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胶片数码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leard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院天天放电影,大家天天讨论电影。我们看的电影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是一个无法直接回答的问题。它涉及了众多领域、众多层面,不同人给电影下的定义会完全不同。关于电影研究的书籍又岂止汗牛充栋,随便上一个电影论坛,满地都是能长篇累牍滔滔不绝的骨灰级电影发烧友。关于电影的定义,在那里也许更能找到准确答案。本文不打算回答什么是电影,而是从技术的角度,说一些电影背后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拍摄DV作品的朋友,无论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从技术层面去理解相关概念、某些设备参数、以及一些影像格式都是有帮助的。如果你仅是影友碟友,了解这些小知识,平时跟道友们闲聊的时候也会增加不少谈资。
  
  当电影遇上电视
  
  电视的历史就不啰嗦了。反正电视就两种:一种4:3,另一种16:9。当初电视搞成4:3的一个原因就是要跟电影画面的尺寸匹配。为什么要匹配呢?因为40年代电视机发明时,还没有摄像机。电视的节目得先用胶片摄影机拍摄,然后再转成电视信号,因此跟电影画面一样宽高比再自然不过了。而那时的电影画面都是前面讲过的1.37学院标准,电视画面也就跟电影画面一样了。所以说,电影是电视他爹,最起码也是干爹。
  当电影发行录像带或DVD的时候,如果用“截选”的方式,那么这种版本的碟就叫“全屏版”(Full Screen),意思就是整个电视屏幕都有图像,名字起得挺好听,其实画面被咔嚓掉了一块。电影频道放的片子大多是这种版本,反正不花钱,凑合看吧。如果用“信箱”方式出碟,这种版本就叫“宽银幕版”(Wide Screen),意思就是上下有两条黑边。
  所有电影发行的DVD,都会有“宽银幕版”,有的电影两种版本都有。(我们平时买的D版几乎全是“宽银幕版”,估计也没谁愿意去看画面不全的全屏版。)“截选”和“信箱”是宽银幕电影和电视机屏幕冲突的结果,这种冲突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6:9电视机出现才有所改观。而这种冲突也衍生出一些异化的视觉体验,比如把电视画面上下一遮似乎就有了“电影感”,没有黑边的画面看着都不像电影了。
  现在有16:9电视机了,有投影仪了,有蓝光了,那么“家庭影院”如何放映电影画面呢?这方面的文字网上数不胜数,我也不码字了,画个图汇总一下:
  DVD无非就两种,一种标清,一种高清。标清DVD无论D5还是D9都是标清,画面大小都是720×576(PAL制),4:3的画面:高清DVD是1080P,16:9的画面(1920×1080)。注意看图中DVD碟上的画面,那是DVD中存储的画面(有些画面是变形的,有些画面原本就有黑边),而电视机上看到的是经过DVD播放机处理(比如把变形画面进行拉伸)之后形成的画面。不论画面内容如何,只要是标清DVD,那么碟里数据存储的画面尺寸都是一样的,D5跟D9的区别在清晰度上,画面尺寸相同。高清DVD也是同样的状况。
  通常,DVD的包装上都会标明该片的宽高比,看上图。由于各个DVD发行商的习惯不同,对于画面的表述会有所差异,因此我们直接找1.85.2.35.2.40这些数字,就能确定该碟是什么样的画面。如果没有数字,一般标明wIdescreen的都是2.35;前面说过,现在大部分电影是2.35的。
  1.85的DVD在16:9电视机上能显示满屏画面;2.35的DVD,无论用什么电视机看,上下都有黑边(也就是“信箱”的模样),只有用2.35变形投影仪才能打出没有黑边的画面。HDTV播放2.35电影有黑边只能说是一种无奈,2.35对于电视节目而言实在太宽了,如果让电视去迁就电影也搞成2.35的画面,那新闻联播得有三个播音员看起来才会比较舒服。
  另外,再来说说DVD画面质量的事情。由于不是所有电影我们都在电影院看,那么评价“电影画面质量”很多时候就是基于DVD的画面质量,尤其是所谓西片。常常会看到有人报怨,国产电影画面质量太差,跟好莱坞没法比,甚至不如韩国片云云:这种判断十有八九是看了国产DVD之后的感慨。但如果你到电影院看国产片,画面质量跟进口大片没什么不同嘛。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前面提到了电影制作的流程,其中后期制作部分都是在电脑中完成的,跟我们剪辑DV类似,只不过电影画面的数据量比较大。这些数据就是数字中间片(Digital intermediate,简称DI)。为什么叫“中间片”?因为完成的叫“最终片”,还没完成的当然就“中间”了,不深奥吧。“中间片”在电脑上剪辑,剪好了,印到胶片上,就成了“最终片”——电影拷贝,然后拿到电影院放。如果你的DV最后也要印成拷贝,那你电脑里的DV文件也可以叫数字中间片。
  “数字中间片”是电影画面质量最高的形式,因为要处理它,还要用它印胶片,如果中间片质量不高,出来的电影拷贝就没法看了。
  不论原因几何,我们国产DVD大多是从放映拷贝扫描而成。放映拷贝是高反差片,用影院放映机的1万瓦灯泡打出来效果是非常好的,而扫描成数字影像,那就没法看了。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清晰度差,宽容度低,亮部一片白,暗部一团黑;经常还能看到胶片划痕。而且扫描放映拷贝根本谈不上音效,有立体声就不错啦。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国产正版《大腕》和三星哥伦比亚发行的《大腕》,同样的电影,不同的发行商能做出天壤之别的DVD。有关部门一天到晚叫大家支持正版,你正版得争气才行啊。
其他文献
“一定要把AFA(亚洲电影学院)介绍给中国的年轻电影人。”汪士卿对编者如是说,语气诚恳深挚。汪士卿,2008年在北美获得艺术影院票房纪录关于中国三峡的电影《沿江而上》的摄影师,2008AFA学员之一。2008年10月10日,韩国釜山亚洲电影学院顺利结业。汪士卿在回国的第二天便接受了编者的采访。虽然难掩异国他乡连日以来刻苦学习的疲惫神情,但他依然不辞辛苦地为我们努力回忆、讲解17日釜山之行的点点滴滴
期刊
消费级高清摄像机发展到今天,已经基本完成了高清在消费级领域的“统一大业”。由于CMOS感光器件具有有效提高低照度性能,同时又具有低功耗的先天优势,使得众厂家基本一致采用了CMOS作为自家摄像机的成像器件,其中包括CCD的铁杆支持者松下和JVC,完成了消费级高清摄像机在感光器件方面的真正统一,全面进入了CMOS时代。    索尼    索尼是最早将CMOS感光器件引入消费级高清摄像机领域的厂家。从最
期刊
奥运的硝烟刚刚散去,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参与就是在电视机前欣赏精彩的赛事。随着1920×1080FullHD高清液晶价格的不断下跌,很多用户更希望看到真正的高清节目。家门口的奥运为高清收视提供了有线数字网络之外的另一种选择,那就是无线地面数字广播DMB-TH。奥运期间,六个奥运城市北京、青岛、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另外加上广州、深圳已经开播央视高清频道,同时开播若干个标清频道(北京地区开
期刊
请相信,对于摄影、美术或是导演来说,在拍戏以外的时间里,最大的爱好还是“记录”。从剧照的小姑娘手里以不太高明的借口撬走佳能“HF10”时,我更加肯定这一点。  最近,在拍摄中影集团投资的“新媒体短片”系列影片,由于是数字拍摄、成本低,人员配置也很紧凑,拍摄工作花絮的工作就让剧照的小姑娘兼任了。工作两天,我问她是否拍摄了工作的影像资料,因为我似乎没有看到她拿摄像机。她说已经拍了,然后拿出了她的摄像机
期刊
上一期我们为您介绍了高贵不贵的BD蓝光刻录机。可不要忘了,如果没有合适的BD蓝光刻录光盘,那么你的刻录机只能成为摆设。真正合适的刻录光盘首先需要与刻录机完美的结合,实现稳定的记录。其次需要在价格上达到为用户随心所欲。从长远看,相对于单一的刻录机投资,刻录光盘的成本反而更为用户所关心。现在市场上的BD蓝光刻录光盘分为一次刻录光盘BD-R和多次刻录光盘BD-RE。常见的日本品牌有MAXELL(万胜)、
期刊
对于很多专业级用户而言,随着FuUHD高清电视机显示质量的不断提升,价格不断降低。一台FullHD高清电视机作为高清节目制作中的桌面监视器,同时又可以做大屏幕显示器成为一种可能。由于与用户工作距离有一定的要求,作为计算机的显示终端,显然太大的产品是对视觉的一种浪费。作为视频监视器,太小了又不能达到很好的显示效果。在两种需求标准的衡量下,32英寸FullHD高清电视机无疑是既达到好的显示效果,又是在
期刊
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在人们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日益重要,这种影响表现为形式上的多样性、内容上的丰富性和受众的广泛性,对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据CNNIC在2008年7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期刊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鸟巢里观众席上频繁闪烁的闪光灯,各国运动员入场时手里把玩着的各种DV摄像机;赛事期间,看台上正在用DV机拍摄现场比赛的观众:DV摄像机成为了当下最流行、最时尚、也最实用的数码产品。目前各个厂商的消费级高清摄像机产品都朝着轻巧便携、功能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属索尼在2008年8月8日发布的,具有“笑脸快门”功能设计的存储卡式高清摄像机HDR-CX12E。  
期刊
这次我们就来看一下如何使用TitteMorlon Pro制作字幕特效。  这是一段体育节目的视频素材,我们需要制作字幕标版。  在EDIUS的时间线工具栏启动TitleMotion Pro。  默认情况下,我们处于TitleMotion Pro软件的CG模式下,就是说现在可以创建字幕或者图形。点击图形切换按钮,现在可以开始“画画”了。  TitleMotion Pro提供了一些图形工具,分别是一些
期刊
青山一道,明月何曾两乡?    又是一年中秋月,无数年来斗转星移,月盈月阙,就是这轮月,历尽了岁月的沧桑,却见证了无数生离死别,牵动着两岸无数同胞的心。月圆之夜,团聚之时,月光下浅浅的海峡却飘荡着浓浓的乡愁。多少魂思梦绕,多少涕零相望,却只因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    回眸:《八千里路云和月》——破冰之举,何其艰难  回望两岸交流历程,曲曲折折,而两岸的影视交流作为两岸最早的交流项目之一,更是历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