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僵尸”剪纸:僵尸喻指腐朽、没落的事物,形容剪纸活动呆板、形式单一,跟着教师游走,分离了纸艺活动作为表现幼儿内心感受,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强调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做创造的主人。怎样让幼儿成为生活的主人、创造的主人呢?笔者多年来从事创意剪纸课程的探索,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精髓,在研究路上归结出以下策略:
一、解放头脑——多方元素激发产生共鸣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常常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那些世俗的东西中解放出来。幼儿园传统剪纸活动形式多以集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压抑了儿童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其自由想象,教师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幼儿思考。
如中班剪纸借形想象活动“方纸大变身”,教师的提问可这样层层设置:这一张方方的纸像什么?小剪刀咬一口后像什么?再剪下一口又像什么?对折后剪一个洞像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咬一口,像耳朵,像裤子、香蕉;咬两口,像嘴巴、树干;对折剪个洞像小鱼头、像大嘴巴鳄鱼……想象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不以简单的“对”或“错”、“像”与“不像”去评价孩子,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二、解放双手——十指体验创造灵感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向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可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
现代的孩子不缺成品玩具,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随意操作的千变万化的玩具,剪纸游戏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让孩子不断探究的“玩具”。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趣味性,让孩子在剪纸活动中玩得开心,使他们能享受玩的快乐,体验成功的自信。我们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剪纸活动前先动手感知,再进行创作游戏。
如剪艺主题活动“报纸的联想”,教师带孩子来到不同场地,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可以用报纸剪成什么、怎么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报纸雪花、报纸背心、报纸围巾等;更有的孩子把报纸大变身,变出纸球、猫头鹰、尾巴、门框;为此,班级还开展了一场小型的剪艺报纸运动会,“窗花报纸球你抛我接”“跳报纸荷叶”“揪尾巴”等运动项目带给了孩子和家长别样的体验和快乐。
幼儿的双手必须得到解放,多让幼儿动手动脑,在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空白纸上,要想用剪刀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造型,我认为只有用心去观察和触摸,感受我们身边的事物,才能别出心裁地创造,感受剪纸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表现能力。
三、解放眼睛——眼观四方表现感受
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幼儿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我们要去引导孩子正确地观察,并指导科学的方法。
如在开展剪纸主题活动“自然真美丽”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区附近公园的小树林,让幼儿观察树林里的各种自然事物,并说说这些事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的兴趣在讨论和想象中变得越来越浓。在讨论中,大家一起确定了简单的自然系列剪纸,其中包括:小树叶剪艺舞、漂亮的花朵、小虫的家、一棵小树等一系列活动。
四、解放嘴巴——畅所欲言述说故事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要创造,要有创新精神。就必须解放小孩子的嘴巴,作为一个师者要去鼓励他们自由地问,自由地说。因此我们在幼儿剪纸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孩子问的自由,给孩子讲的機会,给孩子评的权利。
如在大班欣赏活动“马蒂斯剪纸——海底世界”中,有幼儿提问:海洋动物为什么对马蒂斯爷爷的剪纸和我们以前认识得不一样呢?还有幼儿问:“马蒂斯爷爷的剪纸为什么一块叠一块的呢?”这时我引导幼儿相互发表意见,有的说:“因为这样画面会很丰富。”有的说:“这需要我们去想象嘛!”还有的幼儿甚至说:“这样看上去比较立体,画面很有动画片的感觉……”我们在肯定幼儿回答的同时进一步总结:很多的色块在一起,给我们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感觉。
五、解放空间——紧贴生活营造氛围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幼儿认知世界是感性的,只有紧扣生活的剪纸课程才是有生命的。剪纸活动不是为剪纸而剪纸,是有用的剪纸。首先,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其次,教师要考虑孩子原有的经验及现有的水平。再次,教师要了解孩子的潜力。最后,教师要考虑活动的价值、可行性、活动的意义。
如写生活动“我家乡的乌毡帽亭”,孩子们开心地来到柯岩风景区的乌毡帽亭,在亭子里坐一坐,玩一玩,一起摸一摸用酒坛堆成的亭柱,教师提出了要求:今天我们要用小剪刀和彩纸拼贴出乌毡帽亭,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自己应该怎么来剪贴出乌毡帽亭呢!孩子们纷纷说:“我可以先剪出一个一个的酒坛,然后搭起来,再剪上一顶帽子!”又有孩子说:“我觉得它的酒坛上有花纹呢,你们快来看一看啊!”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新发现后,把所看到的都剪贴了下来……孩子们自觉运用了对称剪来表现酒坛,镂出不同的形状来表示花纹,剪创出一个个生动而富有童趣的乌毡帽亭。
生活经验是幼儿园进行剪纸游戏创造的源泉,幼儿进行剪纸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特别是让幼儿积极地去参与游戏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
六、解放时间——创造自由还给幼儿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创造、完全展现自我的两大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意识与具有个性化的创作。过多的行为规范和指责,将不利于激发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要理解孩子,避免指责,变指责性的语言为启发式的询问。
如:“你的团花怎么没有三折呢?” 变为“需要老师帮助吗?试一试,会变出更美的花型哦!”
如:“你的亭子剪得怎么没有对称呢?” 变为“你的亭子剪得和别人的不一样,肯定是有秘密吧?”等等。
教师用充满好奇的语言去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于活动之中,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创作形式上和方法上不拘泥于传统,采用多元化的实施途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在感知、欣赏、游戏体验和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促进幼儿在情感、审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坚信,当剪纸活动变得多元化,结合幼儿的实际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发挥好剪纸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作为研究创意剪纸课题组的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相信这门跳动于指尖智慧的艺术,会带给孩子们另一种快乐体验。
一、解放头脑——多方元素激发产生共鸣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常常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那些世俗的东西中解放出来。幼儿园传统剪纸活动形式多以集体教学方式进行,教师示范,幼儿模仿,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压抑了儿童的创造力。要让幼儿在剪纸活动中,童心自然流露,充满激情地自由创作,首先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其自由想象,教师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幼儿思考。
如中班剪纸借形想象活动“方纸大变身”,教师的提问可这样层层设置:这一张方方的纸像什么?小剪刀咬一口后像什么?再剪下一口又像什么?对折后剪一个洞像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咬一口,像耳朵,像裤子、香蕉;咬两口,像嘴巴、树干;对折剪个洞像小鱼头、像大嘴巴鳄鱼……想象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幼儿自由发挥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和支持孩子大胆表现,不以简单的“对”或“错”、“像”与“不像”去评价孩子,让幼儿充满自信地去创作,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自我。
二、解放双手——十指体验创造灵感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我们幼教工作者应该向爱迪生的母亲学,让小孩子有动手的机会。”可见,多给幼儿动手的机会,让幼儿手和脑并用,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
现代的孩子不缺成品玩具,他们需要的是可以随意操作的千变万化的玩具,剪纸游戏就是这样一种可以让孩子不断探究的“玩具”。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趣味性,让孩子在剪纸活动中玩得开心,使他们能享受玩的快乐,体验成功的自信。我们从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剪纸活动前先动手感知,再进行创作游戏。
如剪艺主题活动“报纸的联想”,教师带孩子来到不同场地,引导他们大胆地想象可以用报纸剪成什么、怎么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报纸雪花、报纸背心、报纸围巾等;更有的孩子把报纸大变身,变出纸球、猫头鹰、尾巴、门框;为此,班级还开展了一场小型的剪艺报纸运动会,“窗花报纸球你抛我接”“跳报纸荷叶”“揪尾巴”等运动项目带给了孩子和家长别样的体验和快乐。
幼儿的双手必须得到解放,多让幼儿动手动脑,在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空白纸上,要想用剪刀随心所欲地进行艺术造型,我认为只有用心去观察和触摸,感受我们身边的事物,才能别出心裁地创造,感受剪纸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表现能力。
三、解放眼睛——眼观四方表现感受
俗话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幼儿的眼睛,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我们要去引导孩子正确地观察,并指导科学的方法。
如在开展剪纸主题活动“自然真美丽”中,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小区附近公园的小树林,让幼儿观察树林里的各种自然事物,并说说这些事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幼儿的兴趣在讨论和想象中变得越来越浓。在讨论中,大家一起确定了简单的自然系列剪纸,其中包括:小树叶剪艺舞、漂亮的花朵、小虫的家、一棵小树等一系列活动。
四、解放嘴巴——畅所欲言述说故事
陶行知认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要创造,要有创新精神。就必须解放小孩子的嘴巴,作为一个师者要去鼓励他们自由地问,自由地说。因此我们在幼儿剪纸活动中,给孩子充分的机会,让幼儿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所想、所感。给孩子问的自由,给孩子讲的機会,给孩子评的权利。
如在大班欣赏活动“马蒂斯剪纸——海底世界”中,有幼儿提问:海洋动物为什么对马蒂斯爷爷的剪纸和我们以前认识得不一样呢?还有幼儿问:“马蒂斯爷爷的剪纸为什么一块叠一块的呢?”这时我引导幼儿相互发表意见,有的说:“因为这样画面会很丰富。”有的说:“这需要我们去想象嘛!”还有的幼儿甚至说:“这样看上去比较立体,画面很有动画片的感觉……”我们在肯定幼儿回答的同时进一步总结:很多的色块在一起,给我们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感觉。
五、解放空间——紧贴生活营造氛围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幼儿认知世界是感性的,只有紧扣生活的剪纸课程才是有生命的。剪纸活动不是为剪纸而剪纸,是有用的剪纸。首先,教师要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其次,教师要考虑孩子原有的经验及现有的水平。再次,教师要了解孩子的潜力。最后,教师要考虑活动的价值、可行性、活动的意义。
如写生活动“我家乡的乌毡帽亭”,孩子们开心地来到柯岩风景区的乌毡帽亭,在亭子里坐一坐,玩一玩,一起摸一摸用酒坛堆成的亭柱,教师提出了要求:今天我们要用小剪刀和彩纸拼贴出乌毡帽亭,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自己应该怎么来剪贴出乌毡帽亭呢!孩子们纷纷说:“我可以先剪出一个一个的酒坛,然后搭起来,再剪上一顶帽子!”又有孩子说:“我觉得它的酒坛上有花纹呢,你们快来看一看啊!”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新发现后,把所看到的都剪贴了下来……孩子们自觉运用了对称剪来表现酒坛,镂出不同的形状来表示花纹,剪创出一个个生动而富有童趣的乌毡帽亭。
生活经验是幼儿园进行剪纸游戏创造的源泉,幼儿进行剪纸创作主要依靠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带领幼儿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特别是让幼儿积极地去参与游戏活动,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
六、解放时间——创造自由还给幼儿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创造、完全展现自我的两大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无压抑感,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互作用中,容易形成创新意识与具有个性化的创作。过多的行为规范和指责,将不利于激发幼儿自主、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此,教师要理解孩子,避免指责,变指责性的语言为启发式的询问。
如:“你的团花怎么没有三折呢?” 变为“需要老师帮助吗?试一试,会变出更美的花型哦!”
如:“你的亭子剪得怎么没有对称呢?” 变为“你的亭子剪得和别人的不一样,肯定是有秘密吧?”等等。
教师用充满好奇的语言去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愿意积极参与活动,把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于活动之中,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创作形式上和方法上不拘泥于传统,采用多元化的实施途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引导幼儿在感知、欣赏、游戏体验和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促进幼儿在情感、审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坚信,当剪纸活动变得多元化,结合幼儿的实际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发挥好剪纸活动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作为研究创意剪纸课题组的教师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相信这门跳动于指尖智慧的艺术,会带给孩子们另一种快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