数学学困生的物质基础。所以,数学教师要热爱教育,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懂得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抓住时机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增进师生情谊。学困生由于学习上屡受挫折,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存在自卑感。需要老师从内心去尊重、关心和信任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和自尊,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困生“亲其师,信其道”。
  
  四、关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在数学学困生中,有些学生也想学好数学,也在认真听课,也能完成作业,课外练习也做了不少,可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十分沮丧,学好数学的信心遭到了打击,这样的学困生也不少,尤其是女生居多。造成这些学困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对,忽视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没有对知识建构一个整体框架,知识点零碎,数学的学习不够灵活。不能举一反三。
  学习数学思维习惯尤其重要,而数学本来就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困生往往处于直观思维的低水平,难以过渡到严密抽象的逻辑思维,或某些数学学困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慢一些。数学知识的衔接性又很强,前面的知识点没弄懂,新的知识点就更难于掌握。所以,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五、关于对学困生的观念和评价问题
  
  传统教育喜欢把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等去评价学生,“差生”后来又冠名“后进生”,再到今天的“学困生”,这不仅仅是名字上的改变,而是符合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每个人均有独特的天赋,都有培育的价值。有资料表明,大多数学学困生的某些指标不仅在学生总体中存在中等水平,有的还具有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教师对学困生端正观念提供了实证性的依据,要充分相信学困生的发展变化的可能,要有坚定的信心去鼓舞学困生获取进步。
  总之。普通初中数学学困生是学困生中最大群体,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决定学生学数学的“学困”因素很多,但给数学学困生“解困”的关键还是教师,需要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探索和研究,不断总结,为新一轮课改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觉,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学生就能掌握多少,甚至是反复训练之后,学生的能力也没有多少提高,也常听见学生这样埋怨:巩固题做了千万遍,數学成绩却迟迟得不到提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诚然,出现上述情况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题教学值得反思,数学的例题是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即所谓“抛砖引玉”,然而很多时候只是例题继例题,解后并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因而学生的学习也就停
对2006-2009年贵州省东部组杂交玉米区域试验44个组合的数据进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4年间贵州省东部杂交玉米育种处于徘徊阶段,平均产量在600 kg/667 m^2左右,没有突破性进
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对我们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成为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素养之一,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
当我们遇到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时,不是直接解原题目,而将题进行转化。转化为一个已经解决的或比较容易解决的数学题,从而使原题得到解决。  转换这种重要的思维策略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首先取决于数学本身是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反映,矛盾与对立不断地处于转化与统一之中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充满了转换:通过符号法则,有理数四则运算就转换成算术运算;解方程就是应用消元、降次的方法的一种转换;平面图形通过延拓构成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的灵魂,其建设至关重要。探讨了道路运输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先从企业文化的理解着手,然后阐释了道路运输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紧接着探讨了道路运输单位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新疆少数民族农牧区基础教育实际的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农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农牧区寄宿教育发展迅速,成果喜人。大力
中小型水利工程是城乡居民用水、灌溉的保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从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全系统、全方向进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