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教师要认真研究,充分发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其德育教育得到渗透和发展,以健全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德育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渠道很多,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与道德品质的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顺应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的熏陶,进而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教师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学生自身来讲,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道德水平处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从教师提升方面来讲,德育教育的渗透,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将教师从单一的注重知识的讲授转移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并且教师在认真探究德育教学的时候,还能做到自省,这对教师的成长和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顺应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社会的不断前进。
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措施
(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促使国家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形勢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很多篇章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景象,有的描写了祖国的奇特地貌,有的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则展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感受祖国的富饶壮丽,还能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另辟蹊径,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具体事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文章《苏武传》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到了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 健全人格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肩负着教书和教人两项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1. 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去仔细体会,让学生去真切地感受它,和作者对话,感受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超凡的力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更能感受文字间表达的生命力,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文章《蜀道难》的时候,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祖国的壮丽景象以及迎难而上的精神,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高中语文教师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将教材中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结合起来,以实现育人的目的。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人只具备了责任心,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生存的机会。教会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互相帮助,在集体中学会交流和分享。既能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又具备对他人负责的精神,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集体意识。将语文教学和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加以渗透,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发展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呐喊》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真实生活,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
(三) 审美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渠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的赏析、科技的发明等都透露出审美的情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基本认知的情况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情绪,开展美学教育。将美育贯穿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其中包含自然、社会等方面。例如人教版文章《故都的秋》描写了北国的秋天,表现的是自然之美;《张衡传》描写了张衡在科学、政治等领域的才能,表现的社会之美……而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章,进而不断丰富自己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去更加真切地感悟美。用自己独特的美学视角,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并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大意义。只有明确这一点,语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真正的使命。
(四) 正确价值观的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价值,通过学生的有效鉴赏和分析,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文章《守财奴》的时候,文章描写了一个有钱、有威望的商人,利用各种手段增长自己的财富的故事,在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对葛朗台这个人物怎样看待?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不能贪婪、吝啬。此时,教师可以趁机补充“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索”;安格尔说:“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以此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再如《廉颇蔺相如传》中的“负荆请罪”,描写了廉颇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在学生们学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补充“楚庄王知错能改成春秋五霸”的故事;“周处知错能改最终除三害”的事迹。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的重要性,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的形势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海燕.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24).
[2]王向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作者简介:
田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德育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渠道很多,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与道德品质的教育完美地结合起来,顺应了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使学生在发展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受到良好的道德、思想的熏陶,进而推动自身的长远发展。
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改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将德育教学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教师的提升以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就学生自身来讲,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道德水平处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从教师提升方面来讲,德育教育的渗透,符合当今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将教师从单一的注重知识的讲授转移到发展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并且教师在认真探究德育教学的时候,还能做到自省,这对教师的成长和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德育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一方面顺应了社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有助于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社会的不断前进。
二、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措施
(一)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促使国家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一体化的形勢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很多篇章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景象,有的描写了祖国的奇特地貌,有的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则展现了祖国的地大物博。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感受祖国的富饶壮丽,还能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另辟蹊径,向学生们介绍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具体事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文章《苏武传》的时候,让学生了解到了苏武不屈的英雄形象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 健全人格教育的渗透
语文教学肩负着教书和教人两项使命,而语文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健全学生的人格。
1. 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引导学生去仔细体会,让学生去真切地感受它,和作者对话,感受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超凡的力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更能感受文字间表达的生命力,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文章《蜀道难》的时候,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祖国的壮丽景象以及迎难而上的精神,激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高中语文教师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将教材中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师的情感结合起来,以实现育人的目的。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心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人只具备了责任心,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获得生存的机会。教会学生在复杂的社会中互相帮助,在集体中学会交流和分享。既能帮助他人、尊重他人,又具备对他人负责的精神,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树立集体意识。将语文教学和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加以渗透,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发展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呐喊》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真实生活,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责任感。
(三) 审美教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基本渠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的赏析、科技的发明等都透露出审美的情趣。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基本认知的情况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情绪,开展美学教育。将美育贯穿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审美内容,其中包含自然、社会等方面。例如人教版文章《故都的秋》描写了北国的秋天,表现的是自然之美;《张衡传》描写了张衡在科学、政治等领域的才能,表现的社会之美……而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悟文章,进而不断丰富自己情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去更加真切地感悟美。用自己独特的美学视角,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并逐渐形成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对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大意义。只有明确这一点,语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真正的使命。
(四) 正确价值观的渗透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价值,通过学生的有效鉴赏和分析,对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文章《守财奴》的时候,文章描写了一个有钱、有威望的商人,利用各种手段增长自己的财富的故事,在读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对葛朗台这个人物怎样看待?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不能贪婪、吝啬。此时,教师可以趁机补充“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伊索”;安格尔说:“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以此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再如《廉颇蔺相如传》中的“负荆请罪”,描写了廉颇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的故事,在学生们学完文章之后,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补充“楚庄王知错能改成春秋五霸”的故事;“周处知错能改最终除三害”的事迹。从这些历史故事中让学生明白知错就改的重要性,进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新的形势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进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价值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沈海燕.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4(24).
[2]王向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18).
作者简介:
田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州省晴隆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