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习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本科实践教学的必要组成环节。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实习这一环节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实习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浙江大学近五年来大力推进实习教学改革,核心指导思想是挤去实习教学过程中的水分,把实习教学做实、做长、做强、做出成效。通过对实习教学制度的顶层重构,通过教学管理的管理创新,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深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加突出。以下仅以每年的实习教学结束后,开展面向学生的关于实习教学的问卷调查情况予以简述。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实习;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042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从2014年开始,全校范围内教学实习结束后,教务处都会组织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网站放置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校内选课网及本科生院网放置通知、链接网址及二维码,回收结果后再详细分析结果。以2015年度为例,共回收696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6952份,来自35个学院。本次问卷调查面向除2015级外的所有本科学生,调查时间充足,且匿名填写,因此我们认为,调查结果真实可信,对于相关工作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二、问卷调查的简要结果
1. 有效问卷中,参加过实习的达4738人,占比68.2%。实习率最高的5个学院(系)除传媒学院外,其余均来自工学部和农学部,均超过80%。
2. 参加过实习的81%学生认为实习与所学专业相关,说明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实习有助于其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运用,并促进专业学习。
3. 40%参加过实习的学生实习时间在两周以内, 60%实习时间在两周及以上,32%实习时间达到四周及以上。充足的时间为开展较为深入的实习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得实习活动能够取得更好成效,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升能力,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技能。
4. 60%的学生实习渠道来自学院统一组织,其余学生通过他人推荐、家庭关系、网络渠道得到实习机会。其中,学科差别极为明显。工学部、信息学部和农生环学部绝大多数学院,统一组织率均高于80%。其余学部大部分学院低于60% ,基本与上述第1条结果呼应。
5. 超过一半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无法完全满足实习要求。大部分学院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校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差距,许多工作上需要的实践技能很难在校习得。
6. 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培训集中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企业文化方面。
7. 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考虑最多的三个因素为实习工作内容、专业相关度以及安全因素。
8. 外企、国企和大型民企是最受我校学生青睐的实习单位。
三、讨论及借鉴意义
1.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培训之间供需对口吗?
学习工作技能、增长职场经验是学生实习的两大目的,分别有83.9%和72.5%的学生实习目的是为了学习工作技能和增长职场经验。因此,分别有近六成和1/3学生希望实习单位对自己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与此相对应,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培训则集中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分别占62%,35%与26%,对于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但这数据同时也表明,有些实习单位可能对学生没有进行正式培训或培训内容更偏向于其他。
2.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在考虑什么?
在寻找满意的实习单位时,学生考虑最多的就是实习工作内容和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 分别有65%和50%的学生把实习工作内容和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列入考虑的重要因素。
而在寻找满意的实习单位所考虑的因素中,不同学科的学生,注重的方面大不相同。例如,最注重安全因素的学院是化学系、材料学院和海洋学院,把安全因素放得较低的是管理學院、经济学院和法学院,这明显与学科所在行业的从业环境高度相关。又如,最为重视企业知名度的是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而实习待遇是最少被考虑的因素,说明学生们普遍希望学到真本事,目光和考量都很深远,不计较眼前得失。
3.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实习单位?
大多数学院学生将国企、外资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作为自己首选实习场所,这可能原因是大家都较为统一地认为在高水平的企业实习能够学到并掌握更多的社会、工作技能以及职场经验。实习单位的类型与专业的性质有很大相关性。例如,来自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地科系以及医学院的学生选择“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最愿意在国企实习的学生来自海洋学院,最愿意在外资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自外语学院,选择政府部门的学生最大比例来自于法学院。
另一方面,四成学生必须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有的是朋友推荐,有的依靠家庭关系,有的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实习机会。数据反映出学生自行寻找到核实满意的实习单位难度较大,学院需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学院的实习方式与需求均有较大不同,理工科类专业由学院组织的集中实习较多,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分散实习形式为主。从实习单位的寻找方面来说,人文社科类学生可能更加需要来自学院和教师的帮助。
4. 学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包括四部分:
(1)对学院(系)关于实习教学的组织和安排工作的评价;
(2)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价;
(3)对实习单位的评价;
(4)对实习教学效果的评价。
从全校范围来说,总体评价较满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院的实习教学的每个方面都做得真的都令学生满意。相反,我们可以从每一项指标中看出各学院在哪个具体的方面有所不足,如个别学院的组织安排明显不够完善;个别学院的实习指导老师在联系沟通和指导实习方面仍有不足;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实习沟通不到位等。我们按照每个指标分项统计,结果反馈至学院,以利于改进和完善。
參考文献:
[1]张敏.统筹就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构建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3):274-274.
[2]李同果.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7):71-73.
作者简介:陈利华,女,籍贯湖南衡阳,经济学硕士,浙江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实习;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3-0042
一、问卷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从2014年开始,全校范围内教学实习结束后,教务处都会组织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问卷星网站放置问卷调查的形式,在校内选课网及本科生院网放置通知、链接网址及二维码,回收结果后再详细分析结果。以2015年度为例,共回收6962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6952份,来自35个学院。本次问卷调查面向除2015级外的所有本科学生,调查时间充足,且匿名填写,因此我们认为,调查结果真实可信,对于相关工作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二、问卷调查的简要结果
1. 有效问卷中,参加过实习的达4738人,占比68.2%。实习率最高的5个学院(系)除传媒学院外,其余均来自工学部和农学部,均超过80%。
2. 参加过实习的81%学生认为实习与所学专业相关,说明大多数学生能认识实习有助于其自身对专业知识的熟悉与运用,并促进专业学习。
3. 40%参加过实习的学生实习时间在两周以内, 60%实习时间在两周及以上,32%实习时间达到四周及以上。充足的时间为开展较为深入的实习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使得实习活动能够取得更好成效,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升能力,获取更多的经验与技能。
4. 60%的学生实习渠道来自学院统一组织,其余学生通过他人推荐、家庭关系、网络渠道得到实习机会。其中,学科差别极为明显。工学部、信息学部和农生环学部绝大多数学院,统一组织率均高于80%。其余学部大部分学院低于60% ,基本与上述第1条结果呼应。
5. 超过一半学生认为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无法完全满足实习要求。大部分学院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在校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差距,许多工作上需要的实践技能很难在校习得。
6. 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培训集中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企业文化方面。
7. 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考虑最多的三个因素为实习工作内容、专业相关度以及安全因素。
8. 外企、国企和大型民企是最受我校学生青睐的实习单位。
三、讨论及借鉴意义
1.学生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单位提供的培训之间供需对口吗?
学习工作技能、增长职场经验是学生实习的两大目的,分别有83.9%和72.5%的学生实习目的是为了学习工作技能和增长职场经验。因此,分别有近六成和1/3学生希望实习单位对自己进行基本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与此相对应,实习单位为学生提供的培训则集中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分别占62%,35%与26%,对于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但这数据同时也表明,有些实习单位可能对学生没有进行正式培训或培训内容更偏向于其他。
2.学生寻找实习单位时在考虑什么?
在寻找满意的实习单位时,学生考虑最多的就是实习工作内容和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 分别有65%和50%的学生把实习工作内容和与所学专业的符合程度列入考虑的重要因素。
而在寻找满意的实习单位所考虑的因素中,不同学科的学生,注重的方面大不相同。例如,最注重安全因素的学院是化学系、材料学院和海洋学院,把安全因素放得较低的是管理學院、经济学院和法学院,这明显与学科所在行业的从业环境高度相关。又如,最为重视企业知名度的是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而实习待遇是最少被考虑的因素,说明学生们普遍希望学到真本事,目光和考量都很深远,不计较眼前得失。
3.学生喜欢什么类型的实习单位?
大多数学院学生将国企、外资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作为自己首选实习场所,这可能原因是大家都较为统一地认为在高水平的企业实习能够学到并掌握更多的社会、工作技能以及职场经验。实习单位的类型与专业的性质有很大相关性。例如,来自教育学院、人文学院、地科系以及医学院的学生选择“事业单位”的比例最高,最愿意在国企实习的学生来自海洋学院,最愿意在外资企业实习的学生来自外语学院,选择政府部门的学生最大比例来自于法学院。
另一方面,四成学生必须自己寻找实习单位,有的是朋友推荐,有的依靠家庭关系,有的通过网络渠道获得实习机会。数据反映出学生自行寻找到核实满意的实习单位难度较大,学院需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学院的实习方式与需求均有较大不同,理工科类专业由学院组织的集中实习较多,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分散实习形式为主。从实习单位的寻找方面来说,人文社科类学生可能更加需要来自学院和教师的帮助。
4. 学生对实习的总体评价
包括四部分:
(1)对学院(系)关于实习教学的组织和安排工作的评价;
(2)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价;
(3)对实习单位的评价;
(4)对实习教学效果的评价。
从全校范围来说,总体评价较满意。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院的实习教学的每个方面都做得真的都令学生满意。相反,我们可以从每一项指标中看出各学院在哪个具体的方面有所不足,如个别学院的组织安排明显不够完善;个别学院的实习指导老师在联系沟通和指导实习方面仍有不足;部分教师与学生的实习沟通不到位等。我们按照每个指标分项统计,结果反馈至学院,以利于改进和完善。
參考文献:
[1]张敏.统筹就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构建创新[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3):274-274.
[2]李同果.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17):71-73.
作者简介:陈利华,女,籍贯湖南衡阳,经济学硕士,浙江大学教务处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