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分析了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原、发病经过、症状及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蚕农防治蚕血液型脓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脓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84.5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48-01
1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特征
核型多角体病,即蚕农所熟称的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脓病、白肚病等,是各蚕区不同蚕期均有发生的传染性蚕病。病蚕及其脓汁是再次传染的感染源,病原为杆状病毒科的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发病经过:在养蚕环境中受污染的多角体被蚕食下后,即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寄生于体腔内各种敏感组织细胞内,繁殖复制,并在核内形成多角体,随病毒的繁殖,多角体不断增大增多,最后细胞破裂,多角体病毒及细胞碎片游离于血液中,血液变成乳白色的脓汁,随体皮破裂,脓汁污染蚕座,产生蚕座传染。
病症:外表病症表现为不眠,不结茧,体躯肿胀,环节隆起,行动狂躁,爬行不停,最后体皮破裂,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
镜检诊断:镜检血液及脓汁,以观察多角体的存在与否为依据。
肉眼诊断:取病状如同上述病症的病蚕,撕破病蚕的尾角,如流出乳白色脓汁,即为血液型脓病。
2 发病原因
2.1 气候条件影响
高温多湿和低温多湿都是脓病高发的原因。究其原因温度较高或者较低,再碰到湿度较大时,使得蚕座湿热或者湿冷、潮闷。高温多湿时有利于病毒快速繁殖,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低温多湿时,蚕儿食桑缓慢,龄期延长,体质虚弱,抗病力下降,增加发病率[1-2]。
2.2 重治轻防
养蚕环境中常有病原物存在,许多养蚕户不知道病毒在常温下有2年的潜伏期,忽视养蚕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导致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原扩散,污染环境,引起脓病的暴发。
2.3 桑园管理不善
桑树多数携带病菌害虫、桑园管理不善,造成桑虫暴发,病原四处扩散,极易与家蚕发生交叉传染。
2.4 桑叶贮藏不科学
现在养蚕都在农村,没有专用的贮藏室,特别是到大蚕期蚕室蚕具都特别紧张,食桑量又大,贮放桑叶面积不够,从而桑叶堆放得比较严实,农户忙又不注意散热,加上采叶时气温比较高,桑叶很容易发热变质,从而诱发脓病。
3 防治对策
病毒的存在是发生血液型脓病的根本原因,该病主要是通过食下感染,也有通过伤口进入蚕体的。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彻底消毒,消灭病原
3.1.1 重视养蚕前消毒。农户蚕室、蚕具必须先毛消,再洗涤,能浸渍消毒的尽量浸消。蚕室毛消、洗涤合格后再消毒,检查合格后再由驻点技术人员亲自进行大面积光消。生活用房、蚕室周围小环境等均要全面进行清洗消毒。收蚁前再对蚕室和小环境进行一次消毒。养蚕专用房内存有蚕具,养蚕前禁止闲人出入、蚕具随意拿出蚕室。严禁将未消毒蚕具放入已消毒的蚕室[3-4]。
3.1.2 重点做好养蚕期消毒。首先做到以叶定种,尽量避免外地购买桑叶。饲养人员必须做到清洁卫生。坚持换鞋入室,蚕室外门口建立隔离带,每天洗消。切桑、给桑和除沙要洗手。蚕室每天用消特灵进行地面消毒。除沙不准在蚕室内抖倒,使用后的小蚕网每龄煮一次,大蚕网用消特灵浸晒。各龄起蚕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严格淘汰迟小蚕、不良蛹、蛾。病死蚕(蛹、蛾)投入消毒缸中,不准从蚕沙堆中捡回遗失蚕。及时将蚕沙入坑封埋,烧毁蚕用废弃物。各原蚕户要配专门的贮桑室,贮放桑叶的地方要每天消毒1次,采叶工具要采一次消一次,工具要放在固定地点[3-4]。
3.2 严格分批提青,淘汰病小蚕,防止蚕座传播
病蚕发育缓慢,在健康蚕中即使夹杂极少数病蚕混育时,都会产生严重的蚕座传播。血液型脓病要流出脓汁污染蚕座。做好分批提青,淘汰病小蚕,就能把各种发育缓慢的病蚕清除掉,防止蚕座内的扩散传播。在此基础上撒播蚕体蚕座消毒剂,是防止病毒病扩散、蔓延的重要环节。
3.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饲养环境虽经过消毒,但仍不可能完全排除在饲养过程中病毒从外部侵入蚕座及微量病毒存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蚕体质强弱成了支配血液型脓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蚕的饲养条件也极大地影响蚕的抵抗力。例如蚕卵保护不当,饲育中喂饲不良桑叶,饲育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桑叶含氟量高等都会降低蚕对病毒的抵抗力,本来对普通蚕完全不感染的低浓度病毒这时也会使蚕感染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从脓病的防治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4 蚕期发现脓病及时進行处理
一旦发现脓病,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每次喂叶前先拣掉病蚕和弱小蚕,并集中销毁;而且捡蚕前、后都要勤洗手;用过的蚕网都要用0.3%消毒液浸渍后再次使用;强调通风换气,做到一边开窗一边加温,防止一味追求温度而忽视通气;加强桑叶管理,要做到现采现喂,贮藏过程中防止发热。二是每天撒播1次新鲜石灰粉或漂白粉加石灰粉等蚕座消毒剂。三是蚕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回山消毒。
4 参考文献
[1] 董克平.家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62.
[2] 姚國新.大棚养蚕脓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四川蚕业,2009,37(3):52.
[3] 洪西桃.2015年春杭州蚕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体会[J].蚕学通讯,2015(2):42-44.
[4] 陈素娟,卢志行,王涤龙,等.杭州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4(1):65-67.
关键词 家蚕脓病;症状;发病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84.5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48-01
1 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特征
核型多角体病,即蚕农所熟称的脓病,又称血液型脓病、脓病、白肚病等,是各蚕区不同蚕期均有发生的传染性蚕病。病蚕及其脓汁是再次传染的感染源,病原为杆状病毒科的桑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发病经过:在养蚕环境中受污染的多角体被蚕食下后,即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寄生于体腔内各种敏感组织细胞内,繁殖复制,并在核内形成多角体,随病毒的繁殖,多角体不断增大增多,最后细胞破裂,多角体病毒及细胞碎片游离于血液中,血液变成乳白色的脓汁,随体皮破裂,脓汁污染蚕座,产生蚕座传染。
病症:外表病症表现为不眠,不结茧,体躯肿胀,环节隆起,行动狂躁,爬行不停,最后体皮破裂,流出乳白色脓汁而死。
镜检诊断:镜检血液及脓汁,以观察多角体的存在与否为依据。
肉眼诊断:取病状如同上述病症的病蚕,撕破病蚕的尾角,如流出乳白色脓汁,即为血液型脓病。
2 发病原因
2.1 气候条件影响
高温多湿和低温多湿都是脓病高发的原因。究其原因温度较高或者较低,再碰到湿度较大时,使得蚕座湿热或者湿冷、潮闷。高温多湿时有利于病毒快速繁殖,增加感染的可能性。低温多湿时,蚕儿食桑缓慢,龄期延长,体质虚弱,抗病力下降,增加发病率[1-2]。
2.2 重治轻防
养蚕环境中常有病原物存在,许多养蚕户不知道病毒在常温下有2年的潜伏期,忽视养蚕前的消毒准备工作,导致消毒不彻底,造成病原扩散,污染环境,引起脓病的暴发。
2.3 桑园管理不善
桑树多数携带病菌害虫、桑园管理不善,造成桑虫暴发,病原四处扩散,极易与家蚕发生交叉传染。
2.4 桑叶贮藏不科学
现在养蚕都在农村,没有专用的贮藏室,特别是到大蚕期蚕室蚕具都特别紧张,食桑量又大,贮放桑叶面积不够,从而桑叶堆放得比较严实,农户忙又不注意散热,加上采叶时气温比较高,桑叶很容易发热变质,从而诱发脓病。
3 防治对策
病毒的存在是发生血液型脓病的根本原因,该病主要是通过食下感染,也有通过伤口进入蚕体的。为此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彻底消毒,消灭病原
3.1.1 重视养蚕前消毒。农户蚕室、蚕具必须先毛消,再洗涤,能浸渍消毒的尽量浸消。蚕室毛消、洗涤合格后再消毒,检查合格后再由驻点技术人员亲自进行大面积光消。生活用房、蚕室周围小环境等均要全面进行清洗消毒。收蚁前再对蚕室和小环境进行一次消毒。养蚕专用房内存有蚕具,养蚕前禁止闲人出入、蚕具随意拿出蚕室。严禁将未消毒蚕具放入已消毒的蚕室[3-4]。
3.1.2 重点做好养蚕期消毒。首先做到以叶定种,尽量避免外地购买桑叶。饲养人员必须做到清洁卫生。坚持换鞋入室,蚕室外门口建立隔离带,每天洗消。切桑、给桑和除沙要洗手。蚕室每天用消特灵进行地面消毒。除沙不准在蚕室内抖倒,使用后的小蚕网每龄煮一次,大蚕网用消特灵浸晒。各龄起蚕用防僵粉进行蚕体消毒。严格淘汰迟小蚕、不良蛹、蛾。病死蚕(蛹、蛾)投入消毒缸中,不准从蚕沙堆中捡回遗失蚕。及时将蚕沙入坑封埋,烧毁蚕用废弃物。各原蚕户要配专门的贮桑室,贮放桑叶的地方要每天消毒1次,采叶工具要采一次消一次,工具要放在固定地点[3-4]。
3.2 严格分批提青,淘汰病小蚕,防止蚕座传播
病蚕发育缓慢,在健康蚕中即使夹杂极少数病蚕混育时,都会产生严重的蚕座传播。血液型脓病要流出脓汁污染蚕座。做好分批提青,淘汰病小蚕,就能把各种发育缓慢的病蚕清除掉,防止蚕座内的扩散传播。在此基础上撒播蚕体蚕座消毒剂,是防止病毒病扩散、蔓延的重要环节。
3.3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饲养环境虽经过消毒,但仍不可能完全排除在饲养过程中病毒从外部侵入蚕座及微量病毒存在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蚕体质强弱成了支配血液型脓病是否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蚕的饲养条件也极大地影响蚕的抵抗力。例如蚕卵保护不当,饲育中喂饲不良桑叶,饲育温湿度过高或过低、桑叶含氟量高等都会降低蚕对病毒的抵抗力,本来对普通蚕完全不感染的低浓度病毒这时也会使蚕感染发病。因此,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的体质,从脓病的防治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3.4 蚕期发现脓病及时進行处理
一旦发现脓病,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每次喂叶前先拣掉病蚕和弱小蚕,并集中销毁;而且捡蚕前、后都要勤洗手;用过的蚕网都要用0.3%消毒液浸渍后再次使用;强调通风换气,做到一边开窗一边加温,防止一味追求温度而忽视通气;加强桑叶管理,要做到现采现喂,贮藏过程中防止发热。二是每天撒播1次新鲜石灰粉或漂白粉加石灰粉等蚕座消毒剂。三是蚕期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回山消毒。
4 参考文献
[1] 董克平.家蚕脓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362.
[2] 姚國新.大棚养蚕脓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四川蚕业,2009,37(3):52.
[3] 洪西桃.2015年春杭州蚕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体会[J].蚕学通讯,2015(2):42-44.
[4] 陈素娟,卢志行,王涤龙,等.杭州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4(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