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王毅书法作品有感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y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毅,1971年生于沈阳,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现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书画院签约书法家,沈阳大学副教授。出版有《王毅国学经典书法作品选》、《汉张迁碑笔法详解》、《颜真卿勤礼碑笔法详解》、《米芾蜀素帖笔法详解》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在国人的文化视域中想来是不陌生的。但是,在世界艺术的范畴中,这朵奇葩确实是生面别开。就书法艺术的现实考量而言,是从泛艺术的角度着眼,抑或是从民族文化土壤的深层中挖掘,这种向度的选择是很纠结的问题。对书法发度维度和向度的把握,可能是引领其面向未来的前提和条件。
  当代艺术发展的强劲态势表现为一派繁荣的气象,这不仅是现实的景状,也是主流的呼声,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文化艺术方面折射出的场效。书法艺术概莫能外,也是在这个体系下展开的。当代,书法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其独特性,迥异于其发韧、流便过程的状态。书法家以艺术家的独立身份出现,书法更多是以线性的视觉倾向为指归,其文化的脉络被消解和重构。即使一些书法家在创作中重拾了“文化记忆”,但这种有目的的碎片似的综合,往往大失书法的本意。书法艺术渐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场,而片面追求艺术的新,其价值何在,很难说得清楚。这种前瞻,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书法家是应该思考的。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可以明确的是书法艺术当代性的体现,要在视觉艺术和文化内涵双重场域中展开。出于上述的思考,王毅在辽沈中青年书法家中,是我关注较多的一位,因此对他的艺术面貌和特点也大体了解。艺术是在交流和互动中生发的,在和他谈论书法时,有一种直觉,就是他更注重书法文化内涵的表达,这可能也是他给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所在。
  他创作的作品有洋洋千言的长卷,亦有通篇数百字的条屏,内容涵盖了儒、释、道的思想精要。王岳川说:“在21世纪的中国,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书法家,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功底,中国文化的精神寄托。”王毅的艺术实践,很显然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其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也正在于此。事实上,只有把握了书法文化诉求的方向,才能在道的层面上去谈书。
  王毅的书法创作,坚守了书法艺术语言本体的“本”和“原”。所以,他能很好地把握和理解传统,在“技”的层面上,潜心精研,取法高古。“书贵有古意”,对传统的继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之源、创新之本。他的书法创作,真、行、草、隶、篆诸体均有所涉猎,以真、草为规模,旁及隶、行,可谓致力有专精,博采兼众长。
  项穆《书法雅言》中道:“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欲书必舒散怀抱,至于如意所愿,斯可称神。”王毅在潜移默化中,也在寻求神化的书写境界。这在他的草书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其用笔遒丽劲健,提按腾挪跳跃,使转盘曲逶迤,线条飘逸飞动。但他的草书创作更多表现出的是“守拙归田园”的意境。草书在“拙”字上着眼,是他视觉物化的“本心”表现。拙而生力,如开弓之弩,箭在弦上,引而不发,这种颇具韧性的力度表现,让人联想到东坡的诗句“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王毅的书法创作,更追求“心性”和“禅意”的言表,这在他的楷书创作中有很好的体现。王羲之《书论》云:“夫书字贵平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欹有侧有斜,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可见楷书是以静中见动,有合老僧坐禅之道,外象安如泰山,内修思越千言。王毅的楷书既不同于六朝碑版,又不同于隋唐写经,他是以唐碑为根基,取“欧体”结字之险绝、“颜体”用笔之遒劲,兼乎二者,于庙堂气中蕴清隽之态。
  现下,王毅在他创作中倾心于对北朝摩崖书法的研习,摩崖作品的朴茂高古、正大严整成为他新的书法审美追求。北朝摩崖刻石在文化上融合了释与道的思想精髓,亦反映出书法流变的时代印痕,法兼众妙,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原创性。王毅从中深刻体悟到书法艺术,在取法用宏中表现书法家原创精神的重要性。他通篇地临习《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无量寿经》等经典,感悟良多,受益匪浅。当然,对北朝摩崖的追摹只是王毅书学道路上的关节之一,未来仍要以“渺沧海之一粟”的精神不断进击,方能有大作为,成大境界。
  书法家就其实际的文化意义而言,与国学家应该是“同形同性”的,这决定着书法艺术的未来走向。这样的境界和理想,是真正书法家的必由之思,可以看得出王毅有着这样的前瞻性思维。正是如此,他的书法艺术之路可能更为艰辛,诚如屈子所云:“路漫漫其修远兮。”更何况,王毅身为师者,亦要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担当和责任,何止是要有“上下求索”之为,更要师诸本心,传诸本心。如能有此作为,他的艺术也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途和景致。
  (作者单位:沈阳书画院)
  责任编辑:宋建华
其他文献
七观“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  —再论子明本与张宏本  ◇ 楼秋华  毫无可疑,《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与其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离不开明清两代众多临(摹)仿本的映衬与播扬。正如乾隆朝的方薰在其《山静居画论》中所称:“子久《富春山居》一图,前后摹本,何止什百……”②,许多杰出的山水画家不断地通过艺术的方式—临(摹)仿本,希风叙妙,来切实解读他们心中的《富春山居图》,从而构成了
期刊
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幕,时常缭绕于胸,那是我们画院在上海衡山宾馆的笔会。年已九十开外的朱屺瞻翁居长开笔,只见他凝思片刻,手握画笔,敏捷地迈向画案,毛颖着纸,宛如长矛发力,唰唰有声,站在一旁的应野平先生应声惊呼:“啊唷!”这一枪宛如是刺中了他。这情景,这身手,至今历历在目。这是什么?是胆气!  胆气磅礴,本来是无关乎年龄的。然而年龄这东西会不知不觉地耗磨胆气和豪情,攻艺者在技艺日进,心得益夥之后,胆气则
期刊
书法作为一种线条艺术,它的玄机就在线条流动之中,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图形中的线可用规、尺画出,而书法、绘画中的线则完全靠用心、用手去挥写,两种不同的线所表现的是“静”和“动”两种意识;一种满足实用需要,一种传达审美追求;尺规下的线是规范的刻板,其作用是辅助与说明,而书画中的线则是具有鲜活生命的。  这就是说,这种线不是随便用手去画就可以的,也不是画熟练就可以了。研习和掌握线条本身,就是艺术传承过程
期刊
书札是实用文字,文献可以上溯到汉代。作为书法形式,远比手卷、中堂、扇面等其他形式出现得早。好的书札文辞、书写能兼二美,自是箧中之宝,现存的王羲之墨迹就基本都是书札。《汉书·陈遵传》云:“(陈遵)略涉传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以为荣。”这应该是书札的收藏最早记录。现存书札墨迹应以西晋陆机《平复帖》为最早,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明代董其昌跋曰:“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有此数行,为希代宝。”
期刊
◇ 主讲人:罗世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时间:2012年3月22日  ◇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是古代伊朗高原和中亚地区流行的宗教,公元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Zartosht)创立,以《阿维斯塔》(Avesta)为经典教义,主张善恶二元论,古代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39~前331年)、帕提亚王朝(前247~224年,即安息)、
期刊
谈论20世纪中国画教育,人们大多会想到中国美术学院的“分科教育”与中央美术学院的“徐蒋体系”。的确,这一“南北异同”不但决定了当今中国画教育的主要方向和格局,并且也很大程度上深刻地影响到当今中国画的文化生态。对于前者,以往的研究中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过细致的区分,而对于后者,则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或许我们还都缺乏足够的检省与审视。而深入这一话题,我以为,阴澍雨是一个恰如其分的个案。  澍雨是当代青
期刊
一  研究中国传统的文化史、艺术史,徐渭在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无疑都是不容忽视的。他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徐渭作为个体存在的同时还是一个群体性存在的表征,这个群体除了徐渭还有祝允明、陈淳、王铎、傅山等,假若没有他们的存在,中国的文化史、艺术史会单调得多也单薄得多;再者,就这一群体而言,徐渭则不仅是得风气之先者,而且又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如此,他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值得注意的是,徐渭以及他所
期刊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邻长江北岸,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南唐建州,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蕴育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一大批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充分彰显其厚重的人文历史和丰硕的文明成果。在泰州馆藏的作品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一些明清书画名家之作,画艺精良,画幅巨大,画面优美,保存完好,堪称精品。泰州历史上名贤辈出,人文荟萃,地方人士书画技艺传承有绪,一些书画名家往来泰州,或寓居,或小
期刊
贾起家,笔名砚田。1953年生,山西夏县人。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主编出版有《卫门书派研究文集》、《怀素书学研究文集》、《国色天香—中国当代牡丹书画艺术大展》(合编)、《贾起家书法集》、《贾起家书法·离骚卷》等。  欲了解一个民族的学术思想与文化观念,最为简洁的方式莫过于从其主流思想、经典文化入手寻找答案。艺术同样如此,一种艺术创作或研究,最直接的方式也莫过
期刊
陈忠洲,1970年生,山东潍坊人。199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2002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6年毕业于文化部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读书观画之心情,一如看山,看山之风景。有人对景生情,有人辅理演释。这其中自有众多玄妙。然熊十力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