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瘦高个子,少言寡语。据班主任反映,他平日里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经常不交作业,上课睡觉。
这天中午他坐在了我的对面,也是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
我从他的精神状态展开了话题:“看你总是睡不醒的样子,晚上睡不好吗?”
他说:“睡得还可以。”
“那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
“我总是觉得日子很无聊,做什么都没意思,打不起精神。”
“总是这样吗?”我追问了一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容易把一些现象泛化成一种状态。
“对。”
“有没有什么事儿让你感到比较有意思?比如,一顿好吃的饭,和同学一起尽情地打游戏或者看电影等等。”我例举一些例子,是为了拓宽他的思路,引出话题。因为处于情绪低落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会变窄。
“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会觉得好一些。”
“和你的家人聊天呢?”
“我宁可上网聊……”
我觉得他似乎话没有说完,便沉默着等他。
“在网上聊聊有时还行,跟他们(他指的是家人)聊,没意思。”
之后,我向他了解了家里的基本情况。父母在他幼年时离婚,起初和母亲在一起,10岁左右离开母亲来到北京同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
一周之后,他如约再次走进了咨询室。他的准时到来是一个好的讯息,也许我们今天可以聊得深入一点。交谈了片刻之后,我转入了他父母离婚的话题:“我们聊聊你父母离婚的事吧。”
他没有作声。
于是我继续说:“关于离婚,爸爸、妈妈是如何告诉你的?”
“他们没和我说。”
“是当时没有说,还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说过?”
“一直没说。”
“那你是如何知道父母离婚的呢?”
他第一次打开了话匣子,边回忆边描述着那段往事。起初是爸爸离开了家,好多天都不回来。他问起,大人拿各种理由敷衍他。他屡次追问之后,大人便不耐烦地要他别问了。于是他便不再问,说到这里他的脸上充满了苦楚与无奈。我的心为之一震,那时他幼小的心灵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当今社会离婚并非罕见的事,离异的双方有太多的情况要面对,因此往往忽略了孩子。大人往往觉得离婚只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孩子小小的年龄不会懂,哭闹一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过去了。其实不然,面对父母的离异,孩子往往会恐惧自己被抛弃,无论孩子与父、母哪一方生活在一起,如果不能再见到另外一方都会有一种被抛弃感。进而孩子便会寻求原因,而往往得出的结论都是自己不够好,因此爸爸(或妈妈)不要我了。如果不能及时通过交流扭转这些看法,孩子会在认识自身、自信和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他的现状应该与此有关。
和母亲一起生活数年后,他又被接到了北京父亲的家中,我想他的父亲是希望把孩子接到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他面临的是又一次的分离。他面无表情地述说着,“来北京以后,第一次回去和妈妈过春节。送我回北京时,我扒着门框哭着不走。我妈急了,骂了我一顿(我想这个母亲心里应该也是很难过的,万般无奈地采取了如此方式。但孩子是理解不了的)。从那以后,我也就不闹了,他们想怎样就怎样吧。”
他依旧面无表情,但我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苦楚。他需要耗费很多精力来压抑自己,来实现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当孩子安静下来,父母会认为孩子没事儿了,其实那些情绪是被压抑了,这种压抑会影响到他今后的成长乃至人生。每天他都要把精力耗费在这个事情上,哪还有精气神儿去读书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决定找他的父亲谈谈。我首先询问并得到了他的认可,然后要他回家跟爸爸交流一下,如果父亲愿意可以给我打电话。这些环节是绝不能省的,既是对当事人的尊重,也是顺畅交流的前提。
某天下午,他的父亲打来了电话。
寒暄之后,我转入了正题:
“您有没有和他认真地谈过离婚的事?”
“没有,他那时还小。”
“他现在长大了,您准备谈吗?”
“其实吧,离婚是大人的事,有必要和他说吗?”
“那您有没有问过他想不想知道?”
“没有。”
“您是否知道他会怎样想你们离婚这件事?”
“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只有和他聊了才能知道。但会有一些可能性,例如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离婚;还有就是爸爸或妈妈不想要我了,所以离开了家;还有我是多余的,所以他们把我推来送去等等。”
“啊!还有这种事儿?他怎么能这么想,大人离婚根本就跟他没关系呀!”这个父亲此时的语气变得急切起来。
“您说的是您的想法,而他怎么想,我们并不知道。所以需要您和他认真地谈一次。”
“其实,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和他说。他平时也不爱跟我聊天。”这是离婚父母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即便想和孩子谈,也不知从何说起,以及到底该说些什么。
“平时不愿意聊,可能是您所说的话题他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在赌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这样。只要您耐心一些,并且充分表现出您的诚意,我想他会愿意聊的。”我最先谈到的是交流过程中应有的心态,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交流的内容,而忽略了以怎样的态度来交谈,而态度决定着交谈是否能够进行以及进行得是否顺畅。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心态下说出,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对面的听众自然会有不同的反应。
片刻停顿后,我给了这位父亲一个谈话基调的建议:“他已经不小了,至少他希望别人不再把他当小孩看。因此,我建议您和他做一次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交流。聊聊您对婚姻或者离婚的想法,也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交流应该是包括说和听两部分的,尤其要记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至于到底说些什么,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真实比完美更重要’。我想只要说出真实的情况以及您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可以。”
“还有……”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发问“您爱您的儿子吗?”
“当然啦!不然,我干吗把他接到身边来!”这位父亲的表达爱的方式是很具代表性的,我们更习惯用冗长的文字来表达心中的爱。
“好极了!您要让儿子知道!记住在交谈过程中告诉儿子,最好直接对他说‘儿子,爸爸很爱你!’”我虽然看不到这位父亲的表情,但仍然感受到了他“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窘态,“或者一个拥抱也可以。”
我至今也不知这位父亲到底是如何表达他的爱的。
父子谈话过后,他又到我这里来过一次。坐在那里不但头抬了起来,话也比以前多了些。之后班主任和教他的老师也反映,他的精神状态好多了。只是已经临近初中毕业,学习最终还是没能赶上来太多。
这个包袱他背得有些久,但是他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有缘陪伴了他一程,也祝福他今后的人生!离婚是一段婚姻的结束,也可以是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开始。别忘了告诉孩子,父母离婚了,但对你的爱一直都在!
(编辑·宋国强)
这天中午他坐在了我的对面,也是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
我从他的精神状态展开了话题:“看你总是睡不醒的样子,晚上睡不好吗?”
他说:“睡得还可以。”
“那怎么总是无精打采的?”
“我总是觉得日子很无聊,做什么都没意思,打不起精神。”
“总是这样吗?”我追问了一句,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容易把一些现象泛化成一种状态。
“对。”
“有没有什么事儿让你感到比较有意思?比如,一顿好吃的饭,和同学一起尽情地打游戏或者看电影等等。”我例举一些例子,是为了拓宽他的思路,引出话题。因为处于情绪低落的时候,人的思维往往会变窄。
“在学校与同学相处时会觉得好一些。”
“和你的家人聊天呢?”
“我宁可上网聊……”
我觉得他似乎话没有说完,便沉默着等他。
“在网上聊聊有时还行,跟他们(他指的是家人)聊,没意思。”
之后,我向他了解了家里的基本情况。父母在他幼年时离婚,起初和母亲在一起,10岁左右离开母亲来到北京同奶奶和父亲一起生活。
一周之后,他如约再次走进了咨询室。他的准时到来是一个好的讯息,也许我们今天可以聊得深入一点。交谈了片刻之后,我转入了他父母离婚的话题:“我们聊聊你父母离婚的事吧。”
他没有作声。
于是我继续说:“关于离婚,爸爸、妈妈是如何告诉你的?”
“他们没和我说。”
“是当时没有说,还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说过?”
“一直没说。”
“那你是如何知道父母离婚的呢?”
他第一次打开了话匣子,边回忆边描述着那段往事。起初是爸爸离开了家,好多天都不回来。他问起,大人拿各种理由敷衍他。他屡次追问之后,大人便不耐烦地要他别问了。于是他便不再问,说到这里他的脸上充满了苦楚与无奈。我的心为之一震,那时他幼小的心灵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当今社会离婚并非罕见的事,离异的双方有太多的情况要面对,因此往往忽略了孩子。大人往往觉得离婚只是夫妻两个人的事,孩子小小的年龄不会懂,哭闹一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过去了。其实不然,面对父母的离异,孩子往往会恐惧自己被抛弃,无论孩子与父、母哪一方生活在一起,如果不能再见到另外一方都会有一种被抛弃感。进而孩子便会寻求原因,而往往得出的结论都是自己不够好,因此爸爸(或妈妈)不要我了。如果不能及时通过交流扭转这些看法,孩子会在认识自身、自信和与人交往等诸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他的现状应该与此有关。
和母亲一起生活数年后,他又被接到了北京父亲的家中,我想他的父亲是希望把孩子接到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他面临的是又一次的分离。他面无表情地述说着,“来北京以后,第一次回去和妈妈过春节。送我回北京时,我扒着门框哭着不走。我妈急了,骂了我一顿(我想这个母亲心里应该也是很难过的,万般无奈地采取了如此方式。但孩子是理解不了的)。从那以后,我也就不闹了,他们想怎样就怎样吧。”
他依旧面无表情,但我却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苦楚。他需要耗费很多精力来压抑自己,来实现这种表面上的平静。当孩子安静下来,父母会认为孩子没事儿了,其实那些情绪是被压抑了,这种压抑会影响到他今后的成长乃至人生。每天他都要把精力耗费在这个事情上,哪还有精气神儿去读书呢!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决定找他的父亲谈谈。我首先询问并得到了他的认可,然后要他回家跟爸爸交流一下,如果父亲愿意可以给我打电话。这些环节是绝不能省的,既是对当事人的尊重,也是顺畅交流的前提。
某天下午,他的父亲打来了电话。
寒暄之后,我转入了正题:
“您有没有和他认真地谈过离婚的事?”
“没有,他那时还小。”
“他现在长大了,您准备谈吗?”
“其实吧,离婚是大人的事,有必要和他说吗?”
“那您有没有问过他想不想知道?”
“没有。”
“您是否知道他会怎样想你们离婚这件事?”
“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只有和他聊了才能知道。但会有一些可能性,例如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离婚;还有就是爸爸或妈妈不想要我了,所以离开了家;还有我是多余的,所以他们把我推来送去等等。”
“啊!还有这种事儿?他怎么能这么想,大人离婚根本就跟他没关系呀!”这个父亲此时的语气变得急切起来。
“您说的是您的想法,而他怎么想,我们并不知道。所以需要您和他认真地谈一次。”
“其实,我是真不知道怎么和他说。他平时也不爱跟我聊天。”这是离婚父母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即便想和孩子谈,也不知从何说起,以及到底该说些什么。
“平时不愿意聊,可能是您所说的话题他不感兴趣,也可能是在赌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这样。只要您耐心一些,并且充分表现出您的诚意,我想他会愿意聊的。”我最先谈到的是交流过程中应有的心态,有时我们往往过于关注交流的内容,而忽略了以怎样的态度来交谈,而态度决定着交谈是否能够进行以及进行得是否顺畅。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心态下说出,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而对面的听众自然会有不同的反应。
片刻停顿后,我给了这位父亲一个谈话基调的建议:“他已经不小了,至少他希望别人不再把他当小孩看。因此,我建议您和他做一次男人与男人之间的交流。聊聊您对婚姻或者离婚的想法,也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交流应该是包括说和听两部分的,尤其要记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至于到底说些什么,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真实比完美更重要’。我想只要说出真实的情况以及您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可以。”
“还有……”我故意停顿了一下,然后发问“您爱您的儿子吗?”
“当然啦!不然,我干吗把他接到身边来!”这位父亲的表达爱的方式是很具代表性的,我们更习惯用冗长的文字来表达心中的爱。
“好极了!您要让儿子知道!记住在交谈过程中告诉儿子,最好直接对他说‘儿子,爸爸很爱你!’”我虽然看不到这位父亲的表情,但仍然感受到了他“爱你在心口难开”的窘态,“或者一个拥抱也可以。”
我至今也不知这位父亲到底是如何表达他的爱的。
父子谈话过后,他又到我这里来过一次。坐在那里不但头抬了起来,话也比以前多了些。之后班主任和教他的老师也反映,他的精神状态好多了。只是已经临近初中毕业,学习最终还是没能赶上来太多。
这个包袱他背得有些久,但是他的人生之路还很长。有缘陪伴了他一程,也祝福他今后的人生!离婚是一段婚姻的结束,也可以是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开始。别忘了告诉孩子,父母离婚了,但对你的爱一直都在!
(编辑·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