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南》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产物,人们的生活、交流、沟通都离不开语言。而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优化语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益,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则是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的问题。幼儿教师应怎样精心设计与组织语言教学活动呢?
一、优化教学设计,作好充分准备
(一)教育活动的设计要规范
教学设计的名称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说明设计的活动属于什么年龄段与领域,并以《纲要》中的五大领域来命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包含认知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的掌握、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三维性。
(二)营造氛围与经验的准备
我们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礼貌的语言进行交往”。活动准备应当包括三方面,有活动材料的投放、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等。因此,我们应创设支持性的语言环境,投放合适而有层次性的材料。其次,是进行经验的准备。只有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才能不断引导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此外,应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适宜的教学环境除了要健康、舒适、温馨以外,还需要真实、自然、有秩序。
二、优化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一)运用童言趣语、巧妙引入教学
我们要常用童言趣语,趣味教学引入活动。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手段,采用描述性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孩子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用新颖、巧妙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能调动起他们积极探索的热情,使幼儿饶有兴致地参与活动。
(二)直观生動形象,展开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见解是十分深刻的。他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我们应当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词语概念、程序化的教学环节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与活动。教师所讲的内容生动有趣,能解除幼儿的紧张心理,使活动变得轻松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把一些具有幽默意味的文学作品、漫画、音乐等介绍给幼儿,使幼儿在笑声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三、尊重教学主体,积极正面评价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
师生双方反复交替进行的说和听是最基本的教学交流活动。在教学引导与评价时,教师要理解与支持孩子的探索。教师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鼓励幼儿大胆参与,能使教学活动实现真正意义的幼儿主体性发展。语言活动离不开故事教学。在故事教学里与幼儿的交流,我们更多采取这样的对话方式:“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故事的主人是谁?”“事情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形成了积极应答的互动交流。
(二)不要吝啬赞美式评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老师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语言,其后果是轻则无益于教育目标的达成,重则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正如《指南》所指,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我们应当正面激励学生,因为赞美、希望和安慰永远是大家的最爱,而应当少用批评或惩罚性的语言,杜绝那些不适宜儿童的语言。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语言乃至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优化教学设计,作好充分准备
(一)教育活动的设计要规范
教学设计的名称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说明设计的活动属于什么年龄段与领域,并以《纲要》中的五大领域来命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教育效果,它包含认知能力的发展、动作技能的掌握、兴趣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三维性。
(二)营造氛围与经验的准备
我们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礼貌的语言进行交往”。活动准备应当包括三方面,有活动材料的投放、知识经验的准备、学习情境的创设等。因此,我们应创设支持性的语言环境,投放合适而有层次性的材料。其次,是进行经验的准备。只有重视儿童的经验准备,才能不断引导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建构新的经验。此外,应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适宜的教学环境除了要健康、舒适、温馨以外,还需要真实、自然、有秩序。
二、优化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一)运用童言趣语、巧妙引入教学
我们要常用童言趣语,趣味教学引入活动。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运用比喻、比拟、夸张、排比等手段,采用描述性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孩子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用新颖、巧妙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能调动起他们积极探索的热情,使幼儿饶有兴致地参与活动。
(二)直观生動形象,展开教学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见解是十分深刻的。他认为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我们应当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的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词语概念、程序化的教学环节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与活动。教师所讲的内容生动有趣,能解除幼儿的紧张心理,使活动变得轻松活泼。在教学中,教师还可把一些具有幽默意味的文学作品、漫画、音乐等介绍给幼儿,使幼儿在笑声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三、尊重教学主体,积极正面评价
(一)尊重幼儿的主体发展
师生双方反复交替进行的说和听是最基本的教学交流活动。在教学引导与评价时,教师要理解与支持孩子的探索。教师细致地观察,耐心地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及时鼓励幼儿大胆参与,能使教学活动实现真正意义的幼儿主体性发展。语言活动离不开故事教学。在故事教学里与幼儿的交流,我们更多采取这样的对话方式:“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故事的主人是谁?”“事情是怎样的?” “你是怎么想的呢?”这样,形成了积极应答的互动交流。
(二)不要吝啬赞美式评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老师使用一些不恰当的语言,其后果是轻则无益于教育目标的达成,重则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正如《指南》所指,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的环境。我们应当正面激励学生,因为赞美、希望和安慰永远是大家的最爱,而应当少用批评或惩罚性的语言,杜绝那些不适宜儿童的语言。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语言乃至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