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激发兴趣、加强指导、培养习惯、传授方法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阅读这个问题。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2-078-01
一、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曾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而持续的阅读行为。
学生是否能培养起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觉到阅读的乐趣。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要营造阅读氛围,把班级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新图书,组建阅读兴趣组,定期开展活动。二要激发阅读热情,如讲述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精彩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诱导学生自己阅读,把故事补充完整;采取“读议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投入到阅读内容中,激发其求知欲;也可以采用诸如童话表演、猜谜语、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名著名人榜、读书笔记展示会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阅读指导
一个人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不够的。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作适当的调控和必要的指导,提高其阅读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是有差别的。成人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取社会生活信息,而学生阅读,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信息,还要学习阅读材料的语言模式,从中汲取语文表达的养料,以及做人的道理等。所以,教师要重视每次阅读,不论课内课外,都要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目标阅读,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以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准确地把握作品精髓,领悟作者感情,用标准、规范、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感情、带着表情地范读课文,该激昂处激昂,需婉转处婉转。如此“言传”,学生既可将 “读”与“听”有效地融合在起来,得到丰富的感官享受,也可加深对作品的感知,从而体味文章的深层思想。
再次要诱导学生研读。应对学生阅读提出明确任务,推荐学生每读一本好书,记下阅读体会,交流阅读感想,并且鼓励学生针对阅读材料互相提问。在相互间的阅读、提问、思考中,学生会像比赛式地对待阅读,阅读能力自然也就会与日俱进。
三、培养阅读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单纯的阅读是不够的,要善于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想记录下来。对阅读材料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指导学生做上不同记号,以便过后思考。比如:“△”表示领悟,“☆”表示重点,“?”表示不理解等。
摘词句的习惯。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将内容浓缩在笔记本上,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提问题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导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资料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文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帮助理解。
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做卡片、编提纲、写体会等读书方法。
四、传授阅读方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读的书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阅读事业中,就一定要学会用最合适的方法获得最大的阅读满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变成阅读技能,为其终身学习服务。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等读书方法。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是完全性阅读。略读是不完全性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另外,浏览、跳读等方法,则是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它可有效扩大阅读量、扩充知识面。如果是声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如果是知识性读物,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如翻阅报刊可通过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在阅读方法中,默读和朗读也十分重要。所谓“默读”,就是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接映人大脑,化为思维活动,而不通过发声刺激听觉的阅读习惯。其作用是使视觉广度增大,读速增快,同时压抑听觉分析器,利于思考、比较、推敲。这个方法在查资料、文件、读报刊时运用很广。朗读是与默读相对而言的。朗读就是用明朗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从而探寻文字语言“义蕴”的一种阅读方法。其作用是可感受文字作品中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文章构思、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还可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关键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12-078-01
一、激发阅读兴趣
美国学者贺拉斯曼曾说:“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才能使学生产生主动而持续的阅读行为。
学生是否能培养起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寓教于乐,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感觉到阅读的乐趣。教师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触及学生的心灵,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要营造阅读氛围,把班级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新图书,组建阅读兴趣组,定期开展活动。二要激发阅读热情,如讲述一个故事,有意识地在精彩有趣的地方停下来,诱导学生自己阅读,把故事补充完整;采取“读议演”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投入到阅读内容中,激发其求知欲;也可以采用诸如童话表演、猜谜语、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名著名人榜、读书笔记展示会等各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阅读指导
一个人知识的获得主要靠的是阅读。语文阅读教学,仅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不够的。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发展,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作适当的调控和必要的指导,提高其阅读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是有差别的。成人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取社会生活信息,而学生阅读,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信息,还要学习阅读材料的语言模式,从中汲取语文表达的养料,以及做人的道理等。所以,教师要重视每次阅读,不论课内课外,都要引导学生带着明确目标阅读,指导他们读思结合、读写结合,以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
其次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准确地把握作品精髓,领悟作者感情,用标准、规范、流利的普通话,富有感情、带着表情地范读课文,该激昂处激昂,需婉转处婉转。如此“言传”,学生既可将 “读”与“听”有效地融合在起来,得到丰富的感官享受,也可加深对作品的感知,从而体味文章的深层思想。
再次要诱导学生研读。应对学生阅读提出明确任务,推荐学生每读一本好书,记下阅读体会,交流阅读感想,并且鼓励学生针对阅读材料互相提问。在相互间的阅读、提问、思考中,学生会像比赛式地对待阅读,阅读能力自然也就会与日俱进。
三、培养阅读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单纯的阅读是不够的,要善于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感想记录下来。对阅读材料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或值得揣摩、探讨的地方,指导学生做上不同记号,以便过后思考。比如:“△”表示领悟,“☆”表示重点,“?”表示不理解等。
摘词句的习惯。将文章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摘录下来,将内容浓缩在笔记本上,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提问题的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指导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资料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或不理解的文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课外资料帮助理解。
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做卡片、编提纲、写体会等读书方法。
四、传授阅读方法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读的书是无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阅读事业中,就一定要学会用最合适的方法获得最大的阅读满足。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自行阅读,能主动地获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变成阅读技能,为其终身学习服务。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精读、略读等读书方法。精读是对阅读材料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事件、篇章结构等彻底通晓,是完全性阅读。略读是不完全性阅读,它的特点是提纲挈领地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它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上。另外,浏览、跳读等方法,则是舍去无关紧要部分,省略逐字逐句乃至逐章逐篇,它可有效扩大阅读量、扩充知识面。如果是声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如果是知识性读物,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如翻阅报刊可通过读版面、标题、导语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信息。
在阅读方法中,默读和朗读也十分重要。所谓“默读”,就是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接映人大脑,化为思维活动,而不通过发声刺激听觉的阅读习惯。其作用是使视觉广度增大,读速增快,同时压抑听觉分析器,利于思考、比较、推敲。这个方法在查资料、文件、读报刊时运用很广。朗读是与默读相对而言的。朗读就是用明朗清晰的有声语言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从而探寻文字语言“义蕴”的一种阅读方法。其作用是可感受文字作品中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文章构思、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配置,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
指导学生阅读,还可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像这类名人的读书方法,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