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强学生团队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管理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效果明显,比直接的、正面的、枯燥的职业价值观说教方式效果好得多。主要探讨在小组协作法中进行合作精神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 职业价值观教育;案例教学;小组协作;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9-0067-02
Education about Spirit of Cooperation Occupational Values i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Wang Ping, Mi Jun, Bian Zhenxing
Abstract Education about teamwork values among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ur country’s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anagement specialized course, we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indoctrin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Occupational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direct, positive, boring pr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mainly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occupational values in Group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values education;case teaching;group collaboration;spirit of cooperation
Author’s address Trade Union Univers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ing, Shandong 272000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的内部标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学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选择,就决定着今后拥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拥有更多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多地得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也可以满足自身的个人需求。但还有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一味地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在思想上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把个人位置摆到最前面,忽视自己是属于社会的,抛弃了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协作和团队精神。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团队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通过管理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效果明显,比直接的、正面的、枯燥的职业价值观说教方式效果好得多。对于还未走向社会,职业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情绪,做到说教自然,不露痕迹,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与管理案例、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糅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来完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已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用在日常的讲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协作的方法。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时,直接将合作学习称之为合作教学,他指出:“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职业以及职业价值观的要求,增强案例的针对性,选择恰当的、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又暗藏幽默的案例至关重要。小组协作的案例教学法是快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过程将所要传递的思想表达充分,学生接受起来也就轻而易举。
在此举一例说明小组协作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笔者在讲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时,精选管理十大哲学故事中的一个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每次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故事没讲到最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成一片,但问题同时出现了:故事本身给人们什么启示呢?用这个很笼统的问题来提问,目的是不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框架内,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形成发散性思维,出现创新性的问题和意见。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笔者将班内50人分成7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委托一名成员做小组秘书,负责记录每位成员的意见和思想,当小组成员意见和思想有分歧时,可积极协调,并且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拿出,进行新一轮讨论。结合头脑风暴法,鼓励成员创造性思维,最后总结出本小组的意见,并在班内小组间进行交流。当小组的意见和思想形成后,这份意见总结已经代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思想,其是否有深度和广度,是否有代表性,已经充分体现为小组自身形象。经过小组讨论后,案例本身已经引发出无数的问题,比如:同样是7个人,为何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呢?组建一个团队,如何建造组织文化?应该是学习型的,还是创新型的,还是竞争型的?在企业是经验重要还是创新重要?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能多长时间不过时?……无数的问题后面隐藏着无数的思想,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企业文化中软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价值观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种小组协作学习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起到5大积极作用。
1)小组内各成员积极配合,相互依赖。在讲解西安杨森企业文化中,笔者重点给学生分享“大雁的启示”:当每只雁展翅高飞时,都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当某只雁离队时,它立即感受到孤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它会立即飞回队伍,善用前面提供的向上之风继续前进……
启示:分享团队默契的人,善于帮助别人,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能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们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携手前进。
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时,小组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识到做对组内成员有益的事或提出对大家有意的想法对全组也有益,做对组内成员有损的事或提出对案例毫无干系的思想和问题对全组也有损。小组成为组员的利益及学习共同体,组员需要在几次案例讨论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荣辱与共”的意识。提高小组积极的相互依赖方法有很多,在小组内可形成积极的目标相互依赖、积极的奖励相互依赖、积极的角色相互依赖、积极的资源相互依赖等多方面的相互依赖,这样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就能意识到团队对个人的重要性,而不会只是一味地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2)组员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等对彼此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有以下主要特点:小组成员间相互提供有效帮助、支援;共享所需的学习资料并有效地加工这些资料;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彼此的结论和推理过程;提供反馈以改进日后工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创建高效的沟通渠道,创建通畅、透明、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机制,创造一种小组成员无话不谈的沟通环境。
3)每个人均为责任体。小组成员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分配的任务,为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使每一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常应注意几个方面:保持小组的小规模,最好介于3~7名组员间,如果人员过多,可能会使部分组员出现消极态度;在最后案例分析总结时对组员进行口头答问、情景测试、思想形成文字等个体评价;每组选派一名“检查员”或教师自己进行制度化的观察和记录。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每位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小组内既是小组成员,又是小组的主人。
4)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小组协作既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教学的目的,它可以表述为“通过合作,在协作中,为了协作”教学活动。与竞争学习和个人学习相比,只有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同学当成学习的一种资源,而其他2种学习方式则把他人当做学习的敌人或无关者。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技能。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应具备有效合作的技能: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建设性地解决矛盾与冲突等。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应用这些技能,建立合作规则。合作是要学会高效沟通和倾听,这也是学生走上社会要具备的职业价值观之一。学会把“我听大家说”这一美好品德长久使用,真正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合作。
5)小组合作水平螺旋式上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定期评价小组的工作情况,不断反省并加以调整、改进,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基本固定,根据这次小组形象表现,在下一次讨论时,可以在总结中求进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步入一个新阶段。当然,小组协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之一,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普遍适用的,它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但人性也有恶的一面或自私自利的一面,因此,适当地运用竞争也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协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教学最优化。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协作,独立思考就能完成或通过独立思考能够更好地完成,就不要勉强用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避免“为协作而协作”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协作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知识和情感的分享,学生在这个小群体中有了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分享感,有助于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成员之间形成友谊、凝聚力和高满意度。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受益、强化和共享价值观,这是一种从与其他人进行交互而来的相互受益的感觉。分享学习的体验和结果,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增大支持度和提高获取支持的效力,投入群体学习目标,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提高群体努力的满意度,使个体从群体成员的互动中获益和培养自己与他人的有效协作能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 职业价值观教育;案例教学;小组协作;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9-0067-02
Education about Spirit of Cooperation Occupational Values in Management Case Teaching//Wang Ping, Mi Jun, Bian Zhenxing
Abstract Education about teamwork values among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 to be resolved in our country’s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anagement specialized course, we found that the effect of indoctrin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Occupational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direct, positive, boring pr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mainly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occupational values in Group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occupational values education;case teaching;group collaboration;spirit of cooperation
Author’s address Trade Union Univers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ing, Shandong 272000
价值观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客观事物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的内部标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和调节作用。在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学生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和选择,就决定着今后拥有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拥有更多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更多地得到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也可以满足自身的个人需求。但还有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价值观向“自我”倾斜,一味地追求金钱和个人利益,在思想上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把个人位置摆到最前面,忽视自己是属于社会的,抛弃了职业价值观的社会协作和团队精神。因此,如何加强学生团队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通过管理学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效果明显,比直接的、正面的、枯燥的职业价值观说教方式效果好得多。对于还未走向社会,职业价值观还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职业价值观的灌输和渗透,可以巧妙地避开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情绪,做到说教自然,不露痕迹,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要讲授的课堂内容与管理案例、小组协作的教学方法糅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来完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已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用在日常的讲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协作的方法。我国台湾学者林生傅在论及小组合作学习理论时,直接将合作学习称之为合作教学,他指出:“合作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败关系团体的荣辱。”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职业以及职业价值观的要求,增强案例的针对性,选择恰当的、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又暗藏幽默的案例至关重要。小组协作的案例教学法是快乐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过程将所要传递的思想表达充分,学生接受起来也就轻而易举。
在此举一例说明小组协作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笔者在讲到企业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时,精选管理十大哲学故事中的一个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有7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3人的分粥委员会及4人的评选委员会,每次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大家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故事没讲到最后,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成一片,但问题同时出现了:故事本身给人们什么启示呢?用这个很笼统的问题来提问,目的是不将学生的思维限定在一个框架内,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形成发散性思维,出现创新性的问题和意见。在进行案例分析时,笔者将班内50人分成7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可委托一名成员做小组秘书,负责记录每位成员的意见和思想,当小组成员意见和思想有分歧时,可积极协调,并且将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拿出,进行新一轮讨论。结合头脑风暴法,鼓励成员创造性思维,最后总结出本小组的意见,并在班内小组间进行交流。当小组的意见和思想形成后,这份意见总结已经代表小组成员每个人的思想,其是否有深度和广度,是否有代表性,已经充分体现为小组自身形象。经过小组讨论后,案例本身已经引发出无数的问题,比如:同样是7个人,为何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呢?组建一个团队,如何建造组织文化?应该是学习型的,还是创新型的,还是竞争型的?在企业是经验重要还是创新重要?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能多长时间不过时?……无数的问题后面隐藏着无数的思想,在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企业文化中软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还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价值观受到深刻的教育。
这种小组协作学习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起到5大积极作用。
1)小组内各成员积极配合,相互依赖。在讲解西安杨森企业文化中,笔者重点给学生分享“大雁的启示”:当每只雁展翅高飞时,都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当某只雁离队时,它立即感受到孤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它会立即飞回队伍,善用前面提供的向上之风继续前进……
启示:分享团队默契的人,善于帮助别人,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能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们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携手前进。
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时,小组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识到做对组内成员有益的事或提出对大家有意的想法对全组也有益,做对组内成员有损的事或提出对案例毫无干系的思想和问题对全组也有损。小组成为组员的利益及学习共同体,组员需要在几次案例讨论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荣辱与共”的意识。提高小组积极的相互依赖方法有很多,在小组内可形成积极的目标相互依赖、积极的奖励相互依赖、积极的角色相互依赖、积极的资源相互依赖等多方面的相互依赖,这样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就能意识到团队对个人的重要性,而不会只是一味地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2)组员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等对彼此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有以下主要特点:小组成员间相互提供有效帮助、支援;共享所需的学习资料并有效地加工这些资料;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彼此的结论和推理过程;提供反馈以改进日后工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创建高效的沟通渠道,创建通畅、透明、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机制,创造一种小组成员无话不谈的沟通环境。
3)每个人均为责任体。小组成员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分配的任务,为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使每一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常应注意几个方面:保持小组的小规模,最好介于3~7名组员间,如果人员过多,可能会使部分组员出现消极态度;在最后案例分析总结时对组员进行口头答问、情景测试、思想形成文字等个体评价;每组选派一名“检查员”或教师自己进行制度化的观察和记录。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每位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小组内既是小组成员,又是小组的主人。
4)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小组协作既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教学的目的,它可以表述为“通过合作,在协作中,为了协作”教学活动。与竞争学习和个人学习相比,只有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同学当成学习的一种资源,而其他2种学习方式则把他人当做学习的敌人或无关者。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技能。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应具备有效合作的技能: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建设性地解决矛盾与冲突等。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应用这些技能,建立合作规则。合作是要学会高效沟通和倾听,这也是学生走上社会要具备的职业价值观之一。学会把“我听大家说”这一美好品德长久使用,真正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合作。
5)小组合作水平螺旋式上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定期评价小组的工作情况,不断反省并加以调整、改进,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基本固定,根据这次小组形象表现,在下一次讨论时,可以在总结中求进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步入一个新阶段。当然,小组协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之一,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普遍适用的,它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但人性也有恶的一面或自私自利的一面,因此,适当地运用竞争也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协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教学最优化。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协作,独立思考就能完成或通过独立思考能够更好地完成,就不要勉强用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避免“为协作而协作”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协作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知识和情感的分享,学生在这个小群体中有了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分享感,有助于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成员之间形成友谊、凝聚力和高满意度。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受益、强化和共享价值观,这是一种从与其他人进行交互而来的相互受益的感觉。分享学习的体验和结果,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增大支持度和提高获取支持的效力,投入群体学习目标,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提高群体努力的满意度,使个体从群体成员的互动中获益和培养自己与他人的有效协作能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