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新课程追求的目标。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事实及其发展过程具有客观性、一维性、不在场性和不可变更性,而历史的不可重复性又恰恰制约了体验的实现。客观的历史事实如何被学习者认识与感知?因此,通过历史的想象、通过情境的虚拟来还原历史、体验当时、当事人的经历与心情,对学生理解这段历史有着莫大的帮助。
  一、学习历史需要通过“虚构”去体验
  通过虚构一个情境来体验历史,我借鉴了国外的一则案例。
  教学片断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教学,达塔老师是这样做的:
  一天上课,达塔老师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要5分一张?商店里真的不是这价钱啊!”
  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再发纸测验。一些平时的乖孩子,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有一些孩子垂头丧气地说:“我会还钱”,也领了纸。一个叫艾米的女孩儿刚开始很坚决地表示:“我就不交钱。”到了这份上,也只好许诺以后还钱,领了纸。老师发了试题,学生们闷头做答。只见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历史老师达塔通过虚构现实情境来帮助学生体验历史上的人和事,没有“伪造历史”之嫌,却也让人质疑:这是历史课吗?没有时间、没有地点,仅有一些体验而已。或许正是这种体验让学生“记住”了那本来很难记住的独立战争背景——没有生活在当时,何以理解那么大规模的战争是从因不公平的待遇而引起愤怒的心情而引发出来的?在这个案例里,教师则是通过“想象——设计”这样的步骤来体现课程要求,而学生则是通过真实的情绪体验来完成对课程的感悟。
  二、真实的历史需要发挥想象力,“虚构”历史,使之连贯、使之丰满、使之生动
  “虚构”历史实际就是通过一种假设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历史体验与探究。既然允许史学家进行历史假设研究,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地体验、想象历史,那么,为什么不允许历史教学中进行与假设、体验相关联的虚拟情景教学呢。
  教学片断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中国的经济大门被打开后,大量的洋货涌入中国,这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请看《二毛回忆录》第二章(1850年)。
  时间过得很快,离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已经有8个年头。在这8年中,我见到了好多新奇的东西,有洋布、洋灯、洋钟、刀叉。父母说,我们用不着这些洋玩意,该用的咱们自己都有。但哥哥对这些新鲜事物很感兴趣,他想到省城做生意,开一家布料店,但他不知道是卖洋布好,还是卖土布好。于是他专门去做了一个市场调查。
  材料一:“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的……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他们用家庭自织的料子……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将余下的拿到附近城镇去卖……这个国家十分之九的人都穿这种手织的衣料。”
  ——1852年英国驻华官员米歇尔致香港总督文翰的报告
  提问: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市场信息?
  材料二:道光年间,享用洋货在上层社会已渐成时尚……但还只是限于通商口岸等少数地区和官僚富裕之家,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尚不普遍。
  直隶“居民率衣土布,自织自用,只取其蔽体御寒,不求华美”。山西“乡民则布絮缕缕,终岁不制衣者十室而九”。
  ——徐浩《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提问: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市场信息?
  在教学中只是将虚拟的人物二毛作为学生学习与研究历史的一个教学“跳板”,目的是为了揭示出了鸦片战争之后的时代背景,要求学生站在二毛的角度和立场上,去进行洋布行销还是土布行销的市场调查。由于该课内容繁芜深奥,理论性较强,这种教学设计贴近“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实施课堂探究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学生探究所利用的史料,一是英国驻华官员米歇尔致香港总督文翰的报告,一是徐浩《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著作中的资料,无一不来源于真实的历史文献,并没有利用什么偽造的史料。
  从教学实践来看,“虚构”历史能高速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三、“虚构”可以活化历史课堂,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历史
  国家通过课程标准阐明课程,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一要求需要千千万万的教师来落实,教师通过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来体现课程,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那么学生如何体验历史课程?他需要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得到感悟,这一感悟的关键因素就是“体验”。其关系是:专家——课程标准——阐明课程;教师——教学设计——体现课程;学生——课堂学习——体验课程。
  在讲解“唐诗”一目时,我和学生共同编了一幕历史剧。学生兴趣盎然,找资料、编历史剧、参加演出,一个个积极参加。我想通过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虚构”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虚构”能使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析现象而得精髓;知识和能力被情境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一线到底,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得到历史体验并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各种学习能力也熏陶了情感,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学实效也大大提高。
  “虚构”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实践目前还处于尝试阶段,可供模拟、运用的成熟课例还不多。“虚构”巧妙地把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教和学、指导与非指导等因素加以协调、平衡与整合,灵活高效整合教材,把学科教育和艺术溶为一炉,在有效课堂生成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相信随着“虚构”教学法的日益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青睐它,这将为历史学科教学掀开新的一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有效质量的物理意义,并对它的张量性质进行了讨论。
时值近代,伴随“西力东侵”而来的“西学东渐”,引发了一场东西文化的大激荡。适应这一激荡而提出新的文教政策,便成为中日两国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针对这一课题,日本的答案是“
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对数学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与乐趣。但是进入高中,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入,部分学生即使在数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也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学生对数学知识了无兴趣导致的,因此我们很多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狠下功夫,例如: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等。但深入思考之后,我们会发现高中学生处于独特的年龄阶段,再加
本文分析英语论说文中论点在引言中的位置,并通过一些实例介绍若干论点引出的常用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微型电动空气压缩机的设计计算,给出了最佳的设计参数。已经研制成功的微型空压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传动效率高等优点。
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尖锐矛盾,制约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持续发展
【摘 要】体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素质;教育;手段  学校体育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想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重视德育教育以实施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不单是要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还要进行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集体
【摘 要】随着课改不断深入,化学教学着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化学学习天地中体验化学实验乐趣,逐渐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本文主要分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巧妙教学,如何在课堂上营造出宽松学习氛围,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的。  【关键词】生本理念;化学教学;教学方案  生本概念指的是教师轉化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为学生学习设定出高质量教学方
教学是一门精湛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彩的艺术。在这科学和艺术互为交融的教与学的活动中,虽然前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许多为我们所用的经验、方法,但由于受教者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科学的教学活动不可是一个模式,正所谓“教学有法亦无法,无定法”。美术教学更是如此,一堂课如能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合理,教者思路清晰,师生互动有序、有度,这一定是上好一堂美术课的关键所在。美术教学既应有教师适度的引导、点拨、示
笔者根据从事德育和参与德育评估实践的经验,对保证和提高高校德育评估质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