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记叙文,最常用的技法,当然是记叙和描写。这两种技法如何组合起来用,值得揣摩。最常见的组合方式,是先记叙,再描写,比如,前一段或几段记叙,下一段描写,或一段中前几句记叙,后几句描写。记叙展现过程,形成文章的“线”,而描写铺展重点,形成文章的“面”。这样,记叙和描写交替使用,文章就会线索清晰,重点突出,场面生动,层次分明。一篇简短的记叙文,若记叙的过程中,有那么三两处描写撑着,文章就会显得饱满而生动了。树枝上的花和叶,往往生在树枝的节上。记叙中的描写,也应在记叙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上展开。这些“节点”,就是最能突出文章主旨的地方。看下面的例子: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鲁迅《社戏》)
这一段中,前两句是记叙,记写深夜摇船归航。第三句是描写,从“声”和“形”两方面,描写船在水里航行的情形,很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深夜归航时的欢快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这次深夜行船深深的怀想之情,非常传神。如果没有这一句描写,文章的意思也是清楚的,但生动性和深刻性就差多了。并且记叙与描写衔接得非常流畅:前面记叙孩子们“摇船”,下一句就描写水中船的样子,层次感很强。再看下面这段话: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法布尔《绿色蝈蝈》)
这一段中,前六句记叙蝈蝈面对食物的表现,最后一句话描写蝈蝈吃饱之后的样子,很有趣味,让人对蝈蝈这种小动物生出爱怜之意。如果没有这句描写,文章的意思也是清楚的,但没有了神采。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一段中,先记叙,再描写。在一篇文章中,当然也可以先有一段或几段记叙,再接续一段或几段描写。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段记叙,第二段就是描写,描写百草园的景致。接下来几段记叙之后,又是一段对雪地捕鸟的描写。平时读课文时,可留意那些优秀的记叙文中,记叙的部分和描写的部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记叙和描写并不都是黑白分明地一前一后组合在一起,它们常常在文章中交替出现,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才提炼出先记叙再描写这种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记叙加描写的分解练习,对于掌握这两种技法,掌握组段、组篇的方法,是有好处的。
先叙后描,这看起来很简单,却很有用。下面一段话,选自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写乡间对歌。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记叙和描写的,以及这样写产生的表达效果。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对歌,编者注)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鲁迅《社戏》)
这一段中,前两句是记叙,记写深夜摇船归航。第三句是描写,从“声”和“形”两方面,描写船在水里航行的情形,很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深夜归航时的欢快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这次深夜行船深深的怀想之情,非常传神。如果没有这一句描写,文章的意思也是清楚的,但生动性和深刻性就差多了。并且记叙与描写衔接得非常流畅:前面记叙孩子们“摇船”,下一句就描写水中船的样子,层次感很强。再看下面这段话: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法布尔《绿色蝈蝈》)
这一段中,前六句记叙蝈蝈面对食物的表现,最后一句话描写蝈蝈吃饱之后的样子,很有趣味,让人对蝈蝈这种小动物生出爱怜之意。如果没有这句描写,文章的意思也是清楚的,但没有了神采。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一段中,先记叙,再描写。在一篇文章中,当然也可以先有一段或几段记叙,再接续一段或几段描写。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段记叙,第二段就是描写,描写百草园的景致。接下来几段记叙之后,又是一段对雪地捕鸟的描写。平时读课文时,可留意那些优秀的记叙文中,记叙的部分和描写的部分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
当然,记叙和描写并不都是黑白分明地一前一后组合在一起,它们常常在文章中交替出现,甚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交织在一起。我们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才提炼出先记叙再描写这种最基本的组合方式。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有意识地进行记叙加描写的分解练习,对于掌握这两种技法,掌握组段、组篇的方法,是有好处的。
先叙后描,这看起来很简单,却很有用。下面一段话,选自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写乡间对歌。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记叙和描写的,以及这样写产生的表达效果。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对歌,编者注)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