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金融会计是金融工作的基础,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为此金融会计在金融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本文就金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成因开始分析,进而提出防范措施,以规避金融会计风险
关键词:金融企业 会计风险 措施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结算编制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二、金融企业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一是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目前,我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暴露了诸多问题,如市场约束体系不健全,竞争环境恶劣等。在这种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虽然这样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但也会将违规经营等尖锐性的问题推上极致。二是金融管理模式不健全。由于各地政府“政府”的政策分歧,使得各地金融企业在宏观监管方面缺乏公平性。另外,各地金融企业出现不合规的竞争行为时,再加上政府在监督管理上的失利,风险无形中被放大。
(二)内部原因
一是会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金融企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下属分支机构及网点日益增多。如此以来,就必须在短期内吸收大量的会计工作人员。 虽然社会上会计专业人员较多,但能力高低不一,道德素质参差不齐,这些人员对金融企业运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金钱面前突破道德底线的时候,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金钱、荣 誉损失。二是会计运作手段不先进。当前,金融企业的会计手段包括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核算监督,这两种手段应该是先进的。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金融企业的会计手段并不先进,在电算化方面缺少配套的软件,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在会计核算监督方面,多是事中、事后的监督,这样就不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
三、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
1. 建立与金融企业发展配套的会计体制
在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会计管理职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思想及理念,来指导完成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金融风险。首先,采用集中管理和分级授权相结合的会计核算体系,最大限度消灭会计造假行为。同时要对会计基础工作清查治理,完完全全营造一个优良的会计环境。 其次,会计管理体制要统一。 账外经营、违规经营等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混乱,所以应尽快统一会计管理体制.总之,尽快完成金融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和化解会计风险。
2.改善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
简单来说,如果金融企业的揭示与披露系统没有来自其外部的正确、精准的会计信息的支持,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为此,把握外部贷款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关联性变的十分重要。首先,金融企业在审核贷款单位的贷款申请时,要求贷款单位出据的会计报表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审计结果负责。其次,金融企业应要求贷款单位提供现金流量表,将原有的利润指标与静态财务比率考核转变为现金流量表及相关财务比率的考核。除此之外,银行还应要求贷款单位根据实际贷款申请额拟定偿债计划作为会计信息的补充。
(二)改革现行金融会计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会计工作受同级领导的体制,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金融会计委派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行对各分行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分行对所辖分支机构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会计经理的人事关系隶属派出行,工作关系由派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双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资格制度。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主要包括: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权力;重大经济事项研究的参与权;重要业务审核权;对下级行会计经理任免的专业审批权等;四是明确委派会计经理的义务和职责。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积极支持、配合、协助单位负责人合法依章经营,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和核算各项业务,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内控建设;及时完成单位领导和上级会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五是建立对委派会计经理的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考核为称职的继续留任,对考核为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六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定期轮换制度。凡在同一单位担任会计经理3-5年的,必须进行轮换,这样有利于防范会计经理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较长,而引发道德风险,有利于会计委派制度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金融会计各监管主体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发挥合力作用。金融机构内审部门及社会监督审计部门应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这样既有利于各监督管理部门充分掌握金融会计工作情况,又能够有效防止各部门检查内容雷同,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各监督主体根据各自监督管理需要,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检查效果;二是坚持对金融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原则。从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看,加强事前监督,关键是要强化“接柜制”职能。即:单独设置接柜岗位,对客户提交的一切凭证,必须经过接柜员审查,验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后,分类传递给各个业务柜组进行下一步处理。对有重大疑点的票据凭证及时向会计主管汇报,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予以正确处理。比如对票据诈骗风险的防范,这一环节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加强事中监管,要强化核对监督职能。要建立符合金融会计特点和适应金融会计发展要求的一整套会计内控评价制度,检查手段和金融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金融行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上、人员配备上对会计工作适度倾斜。特别要改变那种会计工作只是简单劳动的错误认识,要真正把那些热爱会计工作岗位、德才兼备的干部配备到会计工作岗位。
(五)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必的。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六)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金融会计风险,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对金融会计风险表现的研究分析,找准形成风险的症结,并从体制、制度、操作手段、监督、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工作水平,就会使金融会计减少事最低度,从而进一步夯实金融会计这个基础,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2]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
[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中[J].国管理信息化,2006,(12)
关键词:金融企业 会计风险 措施
一、金融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险是指未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企业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特殊企业和独立的社会经济主体,在营运过程中存在各种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如决策风险、市场风险、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等等,其中金融会计风险便是各类风险中表现较为突出的一种风险。事实上,在金融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几乎每一笔业务都需要金融会计的核算与操作,由此导致的风险问题时有发生。现阶段我国金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会计核算风险、决算编制风险、结算编制风险、会计监督风险、会计操作风险、人员管理风险等。
二、金融企业会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一是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目前,我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暴露了诸多问题,如市场约束体系不健全,竞争环境恶劣等。在这种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金融机构的数量快速增长,虽然这样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但也会将违规经营等尖锐性的问题推上极致。二是金融管理模式不健全。由于各地政府“政府”的政策分歧,使得各地金融企业在宏观监管方面缺乏公平性。另外,各地金融企业出现不合规的竞争行为时,再加上政府在监督管理上的失利,风险无形中被放大。
(二)内部原因
一是会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金融企业的发展十分迅猛,下属分支机构及网点日益增多。如此以来,就必须在短期内吸收大量的会计工作人员。 虽然社会上会计专业人员较多,但能力高低不一,道德素质参差不齐,这些人员对金融企业运行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金钱面前突破道德底线的时候,就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金钱、荣 誉损失。二是会计运作手段不先进。当前,金融企业的会计手段包括会计电算化和会计核算监督,这两种手段应该是先进的。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金融企业的会计手段并不先进,在电算化方面缺少配套的软件,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在会计核算监督方面,多是事中、事后的监督,这样就不能将风险消灭在萌芽。
三、金融企业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谨慎会计标准,改进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不仅是我国金融业适应国际标准的需要,也是有效防范金融会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需要。
1. 建立与金融企业发展配套的会计体制
在金融企业会计风险的防范过程中,会计管理职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现代管理会计思想及理念,来指导完成金融企业的会计业务,才能最大限度的防范金融风险。首先,采用集中管理和分级授权相结合的会计核算体系,最大限度消灭会计造假行为。同时要对会计基础工作清查治理,完完全全营造一个优良的会计环境。 其次,会计管理体制要统一。 账外经营、违规经营等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混乱,所以应尽快统一会计管理体制.总之,尽快完成金融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科学化,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以有效的控制和化解会计风险。
2.改善金融会计信息的质量
简单来说,如果金融企业的揭示与披露系统没有来自其外部的正确、精准的会计信息的支持,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为此,把握外部贷款单位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关联性变的十分重要。首先,金融企业在审核贷款单位的贷款申请时,要求贷款单位出据的会计报表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的,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对此审计结果负责。其次,金融企业应要求贷款单位提供现金流量表,将原有的利润指标与静态财务比率考核转变为现金流量表及相关财务比率的考核。除此之外,银行还应要求贷款单位根据实际贷款申请额拟定偿债计划作为会计信息的补充。
(二)改革现行金融会计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会计工作受同级领导的体制,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目前,较为可行的改革措施是实行金融会计委派制。金融会计委派制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总行对各分行和直辖支行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分行对所辖分支机构实行会计经理委派制度。会计经理的人事关系隶属派出行,工作关系由派出行财会部和派入行双重管理;二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资格制度。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德才兼备,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经委派人员管理机构按有关程序考核确认后,报行领导批准其委派资格;三是赋予会计委派经理与履行职责相当的权力。主要包括: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权力;重大经济事项研究的参与权;重要业务审核权;对下级行会计经理任免的专业审批权等;四是明确委派会计经理的义务和职责。委派会计经理必须积极支持、配合、协助单位负责人合法依章经营,严格执行各项会计制度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反映和核算各项业务,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加强会计内控建设;及时完成单位领导和上级会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等;五是建立对委派会计经理的考核制度。坚持日常考核、定期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考核为称职的继续留任,对考核为不称职的及时调整;六是建立委派会计经理定期轮换制度。凡在同一单位担任会计经理3-5年的,必须进行轮换,这样有利于防范会计经理在一个单位呆的时间较长,而引发道德风险,有利于会计委派制度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金融会计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金融会计各监管主体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发挥合力作用。金融机构内审部门及社会监督审计部门应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这样既有利于各监督管理部门充分掌握金融会计工作情况,又能够有效防止各部门检查内容雷同,避免重复劳动;有利于各监督主体根据各自监督管理需要,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检查效果;二是坚持对金融会计工作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并重的原则。从金融机构内部监督看,加强事前监督,关键是要强化“接柜制”职能。即:单独设置接柜岗位,对客户提交的一切凭证,必须经过接柜员审查,验证其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后,分类传递给各个业务柜组进行下一步处理。对有重大疑点的票据凭证及时向会计主管汇报,以便做出准确判断,予以正确处理。比如对票据诈骗风险的防范,这一环节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加强事中监管,要强化核对监督职能。要建立符合金融会计特点和适应金融会计发展要求的一整套会计内控评价制度,检查手段和金融会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预警系统。
(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是一个多层次的任务。首先,金融行业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重视会计工作在防范金融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在岗位设置上、人员配备上对会计工作适度倾斜。特别要改变那种会计工作只是简单劳动的错误认识,要真正把那些热爱会计工作岗位、德才兼备的干部配备到会计工作岗位。
(五)建立有效风险预警机制
当我们强调要将单纯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控制时,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必不可必的。另外在会计工作中,要设置一系列有效的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核算,反映出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银行决策部门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从而实现规避风险的目的。
(六)发展现代会计运作手段
现代会计手段既表现在形式上,也表现在内容上。内容上指强调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完善,形式上则是指会计电算化方法。银行业应大力推广业务处理电算化,这样对改善服务、增强竞争力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它的推广运用可以规范会计操作程序,减少人工处理业务的随意性和灵活性,减少差错和违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有了会计电算化不等于万无一失,因为电脑处理系统本身有一个是否完善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操作管理问题。如果对此掉以轻心,仍会潜伏较大的风险。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虽然不可能完全避免金融会计风险,但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加强对金融会计风险表现的研究分析,找准形成风险的症结,并从体制、制度、操作手段、监督、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范化解金融会计风险工作水平,就会使金融会计减少事最低度,从而进一步夯实金融会计这个基础,推动我国金融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2]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
[3]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中[J].国管理信息化,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