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一方面要创新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将信息化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能力作为培训重点,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丰富培训途径,并结合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检验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建立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网络平台。同时,教师信息素养提升还应加强保障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提升策略;保障机制
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教育界的革新,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教育的发展变革,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一、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部2012年3月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要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学校教育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变革,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以及教师成长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线实践者,为实现信息化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深化學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急需提升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的变革提供人力支持。
(三)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亟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对于教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及信息化的要求在逐年提高,但随着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评价模式等都已经发生了相应地变革,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化能力相对滞后,学校教师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但总体不够。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策略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一方面要依托教师的各类培训及培训中教师的自主研修;另一方面需要为教师搭建信息化的服务和学习平台,打破时空界限。
(一)创新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
1. 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创新与能力提升为重点,组织培训内容
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包括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意识、信息化能力三个层面,其中,信息化教育理念会影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判断与基本看法,具有导向的作用,信息化能力是基础,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的最基础部分。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了解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要有正确的理解并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来。再次,教师应自觉资源地运用教育技术,只有如此,教师才会逐渐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和学生成才的设计者。
2.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丰富培训方式
“走出去请进来”,即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可充分发挥校外的优秀资源,及时接受先进信息,帮助教师得到系统的培训与提高,并可加强校际交流;校内培训则省时、省力,便于教师将培训内容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即是培训的对象又是培训的主体,其对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切身的体会。
3.以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检验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检验既是对培训结果的考查,同时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中,教师是培训的对象,但教师同时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累积一个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因此,在培训效果检验上,提倡以校本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在实践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更多的应用教育技术。
(二)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网络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学习、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习者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具体来看,网络学习平台包括“学习系统”和“服务系统”:
1.学习系统
建设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网络学习系统,帮助学校教师实现网络自主研修提供校本学习资源。
2.服务系统
建设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网络服务系统,旨在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交流平台,提供专门的相关信息浏览与发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师信息化素养提供学习共同体。
三、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相关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保证和激励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
(一)建立领导机制
合作管理,形成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为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信息化提升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负责人,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形成经费保障机制,强化进度管理。
(二)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制定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考核办法,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个人教学主页,班主任开通个人微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拿到相应证书,同时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合格证作为入职、晋升、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具体的激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资源的使用。通过量化评分机制,奖励优秀教师。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使用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教师,给予奖励,使其成为产生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外部动力。
参考文献:
[1]孙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05.
[2]谢安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04-09.
[3]陈丽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06.
[4]章杰亮.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05.
[5]范运祥,舒根,马卫平.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素养;提升策略;保障机制
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教育界的革新,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教育的发展变革,必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一、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一)教师信息化素养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信息技术已经引起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部2012年3月公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保障。要造就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育信息化师资队伍、专业队伍、管理队伍,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信息化浪潮冲击下,学校教育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变革,教学模式、学习模式以及教师成长模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线实践者,为实现信息化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深化學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急需提升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素养,为信息化背景下学校的变革提供人力支持。
(三)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亟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学校对于教师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及信息化的要求在逐年提高,但随着信息化设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化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教学模式、学习模式、评价模式等都已经发生了相应地变革,学校教师掌握的信息化能力相对滞后,学校教师有一定的信息化素养,但总体不够。
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策略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一方面要依托教师的各类培训及培训中教师的自主研修;另一方面需要为教师搭建信息化的服务和学习平台,打破时空界限。
(一)创新教师信息素养培训模式
1. 以信息化教育理念创新与能力提升为重点,组织培训内容
教师信息化素养主要包括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意识、信息化能力三个层面,其中,信息化教育理念会影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判断与基本看法,具有导向的作用,信息化能力是基础,是教师信息化素养提高的最基础部分。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了解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其次,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要有正确的理解并积极投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来。再次,教师应自觉资源地运用教育技术,只有如此,教师才会逐渐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和学生成才的设计者。
2.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丰富培训方式
“走出去请进来”,即校外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校外培训可充分发挥校外的优秀资源,及时接受先进信息,帮助教师得到系统的培训与提高,并可加强校际交流;校内培训则省时、省力,便于教师将培训内容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解决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即是培训的对象又是培训的主体,其对教学的实际需求有切身的体会。
3.以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检验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的检验既是对培训结果的考查,同时也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中,教师是培训的对象,但教师同时又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累积一个个信息化教学资源。因此,在培训效果检验上,提倡以校本信息化建设项目为抓手。在实践中,开展信息化教学课题研究,让教师带着“任务”去驱动“学习”,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更多的应用教育技术。
(二)建设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网络平台
网络学习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和教学辅导、网上自学、网上师生交流、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学习、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习者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具体来看,网络学习平台包括“学习系统”和“服务系统”:
1.学习系统
建设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网络学习系统,帮助学校教师实现网络自主研修提供校本学习资源。
2.服务系统
建设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网络服务系统,旨在为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交流平台,提供专门的相关信息浏览与发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师信息化素养提供学习共同体。
三、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的相关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保证和激励学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
(一)建立领导机制
合作管理,形成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为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信息化提升领导小组,成立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负责人,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形成经费保障机制,强化进度管理。
(二)建立定期考核制度
制定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考核办法,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情况与教师的日常考核联系起来,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多使用信息技术,鼓励教师积极制作优秀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建设个人教学主页,班主任开通个人微博。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信息化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拿到相应证书,同时将教师信息化培训的合格证作为入职、晋升、评优的必备条件之一。
(三)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具体的激励制度,激励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参与教育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资源的使用。通过量化评分机制,奖励优秀教师。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使用各类教育信息化资源的教师,给予奖励,使其成为产生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的外部动力。
参考文献:
[1]孙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05.
[2]谢安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04-09.
[3]陈丽杰.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06.
[4]章杰亮.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05.
[5]范运祥,舒根,马卫平. 教师教育信息化与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