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活动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音乐相关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项难题,其中从小学音乐的特点来看,其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实现学生产生兴趣,喜欢音乐,乐于学习并享受音乐的学习的渐进式过程。从新课标中针对小学音乐的相关内容来看,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主要途径,有针对性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以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化整合来实现小学音乐的教育目标。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的发展
  1.实现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梳理
  从小学音乐课程的设立和课本的内容编排来看,其中所包含内容的儿童特色十分鲜明,这是音乐教育从宏观上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教学形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的应用就显得“顺理成章”。为了配合新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使教学过程更为顺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为显著,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积极采取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首先能够在教育的基础阶段为学生提供更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理解,其次,根据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通过积累素材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其音乐审美的能力。例如在《春天来了》一课时,选择春天较为突出的特征,选择跟歌曲意境或情境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如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于春天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让学生把握好学习内容,从而为歌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渲染气氛,促进音乐教学在情感上产生的共鸣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可以将图像、声音有机结合起来,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学中营造出更为贴近歌曲意境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对于色彩和声音的敏感度,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对于歌曲的节奏的快慢、情感的忧喜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促进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
  二、课程与技术的优化整合
  1.兴趣引导,构建情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要从兴趣出发,通过有效的兴趣引导,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动力。当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歌曲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表现手法等内容通过文字或图形、音频、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通过更贴近歌曲内涵的情景创设和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法将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有趣。例如在学习《小企鹅》的时候,对于学生而言,企鹅主要生活在南极,绝大多数的同学没有去过南极,至于企鹅最多在海洋馆看到过,但是这首歌曲的背景就是生活在南极的企鹅。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于歌曲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体验呢。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企鹅在南极生活的图片或视频进行剪辑,尽可能将冰封的南极和企鹅的生活状态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对企鹅由本能的喜爱延展到对于歌曲的喜爱,从而促进歌曲教学的高效进行。
  2.视听同步,深入理解
  在新课标中针对小学音乐的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欣赏。但是对于当前的许多欣赏类歌曲来说,与学生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歌曲内容或表达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将小学音乐的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找到一條更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模式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针对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或存在一定“多动”的低龄学生来说,以视听相结合的手段对其进行体验式教学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这类音乐童话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特点,以更为清晰有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及发展,紧接着将歌曲中单簧管、大管两种乐器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将两种乐器的用法和声音进行比较,让学生来选择哪种乐器更利于表达小兔子和乌龟的声音。以学生和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引导选择更适合表达不同情感或人物的乐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小学音乐教学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之间的优化整合实现小学音乐的教育目标。
  三、总结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兴趣延伸而来的学习主动性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音乐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多样化教学手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并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借助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直观教学的特点,能够使原本对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歌曲变得生动,形象。使之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去,实现教育目标。
其他文献
一、问题提出  自尊也称自尊感或自尊心,是社会评价和个人的自尊需要的关系的反映,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自尊作为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它的发展状况不仅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直接相关,而且作为一个中介变量,它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语言均有广泛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也逐渐开始萌动和增强,学生会在成败体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我概念,而自尊水平则反映了学
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想象。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思维才能纵横驰骋,凌空翱翔;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创造、探索,创造出突破前人的璀璨文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从学科特点分析,语文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富有文化底蕴的精美华文,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
现如今,教育改革更加突出素质教育基础。其中,一门对学生素质提升影响深远的学科,即小学科学,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意义重大。小学科学的重要思想就是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帮助、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探和研究,这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同时,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在科学的指导下认识生活。小学科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和
一、前言  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诵读教学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教学效率低下、成效差已经成为普遍问题。鉴于诵读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从经典文学中受益。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分析  1.认识不足  经典诵读中的“经典”实际上包含许多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文言文,还包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看到科学课堂上经常呈现这样一番景象: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实验材料成了小学科学课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一个基本保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实验材料直接影响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一个成功的实验可以减少许多烦琐的叙述,往往能起到“千言万语
一、一点一面,延伸科技触角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一节课只能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探究,而全校性的科技活动则可以通过项目的设置,对某个知识点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习到的《看不见的空气》,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针筒的挤压,探究空气能否被压缩。对压缩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只能通过图片介绍;而在科技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各种利用压缩空气的活动项目,如:1.通过打气筒往管子里打气,当气压足够大时
九月,开学季,也是小班幼儿入园哭闹最厉害的一个月。开学的第一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刚刚被父母抱着还笑容满面的幼儿,一看到快要进教室了,他们一下子就变了脸,怎么也
在小型水库运行过程中,必须注重小型病险水库的危害性,通过合理的技术与勘探结果进行病险水库的加固,并且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方案进行完善。本文对水利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