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即时检测(POCT)技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方法2020年9月,在山西省襄垣县建立的“自我采样”队列和“医生采样”队列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队列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分别纳入197和273名。由研究对象自己或妇科医生分别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并进行检测,采用POCT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同时采用careHPV及常规PCR检测HPV,对POCT检测阴性但careHPV或常规PCR检测任一阳性者再次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
【机 构】
: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北京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即时检测(POCT)技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
方法2020年9月,在山西省襄垣县建立的“自我采样”队列和“医生采样”队列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两队列人群中抽取研究对象,分别纳入197和273名。由研究对象自己或妇科医生分别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并进行检测,采用POCT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阳性者直接行阴道镜检查;同时采用careHPV及常规PCR检测HPV,对POCT检测阴性但careHPV或常规PCR检测任一阳性者再次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比较POCT与careHPV及常规PCR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准确性。
结果470名对象的年龄M(Q1,Q3)为51(45,57)岁。将组织病理学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CIN2 )作为疾病终点,基于自我采样方式的POCT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CI:56.56%~100.00%)、28.95%(95%CI:22.97%~35.76%),POCT 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与POCT检测相同,特异度增加至89.47%(95%CI:84.30%~93.08%);与careHPV和常规PCR相比,自我采样POCT HPV16/18检测的AUC最佳,为0.947(95%CI:0.910~0.985)。基于医生采样方式的POCT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0%(95%CI:64.57%~100.00%),55.85%(95%CI:49.83%~61.70%);POCT 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降低至71.43%(95%CI:35.90%~91.76%),特异度增加至92.45%(95%CI:88.63%~95.06%)。基于自我采样方式的POCT HPV16/18检测的AUC和医生采样方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0.947比0.819,P=0.217)。
结论POCT HPV16/18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基于人群的宫颈癌筛查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济南市莱芜区老年人群带状疱疹发病情况及经济负担。方法于2019年7—9月,以济南市莱芜区作为研究现场,将5个社区中1959年7月1日前出生的8300名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纳入研究。同时,对2017年7月1日以后发病的220例病例开展疾病经济负担调查。采用带状疱疹发病情况和经济负担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群带状疱疹发病及经济负担。结果8300名研究对象年龄为(71.46±6.71)岁;男、女性分别占44.10%和55.90%。发病年龄在60岁及以后的累计发病率为73.61‰,60~
目的分析天津市儿童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后的突破率及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与仅接种1剂次的儿童进行比较。方法选取1112名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的儿童作为试验组,按照同一街乡选择年龄相差1岁之内仅接种过1剂次,且1剂次接种时间与试验组第1剂次接种时间相差小于1个月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水痘发病情况进行3年的观察。各选取两组中108名儿童同时在第1~3年采集血清进行抗体检测,采用χ²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两组突破率以及组间和组内3年间的抗体水平和抗体阳性率。结果试验组累计突破率0.54%(6/1112),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50岁以上人群对流感、肺炎、带状疱疹及其疫苗的认知程度,分析不同支付情景下的接种意愿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20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上海市闵行区13个街道/镇的1672名50~69岁人群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流感、肺炎、带状疱疹及其疫苗的认知水平、接种意愿等信息,采用χ²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对象在不同支付场景下接种意愿的差异,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不同支付场景下接种意愿的一致性,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
脑卒中作为一种严重的高致残、高复发、高死亡疾病,严重威胁着全人类健康。由于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吞咽困难、自主进食障碍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使得脑卒中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死亡率升高,残疾率增加。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对脑卒中的治疗康复及其并发症的预防有着重要意义。各类营养素是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本文对营养素和不同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在脑卒中预防、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阐述,为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经济负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
肥胖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递增,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作为最常用的减重措施,其干预效果受到个体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已经发现了众多减重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并对这些位点与饮食、菌群及其他环境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索。本文阐述了与减重饮食干预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研究及基因-环境相互作用分析,并进一步归纳了遗传风险评分、机器学习建模等多位点分析预测模型在减重领域的应用,以期为精准营养理念在医学减重上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借鉴。
肥胖的流行及其并发症对社会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负担,目前缺乏有效的、可持续的治疗方法。限时进食(TRE)是一种基于昼夜节律的间歇性禁食方案,通过限制进食时间恢复强化昼夜节律改善代谢,为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提供了一种新兴的饮食策略。现有的TRE试验奠定了基础,但还需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TRE的短期和长期疗效,以及可能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制。
儿童时期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和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可以更好的预防膳食相关疾病的发生。膳食模式相对于单个营养素或食物可以更全面的反应儿童饮食摄入情况,有助于确定饮食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本文对既往文献进行分析,阐述评估膳食模式的主要方法,探讨儿童膳食模式与肥胖、青春期启动、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发育的关系,为儿童膳食相关疾病的预防提供依据,同时为未来儿童膳食模式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未来10~15年是我国改善国民营养健康的关键战略期。随着对疾病与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健康被定义为一系列可维持生理上动态且有序特征的标志,并依赖于更加精准的个体化指导或干预措施来维持。“精准营养”借助多种新技术和新理念,借助营养摄入、生活方式、表观型和基因型等多个维度,实现个性化且精确的营养干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的健康目标。目前仍需要多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开发更准确、便捷的应用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全面整合多维度大数据信息,以期为营养健康的落实提供解决方案。
在生命全周期中,营养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繁殖、疾病控制和健康至关重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生命全周期营养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命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病的关系。指出生命早期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旺盛,是生命全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机制,此阶段营养供给欠合理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生命早期外,生命全周期内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仅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对2020年8月21日和9月27日广州市2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肠毒素、肠毒素基因、耐药性、耐药基因情况以及分子分型分析。方法对2起食物中毒样本分离的4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分子分型;ELISA检测菌株产肠毒素型别;PCR检测肠毒素基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敏检测。选取21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耐药性和毒力基因,运用Snippy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起食物中毒的41株菌经MLST和spa基因分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