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听到魏书生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很多的想法,以为就是一个什么专家又来做一些学术上的报告而已,一点儿都没放在心上。而当我听完他的报告,读完他的著作后突然觉得胸襟特别的坦荡,魏书生老师和别的专家最为不同的是他的报告是谈心式的,总是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事例引发人们最深刻的思考,用最通俗的话语阐述最精辟的道理。让长期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我们感受到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多姿多彩,原来教书可以如此快乐。用他的话说就是:“无论在哪一个坐标点上,我们都能让自己自强不息乐观进取,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寒也耐得,暑也熬得;表扬可得,批评听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魏书生教育思想中的惩罚艺术。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惩罚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眼,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育人艺术的一种,惩罚的结果是让学生改正错误,受到教育。而体罚是一种伤害,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纠错方式,是消极的,它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应当禁止的。现实中,对于惩罚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一种是惩罚过重、过滥,适得其反。不敢使用惩罚的结果是:不能坚持原则,对犯错学生一味纵容,导致德育软弱无力;过重的惩罚则可能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后果。学生犯了错误,要不要惩罚?魏书生老师的观点是:一定要罚!如何惩罚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至少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有错必罚,依“法”施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犯错学生实施惩罚,有助于维护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守法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惩罚教育也是使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之一。魏书生说:“学生免不了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改正。”如果有错不罚,则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犯大错。在魏书生的班里,学生犯了错误该怎么罚,都有“法”可依。什么错误罚唱歌,什么错误罚写说明书,什么错误罚做好事都有规定。上课迟到是一件很容易发生但又很容易避免的事情,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前进教室或提前站好队伍等待老师上课,我一改以前罚站军姿的办法,规定凡是迟到的同学罚他给大家唱首歌,以调节课前气氛,用幽默的话语对其迟到的行为加以说明。如:“请大家原凉XXX同学的迟到,其实他只是故意借此机会想展现一下他的歌喉,因为他实在太想唱歌给大家听了,咱们给他来点掌声好吗?”就这么简单,从此学生几乎很少迟到了,而且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二、及时施罚,适度惩罚
力争“今日错今日罚”。拖延惩罚,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惩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这里的“及时”并不是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一分钟都不耽搁。施罚者一定要灵活把握惩罚时机,让惩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惩”学生,所以要适度。惩罚就像药剂,适量服用对病体有益,过量则有害。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有了病可以扎针,但进针深了,效果不好。”过重的惩罚,不仅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有损于教师形象。
三、赏罚结合,寓爱于罚
可魏书生老师惩罚学生的同时不忘表扬学生,在指出学生一点不足的同时,指出他和这一点相对应的长处,努力找到学生心里真善美的一面,并靠这部分好思想去改变学生,做到“良药甜口利于病”。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爱,爱是教师适当运用惩罚的最根本前提,教师施罚时应心中有爱。魏书生老师正是从爱护学生的角度施罚,罚得学生心服口服。最近在迎接中学生篮球比赛的训练中高七班陈文毅同学多次偷懒,并违反纪律利用训练时间去校外玩耍,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罚他每天完成在训练时运送水的任务,这样既解决了队员们喝水的问题又让他没有出去玩的机会,还当众感谢他给大家带来的帮助,学生一想老师都能如此宽容的对待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总之,魏书生老师的惩罚艺术让我从全新的角度来教育我的学生,对待学生犯的错误用艺术的惩罚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我们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平凡却伟大的使命。
(责任编辑:冯权书)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惩罚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眼,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育人艺术的一种,惩罚的结果是让学生改正错误,受到教育。而体罚是一种伤害,是一种简单粗暴的纠错方式,是消极的,它的结果是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是应当禁止的。现实中,对于惩罚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不敢惩罚,甚至谈“罚”色变;一种是惩罚过重、过滥,适得其反。不敢使用惩罚的结果是:不能坚持原则,对犯错学生一味纵容,导致德育软弱无力;过重的惩罚则可能给学生身心带来伤害,产生不良后果。学生犯了错误,要不要惩罚?魏书生老师的观点是:一定要罚!如何惩罚呢?魏书生老师的做法至少给我们如下启示:
一、有错必罚,依“法”施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犯错学生实施惩罚,有助于维护学校纪律和规章制度,有利于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守法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惩罚教育也是使学生将来成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必要手段之一。魏书生说:“学生免不了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学生改正。”如果有错不罚,则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犯大错。在魏书生的班里,学生犯了错误该怎么罚,都有“法”可依。什么错误罚唱歌,什么错误罚写说明书,什么错误罚做好事都有规定。上课迟到是一件很容易发生但又很容易避免的事情,要让学生有意识地提前进教室或提前站好队伍等待老师上课,我一改以前罚站军姿的办法,规定凡是迟到的同学罚他给大家唱首歌,以调节课前气氛,用幽默的话语对其迟到的行为加以说明。如:“请大家原凉XXX同学的迟到,其实他只是故意借此机会想展现一下他的歌喉,因为他实在太想唱歌给大家听了,咱们给他来点掌声好吗?”就这么简单,从此学生几乎很少迟到了,而且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何乐而不为呢?
二、及时施罚,适度惩罚
力争“今日错今日罚”。拖延惩罚,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惩罚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当然,这里的“及时”并不是说不分地点,不分场合,一分钟都不耽搁。施罚者一定要灵活把握惩罚时机,让惩罚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惩”学生,所以要适度。惩罚就像药剂,适量服用对病体有益,过量则有害。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有了病可以扎针,但进针深了,效果不好。”过重的惩罚,不仅会使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还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也有损于教师形象。
三、赏罚结合,寓爱于罚
可魏书生老师惩罚学生的同时不忘表扬学生,在指出学生一点不足的同时,指出他和这一点相对应的长处,努力找到学生心里真善美的一面,并靠这部分好思想去改变学生,做到“良药甜口利于病”。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爱,爱是教师适当运用惩罚的最根本前提,教师施罚时应心中有爱。魏书生老师正是从爱护学生的角度施罚,罚得学生心服口服。最近在迎接中学生篮球比赛的训练中高七班陈文毅同学多次偷懒,并违反纪律利用训练时间去校外玩耍,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罚他每天完成在训练时运送水的任务,这样既解决了队员们喝水的问题又让他没有出去玩的机会,还当众感谢他给大家带来的帮助,学生一想老师都能如此宽容的对待自己,也就不好意思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总之,魏书生老师的惩罚艺术让我从全新的角度来教育我的学生,对待学生犯的错误用艺术的惩罚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让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无愧于我们的学生,无愧于我们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平凡却伟大的使命。
(责任编辑:冯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