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是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就历史背景而言,肃北蒙古族之文化艺术形成有其独特的一面,故其民族风俗及其特点亦同其他地区的蒙古族风俗有所不同,加之战乱、流离迁徙原因,促成了几种不同文化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而形成了当地蒙古族风俗。
关键词:蒙古族;那达慕;民族风俗;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祭傲包
最初为祭天地,求风调雨顺、五畜骈增、保卫本土人民平安吉祥、不受鬼怪、灾害侵袭。后演变为祭家乡,群众性集会、游艺、祈雨以及保持草原圣洁原貌的活动。时间一般在农历的5、6月间,即牧草丰美季节。肃北地区的傲包有中心傲包河牧地分界傲包、路标傲包之分。中心傲包一般一个部落一座,本部落人民集体堆筑,位置多在部落牧地中心。牧地分界傲包多由旗王或官方堆造,路标傲包多由旅人自行垒起,祭敖包时本部落僧侣、官吏、民众均参加。平日驼马路过中心傲包,须下马按顺时针方向绕1-3圈,并在傲包上加石头,以表示对这片山水的诚意,若急行来不及下马,须将右脚脱出蹬外,目视傲包,以表敬意。现在,祭敖包活动多在举行那达慕大会时举行。
二、那达慕大会
每年七、八月间,牧草碧绿,牛羊肥壮的季节,草原上的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着节日盛装,从草原四面八方奔赴会场,欢度“那达慕”。“那达慕”意为娱乐和游戏,是草原人民最盛大的民间文化体育盛会,1年1次,每次3-5天。“那达慕”以男儿“三艺”即赛马(骆驼)、摔跤、射箭三项比赛。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祭敖包、歌舞、斗棋、观看文艺节目、电影、进行物资交流、建设成就展览、表彰劳模、洽谈项目等丰富的活动。“那达慕”大会节日气氛浓郁,群众参与面广,民族风情浓厚、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盛会。
三、服饰
肃北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御寒和方便为主,男女多用紫红色布缠头,或戴帽子。男士专用帽为平顶双层圆形;女式专用帽圆锥形高尖帽。男女老幼皆喜欢穿长袍,衣料有皮、布、绸缎和毛料,一般人家多用棉布,富裕者用绸缎,各式袍子讲究身端肥大,袖子长。下摆不分叉。袍子颜色因人而异,男子多用红、棕、兰、青色,年轻妇女多用绿色和红色;成年妇女喜用红、紫、青色。袍子的襟式河领条男女略有区别、男子为大斜襟、长领条;成年女子为小斜襟,方领条;少女为方襟方领。喜爱在袍子的领边、袖口、襟摆边沿,用各色布条、花纹、刺绣、彩色线镶边,尤其喜用水貂皮镶边。肃北蒙古族讲究礼服,女式结婚礼服须有两种;一种叫“敷格次尔”,样式似连衣裙,多以花色绸缎制作,一种叫“才格得格”,上端似坎肩,下端为四开裆裙,多为蓝色绸缎制作。成年妇女礼服为马蹄袖绸缎袍子。男子礼服样式通常用服。举行婚礼新娘不束腰带,其他时间男女老少均束腰带。腰带多用红绿绸缎制作,两端飘动以示美观。男女都穿软统牛皮靴,统高近膝。肃北蒙古族特别注意装饰。妇女两耳垂着嵌有珊瑚的金耳环、佩有约五寸长的耳坠,劲项挂锈有花纹、嵌着珊瑚珠宝的银质佛阁。耳坠与佛阁相连。颈项佩戴数串大小不同的色泽参杂的琥珀、玛瑙珠项链。两手腕绕满满脑、琥珀扭珠串,锈有花纹的银手镯,手指套各式戒指, 腰间系挂小刀、针线包及三四串连贯的铜线,走起路叮当作响。日婚妇女头发分辨成两束,套长辫套,辩套绸银牌活锈各式图案。未婚女子头发辩成70—100个小穗辩,拿线绳匀联披背,扣间系布条,布条嵌银驼、贝壳之类。腰带上系针包,铜钱串等物。男子装饰一般比较简单,在耳垂银环,手指带戒指,腰间挂刀和火镰。显得精干、威武。
解放后,由于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与邻县的交往日益增多,肃北蒙古族的服饰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肃北蒙古族传统服饰是从其游牧生活的实践中产生演变而来的,它实际上是这个民族的一种文化积淀的显著特征。特别是蒙古长袍,一般比较肥大,腰间扎有较长的腰带,肥大的袍子骑马时护膝防寒,睡觉时可当被子。长袖高领,在冬天能避风,夏天可避蚊虫,有很多的优点,适合当时的牧业生活环境。
当今,肃北蒙古族穿国际流行服装的人越来越多,但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仍作为显示自己民族气质,个性和特征的服装,为蒙族人民所喜爱,兵逐步演变为礼服。在节假日,蒙古族同志大多喜欢穿民族服装,以示自己特有的庄重。
四、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有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2-4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
哈达最初是喇嘛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随着喇嘛教的传入,献哈达的仪式很快被蒙古族人民所接受,兵在民间广泛流行。每逢贵宾来临,敬深祭祖,拜见尊长,婚嫁节庆、祝贺生日、远行送别、盛大庆典等许多场合,都离不了哈达,都要通过献哈达来表示自己的诚信和祝愿。
献哈达有一定的讲究。使用前,要根据受者的身份以及自己的亲疏程度,来选择哈达的颜色、长度和质地。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对折起来,将折缝朝向对方,否则就视为失礼。想尊者或长者献哈达时要毕恭毕敬,弯腰前倾,双手捧哈达,对方应伸双手接哈达,搭在左肩上;对平辈,则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即可;对晚辈,一般只须将哈达直接搭在对方的左肩上表示祝福。
哈达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蓝色和黄色外,还有红色和绿色的。这五种颜色的哈达被誉称为“五彩哈达”。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每一种颜色的哈达都象征一个深刻含义。蓝色象征着天空,白色象征着白云、黄色象征着大地,绿色象征着草原,红色象征着火一样的热情。人们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寄托在美丽的哈达中了。
肃北蒙古族人民最喜爱蓝色和白色哈达,在他们看来,蓝色是自然界最美的最永恒的颜色,蓝色的哈达象蓝色的天空一样,能够表达出蒙古族人民豁达,美好的心情,白色是纯洁,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所以,献给尊者和贵客的哈达莫过于白色最尊贵。再说蒙古族远古信奉的萨满教中“苍天”是图腾,所以蒙古族崇仰蓝天,蓝色,俗有“蓝色蒙古人”之称;蒙古族把最美好、善良的东西以奶色——白色形容,如“白色的月”(春节),“白色的心情”(好心人)。
关键词:蒙古族;那达慕;民族风俗;
中图分类号:K8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一、祭傲包
最初为祭天地,求风调雨顺、五畜骈增、保卫本土人民平安吉祥、不受鬼怪、灾害侵袭。后演变为祭家乡,群众性集会、游艺、祈雨以及保持草原圣洁原貌的活动。时间一般在农历的5、6月间,即牧草丰美季节。肃北地区的傲包有中心傲包河牧地分界傲包、路标傲包之分。中心傲包一般一个部落一座,本部落人民集体堆筑,位置多在部落牧地中心。牧地分界傲包多由旗王或官方堆造,路标傲包多由旅人自行垒起,祭敖包时本部落僧侣、官吏、民众均参加。平日驼马路过中心傲包,须下马按顺时针方向绕1-3圈,并在傲包上加石头,以表示对这片山水的诚意,若急行来不及下马,须将右脚脱出蹬外,目视傲包,以表敬意。现在,祭敖包活动多在举行那达慕大会时举行。
二、那达慕大会
每年七、八月间,牧草碧绿,牛羊肥壮的季节,草原上的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着节日盛装,从草原四面八方奔赴会场,欢度“那达慕”。“那达慕”意为娱乐和游戏,是草原人民最盛大的民间文化体育盛会,1年1次,每次3-5天。“那达慕”以男儿“三艺”即赛马(骆驼)、摔跤、射箭三项比赛。随着时代的发展,增加了祭敖包、歌舞、斗棋、观看文艺节目、电影、进行物资交流、建设成就展览、表彰劳模、洽谈项目等丰富的活动。“那达慕”大会节日气氛浓郁,群众参与面广,民族风情浓厚、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盛会。
三、服饰
肃北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御寒和方便为主,男女多用紫红色布缠头,或戴帽子。男士专用帽为平顶双层圆形;女式专用帽圆锥形高尖帽。男女老幼皆喜欢穿长袍,衣料有皮、布、绸缎和毛料,一般人家多用棉布,富裕者用绸缎,各式袍子讲究身端肥大,袖子长。下摆不分叉。袍子颜色因人而异,男子多用红、棕、兰、青色,年轻妇女多用绿色和红色;成年妇女喜用红、紫、青色。袍子的襟式河领条男女略有区别、男子为大斜襟、长领条;成年女子为小斜襟,方领条;少女为方襟方领。喜爱在袍子的领边、袖口、襟摆边沿,用各色布条、花纹、刺绣、彩色线镶边,尤其喜用水貂皮镶边。肃北蒙古族讲究礼服,女式结婚礼服须有两种;一种叫“敷格次尔”,样式似连衣裙,多以花色绸缎制作,一种叫“才格得格”,上端似坎肩,下端为四开裆裙,多为蓝色绸缎制作。成年妇女礼服为马蹄袖绸缎袍子。男子礼服样式通常用服。举行婚礼新娘不束腰带,其他时间男女老少均束腰带。腰带多用红绿绸缎制作,两端飘动以示美观。男女都穿软统牛皮靴,统高近膝。肃北蒙古族特别注意装饰。妇女两耳垂着嵌有珊瑚的金耳环、佩有约五寸长的耳坠,劲项挂锈有花纹、嵌着珊瑚珠宝的银质佛阁。耳坠与佛阁相连。颈项佩戴数串大小不同的色泽参杂的琥珀、玛瑙珠项链。两手腕绕满满脑、琥珀扭珠串,锈有花纹的银手镯,手指套各式戒指, 腰间系挂小刀、针线包及三四串连贯的铜线,走起路叮当作响。日婚妇女头发分辨成两束,套长辫套,辩套绸银牌活锈各式图案。未婚女子头发辩成70—100个小穗辩,拿线绳匀联披背,扣间系布条,布条嵌银驼、贝壳之类。腰带上系针包,铜钱串等物。男子装饰一般比较简单,在耳垂银环,手指带戒指,腰间挂刀和火镰。显得精干、威武。
解放后,由于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与邻县的交往日益增多,肃北蒙古族的服饰方面发生很大变化。
肃北蒙古族传统服饰是从其游牧生活的实践中产生演变而来的,它实际上是这个民族的一种文化积淀的显著特征。特别是蒙古长袍,一般比较肥大,腰间扎有较长的腰带,肥大的袍子骑马时护膝防寒,睡觉时可当被子。长袖高领,在冬天能避风,夏天可避蚊虫,有很多的优点,适合当时的牧业生活环境。
当今,肃北蒙古族穿国际流行服装的人越来越多,但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仍作为显示自己民族气质,个性和特征的服装,为蒙族人民所喜爱,兵逐步演变为礼服。在节假日,蒙古族同志大多喜欢穿民族服装,以示自己特有的庄重。
四、献哈达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
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有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2-4米。哈达上绣有佛像或云纹、八宝、寿字等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
哈达最初是喇嘛寺庙中一种祭神的用品,随着喇嘛教的传入,献哈达的仪式很快被蒙古族人民所接受,兵在民间广泛流行。每逢贵宾来临,敬深祭祖,拜见尊长,婚嫁节庆、祝贺生日、远行送别、盛大庆典等许多场合,都离不了哈达,都要通过献哈达来表示自己的诚信和祝愿。
献哈达有一定的讲究。使用前,要根据受者的身份以及自己的亲疏程度,来选择哈达的颜色、长度和质地。献哈达时,要把哈达对折起来,将折缝朝向对方,否则就视为失礼。想尊者或长者献哈达时要毕恭毕敬,弯腰前倾,双手捧哈达,对方应伸双手接哈达,搭在左肩上;对平辈,则双手平举,递给对方即可;对晚辈,一般只须将哈达直接搭在对方的左肩上表示祝福。
哈达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白色、蓝色和黄色外,还有红色和绿色的。这五种颜色的哈达被誉称为“五彩哈达”。在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每一种颜色的哈达都象征一个深刻含义。蓝色象征着天空,白色象征着白云、黄色象征着大地,绿色象征着草原,红色象征着火一样的热情。人们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寄托在美丽的哈达中了。
肃北蒙古族人民最喜爱蓝色和白色哈达,在他们看来,蓝色是自然界最美的最永恒的颜色,蓝色的哈达象蓝色的天空一样,能够表达出蒙古族人民豁达,美好的心情,白色是纯洁,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所以,献给尊者和贵客的哈达莫过于白色最尊贵。再说蒙古族远古信奉的萨满教中“苍天”是图腾,所以蒙古族崇仰蓝天,蓝色,俗有“蓝色蒙古人”之称;蒙古族把最美好、善良的东西以奶色——白色形容,如“白色的月”(春节),“白色的心情”(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