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是身上二分之一犹太血统的关系,
又或者是长时间接受的高等教育,
让她的身上总弥漫着一种隐忍的气质——
幽怨,哀伤,充满故事,还带点神经质……
这些表情放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脸上太过早熟,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一本正经地说“He is not my father, He is my lover.”,那一瞬间,我们都被这个小萝莉迷晕了。
而时过境迁,娜塔丽·波特曼长大了。哈佛心理学系毕业,成功封后奥斯卡,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但时间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她似乎也不曾修炼出西方女人成熟的性感。每次露面,棕色的大眼睛里依旧诉说着无以言表的情愫,仿佛仍然还是个那个倔强早熟的孩子,甚至连身材都好似不曾发育完全。不过说来奇怪,她身上就是有一种神秘的充满距离感的美,高贵如白天鹅,只容远观,不容亵渎。
食不得人间烟火,又怎能演绎人间悲苦?这样的娜塔丽·波特曼似乎并不适合做一个演员。于是在名校毕业后,娜塔丽连续演了20多个配角,很多人都认为除了洛丽塔和神经质的犹太少女,娜塔丽很难突破自己的形象限制。而一部《黑天鹅》好像完全是为她而写,它见证了娜塔莉·波特曼的银幕蜕变,也见证了一个女孩从少女长成熟女。
童星出身的娜塔丽·波特曼生于高学历的犹太移民家庭,这造就了她严肃、严谨、自律、洁身自好的生活习惯。她自己评价说,“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会把自己比作sabra,就是‘刺梨’,一种长在沙漠里的水果,虽然果肉甜美,但浑身都是刺。我就是这样的人。”而只因为小时候一直想长大能当兽医,她8岁就开始吃素,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我从不抽烟、喝酒,更不会去尝试毒品,因为美人鱼和天使都不会那样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的宣言,而显然我们都小看了这位哈佛高材生内在的爆发力。作为从小就独立自主的女孩,娜塔丽·波特曼一直都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总是自行选择要做的事。父母会给予一些意见与建议,但最终决定总是由我自己作出。”但她也承认,她不会接受出演可能让父母产生不安的影片,“因为对我而言,让父母感到快乐与骄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们,我会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让自己生气。”
所以虽然看起来有些纤弱,说起话来充满了青春少女的气息,年龄也不像30岁,但娜塔丽·波特曼的表达能力已远远超出其实际年龄,她的头脑也常常让导演和其他的明星出现困惑。在充斥着粗鲁且刚刚迈出高中校门的准明星的好莱坞,她的存在无疑是个异数。于是在2010年上映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未来的奥运选手,还有1个电影明星。”最后这句实际上指的就是娜塔丽。
对于娜塔丽·波特曼来说,蜕变后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生活中还有很多梦想有待去开发和实现,演戏?不过是一个比好玩多一点的事情,一个奥斯卡桂冠并不能代表什么。作为充满智慧的女人,她未来的头衔绝不仅仅是“奥黛丽·赫本第二”,也不止于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或者一个幸福的妻子与母亲。
又或者是长时间接受的高等教育,
让她的身上总弥漫着一种隐忍的气质——
幽怨,哀伤,充满故事,还带点神经质……
这些表情放在一个十几岁孩子的脸上太过早熟,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德一本正经地说“He is not my father, He is my lover.”,那一瞬间,我们都被这个小萝莉迷晕了。
而时过境迁,娜塔丽·波特曼长大了。哈佛心理学系毕业,成功封后奥斯卡,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但时间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留下太多痕迹,她似乎也不曾修炼出西方女人成熟的性感。每次露面,棕色的大眼睛里依旧诉说着无以言表的情愫,仿佛仍然还是个那个倔强早熟的孩子,甚至连身材都好似不曾发育完全。不过说来奇怪,她身上就是有一种神秘的充满距离感的美,高贵如白天鹅,只容远观,不容亵渎。
食不得人间烟火,又怎能演绎人间悲苦?这样的娜塔丽·波特曼似乎并不适合做一个演员。于是在名校毕业后,娜塔丽连续演了20多个配角,很多人都认为除了洛丽塔和神经质的犹太少女,娜塔丽很难突破自己的形象限制。而一部《黑天鹅》好像完全是为她而写,它见证了娜塔莉·波特曼的银幕蜕变,也见证了一个女孩从少女长成熟女。
童星出身的娜塔丽·波特曼生于高学历的犹太移民家庭,这造就了她严肃、严谨、自律、洁身自好的生活习惯。她自己评价说,“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会把自己比作sabra,就是‘刺梨’,一种长在沙漠里的水果,虽然果肉甜美,但浑身都是刺。我就是这样的人。”而只因为小时候一直想长大能当兽医,她8岁就开始吃素,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
“我从不抽烟、喝酒,更不会去尝试毒品,因为美人鱼和天使都不会那样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乖乖女的宣言,而显然我们都小看了这位哈佛高材生内在的爆发力。作为从小就独立自主的女孩,娜塔丽·波特曼一直都清楚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我总是自行选择要做的事。父母会给予一些意见与建议,但最终决定总是由我自己作出。”但她也承认,她不会接受出演可能让父母产生不安的影片,“因为对我而言,让父母感到快乐与骄傲更加重要。如果冒犯他们,我会比失去某些愚蠢的影片中的角色更让自己生气。”
所以虽然看起来有些纤弱,说起话来充满了青春少女的气息,年龄也不像30岁,但娜塔丽·波特曼的表达能力已远远超出其实际年龄,她的头脑也常常让导演和其他的明星出现困惑。在充斥着粗鲁且刚刚迈出高中校门的准明星的好莱坞,她的存在无疑是个异数。于是在2010年上映的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哈佛出了19个诺贝尔奖得主,15个普利策奖得主,2个未来的奥运选手,还有1个电影明星。”最后这句实际上指的就是娜塔丽。
对于娜塔丽·波特曼来说,蜕变后的生活才刚刚开始,生活中还有很多梦想有待去开发和实现,演戏?不过是一个比好玩多一点的事情,一个奥斯卡桂冠并不能代表什么。作为充满智慧的女人,她未来的头衔绝不仅仅是“奥黛丽·赫本第二”,也不止于一个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或者一个幸福的妻子与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