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说杭州是一首诗,那么西湖就是这首诗的灵魂。”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微博上写下的一句话。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唐代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两首诗中。北宋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形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历经千年的西湖,始终传达着“有文化意义的湖”的思想,讲述着“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和东方美学。
世遗印象
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点55分,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包括6大类景观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10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其中,一山(孤山)、二塔(雷峰塔、保俶塔)、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两堤(白堤、苏堤)是代表性景观。
西湖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西湖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遗产价值
西湖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創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一、人文山水
“西湖十景”是西湖景观的集中体现。“苏堤春晓”赏古堤早春桃红柳绿;“曲院风荷”赏池塘夏日碧叶红花;“平湖秋月”赏秋月;“断桥残雪”观冬雪;“三潭印月”体会天月、水月、塔月与心月交融;“雷峰夕照”赏古刹剪影;“南屏晚钟”听净慈寺钟声悠悠;“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体验自然之趣;“双峰插云”远眺南北高峰云雾缭绕。
二、文化融合
1.佛教文化:双塔“雷峰塔似老衲,保俶塔如美女”;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的杰出代表之一;净慈寺佛教建筑群见证了杭州地区在10~13世纪时作为“东南佛国”的显著地位;始建于东晋的灵隐寺,至今仍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2.儒家文化:岳飞墓(庙)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文澜阁是我国唯一保持着书、阁共存的清代皇家敕建《四库全书》的著名藏书楼,见证了“重文、重学”的藏书文化传统和书院教育制度。
3.道教文化:西湖南北群山中有多座山脉为道教文化圣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抱朴道院,为东晋著名道家葛洪(号抱朴子)炼丹之地。
三、名人荟萃
西湖文化景观刻录了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白居易和苏轼因疏浚西湖、修筑白堤和苏堤而家喻户晓;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隐逸诗人林逋曾筑庐舍于孤山,隐居二十余年,以赋诗作画、栽梅饲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近代名人孙中山、林语堂、柳亚子、郁达夫等都曾居住于西湖之畔。
此外,1928年西湖国立艺术院的成立,使西湖一带成为近代中国艺术核心区之一。而位于孤山的西泠印社则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全国性金石篆刻研究学术团体,集中了最具影响力的书画金石名家。
诗句链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中外,被誉为“人间天堂”。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唐代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两首诗中。北宋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肇始于9世纪,成形于13世纪,兴盛于18世纪,并传承发展至今。历经千年的西湖,始终传达着“有文化意义的湖”的思想,讲述着“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和东方美学。
世遗印象
北京时间2011年6月24日23点55分,在巴黎举行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总面积为3322.88公顷,包括6大类景观要素:秀美的自然山水、独特的“两堤三岛”“三面云山一面城”的景观整体格局、著名的“西湖十景”、内涵丰富的10处相关重要文化遗存、历史悠久的西湖龙井茶园。其中,一山(孤山)、二塔(雷峰塔、保俶塔)、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两堤(白堤、苏堤)是代表性景观。
西湖是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西湖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填补了世界遗产中以突出“文化名湖”为主要价值特征的湖泊遗产空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自公元9世纪以来,西湖的湖光山色引得无数文人骚客、艺术大师吟咏兴叹、泼墨挥毫。景区内遍布庙宇、亭台、宝塔、园林,其间点缀着奇花异木、岸堤岛屿,为江南的杭州城增添了无限美景。数百年来,西湖景区对中国其他地区乃至日本和韩国的园林设计都产生了影响。在景观营造的文化传统中,西湖是对“天人合一”这一理想境界的最佳阐释。
遗产价值
西湖是中国历代文化精英秉承“天人合一”哲理,在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绘画美学、造园艺术和技巧传统背景下,持续性創造的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经典作品,展现了东方景观设计自南宋以来讲求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在9~20世纪世界景观设计史和东方文化交流史上拥有杰出、重要的地位和持久、广泛的影响。
一、人文山水
“西湖十景”是西湖景观的集中体现。“苏堤春晓”赏古堤早春桃红柳绿;“曲院风荷”赏池塘夏日碧叶红花;“平湖秋月”赏秋月;“断桥残雪”观冬雪;“三潭印月”体会天月、水月、塔月与心月交融;“雷峰夕照”赏古刹剪影;“南屏晚钟”听净慈寺钟声悠悠;“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体验自然之趣;“双峰插云”远眺南北高峰云雾缭绕。
二、文化融合
1.佛教文化:双塔“雷峰塔似老衲,保俶塔如美女”;六和塔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砖木结构古塔的杰出代表之一;净慈寺佛教建筑群见证了杭州地区在10~13世纪时作为“东南佛国”的显著地位;始建于东晋的灵隐寺,至今仍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2.儒家文化:岳飞墓(庙)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文澜阁是我国唯一保持着书、阁共存的清代皇家敕建《四库全书》的著名藏书楼,见证了“重文、重学”的藏书文化传统和书院教育制度。
3.道教文化:西湖南北群山中有多座山脉为道教文化圣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抱朴道院,为东晋著名道家葛洪(号抱朴子)炼丹之地。
三、名人荟萃
西湖文化景观刻录了很多历史名人的足迹。白居易和苏轼因疏浚西湖、修筑白堤和苏堤而家喻户晓;北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隐逸诗人林逋曾筑庐舍于孤山,隐居二十余年,以赋诗作画、栽梅饲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近代名人孙中山、林语堂、柳亚子、郁达夫等都曾居住于西湖之畔。
此外,1928年西湖国立艺术院的成立,使西湖一带成为近代中国艺术核心区之一。而位于孤山的西泠印社则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全国性金石篆刻研究学术团体,集中了最具影响力的书画金石名家。
诗句链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题湖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