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铲下的世界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的一天,刚早上9点,就已经酷热难耐,知了正在树上叫得欢快,远处的山和房子就像是要燃烧起来一样,仔细看的时候会发现有呼呼的水蒸气往上飘。天空那么蓝,天边飘着几朵白花花的云。在一片向阳的小山坡上,有多个大大小小的各个时代的土丘,这是一个从西汉早期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的墓地。因为地方经济大建设,需要开发这片土地,抢救性的发掘刻不容缓,我们的人工发掘正在紧张地进行。这天气很热,也很平常,不过是我在工地上度过的波澜不惊的一天。
  炙热的阳光正照射着这片繁忙的工地,工地上大型机器正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我和两个来自北方的技工师傅一起猫在这处工地上的最高点的一棵孤零零的槐树下。我光着膀子,大口地喝水。还没到中午,其中一个技工师傅一边用树枝蹭掉手铲上的泥土,一边唠叨着晚上要吃饺子的事情。他不是吃货,只是因为前阵子工地上唯一的女生夸他包饺子的手艺精湛,再加上我们在背后掺和,他就觉得自己包的饺子是味道天下第一了。几句美言就可以让我们一饱口福,何乐而不为呢。而另一个技工师傅在认真地记录今天上午的工作笔记。
  这个工地发掘已经近一个月了,大部分民工都颇有经验,并时不时地传授给新来的民工们,我们比较放心让他们搞初步的大土量的发掘。“出东西咯!”突然,民工二妞子欢快地喊出声来。她是工地上活跃的女民工,可以大胆地开玩笑,让平淡的田野发掘生活多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当然干活也十分卖力,不输给一般男性。这话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就是快到墓底了,发现了棺木或者器物。我们三个人放下各自手中的东西,走下了这个稍微凉快并可以观察四周的小土丘。几个民工围在一块嚷嚷着又出了什么宝贝,这已经是他们的习惯,其实并不是因为真的出了什么好东西吸引他们,而是因为这动弹就冒汗的夏天,可以放下手里干活的工具就是最好的解放,在按天计算工资的情况下,能折腾一点时间算是挣到了钱。我们扒开民工,让他们各自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只留下原本属于这里的几个人。在墓口下两米左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黝黑的盖子的顶端,在水和青膏泥的包裹下油光闪闪像新的一样,木头厚重,带着幽深的气息,应该是一块整木雕刻的棺盖。之前在铲平墓口的时候这个墓葬就没有发现盗洞,经验告诉我们这个墓葬应该没有被盗,现在又看到了棺盖保存得相当完整,我们三人一下子觉得应该重视起来,于是就指挥着重点发掘这个墓葬。
  两个民工在下面用锹铲土,另外两个民工在上面将土往外运走。天气太热,发掘工作进展并不是很快,再加上三三两两好奇的民工总是很快地走过来然后慢悠悠地走开,更让人觉得烦躁。木棺的顶部整个都露出来了,完整严实地盖着下面的棺,因为没有遭到破坏,墓葬里面的随葬品应该都在,按照规格这是一个社会中产阶级的墓葬。漆黑的一个整体,散发着像植物与动物肢体浸泡在一起很久的腥呼呼的味道,凝固的空气里面夹杂着民工们的汗味,有点让人窒息。我怀着有所收获的心理,按部就班地对这个墓葬进行清理。但天气实在太热了,不一会儿我就爬了上来,坐在墓边上喘口气,天边的云朵变幻着各种样子,棉花糖一样慢慢涌上来。
  找来四个强壮的民工,把木棺四周的填土全都清理干净。然后把棺盖打开,打算就在工地上把墓葬发掘完毕。这时候围观的民工都赶不走了,好不容易有一个这么完整的墓葬,而且他们也似乎有了更正当的理由在这里看热闹。“会不会有毒气冒出来?”“还有暗器呢!”围观的人大概是电视剧或者小说看多了,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在众人合力之下,把棺盖掀开了。“哇!”围观的人们都挤着往里张望,想发现点什么宝贝,或者金光闪闪照亮眼睛的东西,却让他们失望了,棺内都是淤泥,估计有40厘米的厚度,任何让他们值得惊奇的东西也没有。因为到了棺内,随时都可能有随葬品,不能用大型的工具来操作,我只能亲自下去动手。穿着高脚的靴子,用手铲轻轻地刮着淤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一点点地清理棺内的泥土,甩出去的淤泥也要用手捏几遍。即使是带着橡皮手套,手插进淤泥的时候,我依然会觉得凉飕飕的寒意往骨头里面钻。淤泥虽然凉,可更大的感觉是手伸向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不知道会摸到什么,隔着一层手套,分成两个时空。透过已知,探索未知,这是田野考古的魅力之一吧,因为在发掘到最后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发现什么。这凉意不是我的恐惧,应该是某种带有期望的惊喜,希望在正常的发掘之余,有更多的收获和发现。此时棺内的味道更重了一些,已经有民工捂着鼻子,怕随时中了毒气一般。
  坡上的墓葬内没有一丝风,我站在墓棺内,汗如雨下,抬头只能看见很小的一片天,淤泥与水还有腐烂木头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刺激着我的嗓子,有点让人作呕。眼看着都快到中午了,一部分民工已经收工了,可他们还没有离开,依然很坚定地想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好奇心战胜了炎热、战胜了饥饿。瞥了一眼,东南角的白云大片地冒出来,并带着厚厚的乌云,这雨就在眼前了。我们必须赶在下雨之前把这个工作结束,不然整个墓葬都是积水,墓壁就可能会坍塌,会损坏到陪葬品,也会增加下一次发掘的难度,非常麻烦。并且随葬品在墓葬里也要考虑到其他安全因素,我们要尽快地把这个墓葬清理完毕。
  风忽然间不知道从哪儿就吹了起来,但墓底依旧闷热。在墓葬的一头,当我的手再次插进淤泥里时,我摸到了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本来按照发掘流程是不应该拿出来的,应该在所有淤泥全部清理了之后,再拍照绘图取出器物,可我也许是好奇,也许是为了满足围观的那么多人焦急的等待,我把这东西从淤泥里面拽了出来……“啊,骨头!”“哎呀,我的妈呀!”突然间围观的人如鸟兽状四散跑了,二妞子吓得一屁股坐在墓边,一时竟然无法挪动。我仔细一瞧,可不,竟然是一个大体完整的头骨,黑洞洞的眼眶往下滴着泥水。突然间的惊吓才会让他们害怕,更大的吸引力让跑开的民工重新聚集在一起,并不时指指点点,或者义务地帮着干点事情,他们也想尽快地看到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早点回家吃午饭。既然已经把头骨掏了出来,就放在一边,继续清理最后一部分淤泥。手铲、竹片、小刷子轮番上阵,手铲用来清理稍微大块的泥土,竹片用来剔除脆弱器物周边的淤泥,小刷子再轻轻地刷去浮泥,有条不紊,很快就把墓底清理干净。随葬器物也一一展现在眼前:几乎完整的头骨放回到原来的位置,还有两根大腿骨大致地表明了墓主人的身高;很多铜钱散落在棺内的各个地方,锈蚀严重的与泥土结在一起;一件精美的南瓜形的瓷器粉盒在墓主人的头前;头部附近清理出两个完整的金石榴,一件锈得发黑的银簪;在两侧手臂的地方发掘出两件绕成好几个圈圈的银缠臂;腰部发现了一件带有铭文的铜镜。
  此时,看热闹的人们都开始略显失落地往家走,对他们来说,发现硕大的一个人都搬不动的金元宝之类才算是重要的发现。而对于我,按照田野考古流程认真地发掘、完整地记录、准确地绘图、到位地拍照才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若是再有精美的随葬品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白云翻滚,乌云涌动。我们在与时间,与即将到来的雨赛跑。拍照,绘图,都由技工师傅来完成;我在写器物标签,快速地提取随葬品和其他遗物。在疾走着回驻地的路上,一时间尘土飞扬,人们穿的很少,被风吹的衣服变了形,大颗的雨滴就落在了身上,砸到工地上的泥土中,顿时再次扬起尘土,迷糊了眼睛,深深的泥土味呛着鼻子。
  考古工地上的生活是单调的,完成了记录绘图工作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当然干得太累的时候就盼望下雨,下雨就不用上下,可以在家使劲地睡觉到睡不着,接下来就打牌。最大的乐趣就是想着法子改善伙食,晚上果然是吃了饺子,白菜肉馅的,算是给上午加班的工作来点奖励,也算是让那个技工师傅展现一下技艺。
其他文献
说起“佛家七宝”,各类媒体多有提及,但汉传佛教中的“七宝”与藏传佛教中的“七宝”有何不同,则少有人问津。而为何称之为“宝”,“宝”的内涵究竟又是什么,只有佛法高深的高僧大德方能解说。但砗磲这一吸纳天地海洋之精华的物种在禅宗、密宗的“七宝”中都位列其中,尤其藏传佛教将之列为“七宝”之首。因此砗磲无论是从珠宝角度、人文角度,还是从自然生物进化角度和历史角度都值得考究。  归为宝石类的砗磲本身的化学成分
期刊
佳士得2014“非凡精品”拍卖圆满收槌  佳士得2014年“非凡精品”拍卖9月5日在伦敦南肯辛顿圆满收槌,总成交价为1652313英镑(约16538014元人民币)。全场最高价拍品为1967年画作《目光》,最终以194500英镑成交。该作品来自贝尔纳布菲(Bernard Buffet,1928-1999年),这位法国战后艺术家亦是法国表现主义画派的大师级代表人物。  北京匡时2014夏拍1.322
期刊
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物局、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总店、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承办,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收藏组织等协办的“第十三届全国民间收藏文化高层(山东)论坛”于2014年8月28日至29日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34家收藏组织以及新闻媒体70余人参会。  简洁务实、气氛热烈的启动仪式  8月28日上午,《启航——海上丝绸之路
期刊
目前现存的元青花瓷真品非常稀少,全世界加起来大约只有400余件,国内被专家认可的也只有100多件,所以元青花瓷器的价值非常昂贵,也导致仿品数量非常多。藏家在收藏过程中要想不上当受骗,就必须知道怎样鉴定元青花瓷。  鉴定元青花可以先从元青花瓷上常见的纹饰入手。元代青花瓷器最主要的特征是纹饰繁密复杂、层次多,特别是体型硕大的瓶、罐类器物上青花纹饰往往有七、八层之多,一般喜欢在这些器物的口沿绘卷草纹,颈
期刊
铁画是芜湖民间美术工艺中的一朵奇葩。铁画,顾名思义就是以铁为原料,用铁锤打制而成的画作,其工序大致可分为锻打、剪裁、组装、整修、校正、上漆、装框等。铁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木刻、剪纸、石雕等工艺技法,借鉴了国画的章法布局,从而将绘画与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变铁钎为图画,化腐朽为神奇”,因而被誉为中华一绝。关于铁画的诞生,流传最广的是清朝初年铁匠艺人汤鹏在画家萧云从的指导下创制了铁画。  汤鹏,
期刊
徽州古建筑不同于北京故宫、苏州园林等宫殿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它以清秀典雅、宛如水墨画般的艺术风格演绎民间的居住形态,粉墙、黛瓦、马头墙,四水归堂式的天井布局,精美的砖、木、石三雕,共同构成了徽州古建筑的重要因素。徽州三雕中以传统木雕的数量最多,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相对最高。  一、徽州地区传统木雕技艺形成的动因  1 独特的自然地理趋势  “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徽州地处亚热
期刊
在淮北柳孜隋唐运河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有一件唐代长沙窑褐斑模印人物纹执壶具有典型的时代特色,本文结合此件文物谈谈笔者对长沙窑瓷器的异域特色及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  一、唐代长沙窑瓷的异域特色  (一)唐代长沙窑褐斑模印人物纹执壶鉴赏  这件唐代长沙窑褐斑模印人物纹执壶,喇叭口,束直颈,肩部对称粘装双系,鼓腹,大平底。内施釉至口沿,外施青釉至下腹部。口沿、两系和短流下饰褐斑,两系下褐斑上饰模印
期刊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行旅图一直是自五代至清代的画家们青睐的一种山水绘画题材,并且,画家们一般都将画作中的行旅置身于高峻渺远、荒寒冷寂的山水自然之中,流露出画家自身对行旅、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例如,以《雪山行旅图》命名的就有北宋燕文贵、南宋刘松年、元代姚廷美、明代钱毂、明代谢时臣、清代上睿等人的画作;以《溪山行旅图》命名(或被命名)的就有北宋范宽、两宋间朱锐、明代张瑞图、清代王翚等人的画作;以“关山”为
期刊
2014年10月25日,由星光珠宝独家支持的安徽广播电视台《周末赛宝会》栏目阜阳站鉴宝海选活动在星光珠宝阜阳旗舰店盛大举行。现场吸引了500多名藏家前来鉴宝,场面十分热闹。  《周末赛宝会》栏目突出权威与公正,拥有国家最高鉴定机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三至五位固定专家团。原安徽省文物鉴定站站长周京京、中国古陶瓷研究协会副会长李广宁、考古学博士后王长丰三位专家团现场为藏家进行藏品鉴定。  目前,
期刊
在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厅陈列的众多精美瓷器中,有4件青花瓷令世人惊艳,它们是1964年5月在河北保定市永华南路元代窖藏内出土的器物,当时共出土瓷器11件,其中包括6件青花瓷器、2件卵白釉瓷器和3件蓝釉描金瓷器。此次青花瓷器的出土曾轰动一时,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元代青花瓷,这些器物造型典雅端庄,纹饰丰富,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堪称元瓷极品,弥足珍贵。本文笔者将4件绝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