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随堂听课”或“推门听课”的管理机制,旨在随时掌握教师常态下的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对教学过程实施监督、调控,促进教师精心准备并上好每一节课。但真的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吗?
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遭拒的“随堂听课”:“对不起,我这堂是练习课”;“不好意思,这节课我安排了单元测试”……其背后隐藏着教师们深深的忧虑:哪能每节课都考虑那么多?作为新教师,对没有教过的新课,总是没有十分的把握;被听课实在不自在,一节公开课要花那么多的时间;领导听课,就会打下各种各样的烙印,据此对我的教学能力做出误判,岂不是很冤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领导说的都对吗,都能操作吗?
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教育局的规定,要求每学期校长听课必须达到30节。由此,我们分析现实中领导“权力”与“影响力”的意义与价值:以“权力”为观察视角,关注的是校长听课频率,以及课后对教师的建议(行使了领导权力);以“影响力”为观察视角,重在对校长提出建议(改进学生的学习)的积极回应(即实际影响),从而产生“领导者增量”。
比如对课堂教学流程与组织形式的组织架构,课堂是否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课程”三个课堂要素,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与流程,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如情境性的、引发思维挑战的、变化的等,即课堂是否真正让学生的学习在动力值、方法值、数量值、意义值上实现增值。
“权力”可以当场表现,而“影响力”可能滞后发生。前一种是考虑校长的岗位任务;后一种是考虑校长实践活动被分布于校长、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情景或者语境之中,显然这是最适合于为学生学习改进的管理视角。
哈佛大学教授埃而莫尔(R.Elmore,2004)指出:“提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你工作的环境中学习做正确的事情的活动。”“影响力”管理重在推进“在课堂上学做正确的事”,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为此,“随堂听课”制度就可以通过“领导预约”或“教师邀请听课”把教师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充分展示自我。通过听课,发现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广先进的经验,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诊断,整改低效流程,提高教学质量;与公开课区别看待,更注重教师对课堂基本要求的把握,对学生主体的关注,从而让教师能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常态教学。“随堂听课”的实施可以采用“三课递进”制度(相互听课、指名听课、指导听课等)和“因人而异”策略(工作年限、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同时兼顾听课后的评估与评价,因为评估的本质是事实判断,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着制度的重建,一定会冲击文化传统,触及人的心灵。今天的课程改革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公众对课程改革的强烈期盼和信心不足依旧并存。聚焦课堂,实现从“权力”到“影响力”的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与行为方式,加入情境变量,使每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作者系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遭拒的“随堂听课”:“对不起,我这堂是练习课”;“不好意思,这节课我安排了单元测试”……其背后隐藏着教师们深深的忧虑:哪能每节课都考虑那么多?作为新教师,对没有教过的新课,总是没有十分的把握;被听课实在不自在,一节公开课要花那么多的时间;领导听课,就会打下各种各样的烙印,据此对我的教学能力做出误判,岂不是很冤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领导说的都对吗,都能操作吗?
聚焦课堂,我们看到了教育局的规定,要求每学期校长听课必须达到30节。由此,我们分析现实中领导“权力”与“影响力”的意义与价值:以“权力”为观察视角,关注的是校长听课频率,以及课后对教师的建议(行使了领导权力);以“影响力”为观察视角,重在对校长提出建议(改进学生的学习)的积极回应(即实际影响),从而产生“领导者增量”。
比如对课堂教学流程与组织形式的组织架构,课堂是否充分考虑了“教师”“学生”“课程”三个课堂要素,选择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与流程,研究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如情境性的、引发思维挑战的、变化的等,即课堂是否真正让学生的学习在动力值、方法值、数量值、意义值上实现增值。
“权力”可以当场表现,而“影响力”可能滞后发生。前一种是考虑校长的岗位任务;后一种是考虑校长实践活动被分布于校长、教师、学生和学校的情景或者语境之中,显然这是最适合于为学生学习改进的管理视角。
哈佛大学教授埃而莫尔(R.Elmore,2004)指出:“提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你工作的环境中学习做正确的事情的活动。”“影响力”管理重在推进“在课堂上学做正确的事”,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为此,“随堂听课”制度就可以通过“领导预约”或“教师邀请听课”把教师的最好水平发挥出来,充分展示自我。通过听课,发现有效的教学手段,推广先进的经验,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诊断,整改低效流程,提高教学质量;与公开课区别看待,更注重教师对课堂基本要求的把握,对学生主体的关注,从而让教师能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常态教学。“随堂听课”的实施可以采用“三课递进”制度(相互听课、指名听课、指导听课等)和“因人而异”策略(工作年限、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同时兼顾听课后的评估与评价,因为评估的本质是事实判断,评价的本质是价值判断。
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着制度的重建,一定会冲击文化传统,触及人的心灵。今天的课程改革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公众对课程改革的强烈期盼和信心不足依旧并存。聚焦课堂,实现从“权力”到“影响力”的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与行为方式,加入情境变量,使每个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作者系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