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来源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ajba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构建协同效应,并强化思政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是思政工作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育人使命的内在诉求,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导向。鉴于此,从育人方式、育人范畴及育人渠道三个维度出发,推动“单课程育人”“专人育人”“特定时空育人”分别向“全课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时空育人”的转化,可以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在全课程育人背景下的建设与发展,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全面发挥。
其他文献
抗疫背景下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击疫情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思想性,对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其专业能力、人文素养和科研思维与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分析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高校、科研、企业深入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实现产教融合视野下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构建,对于培养新时代“双创”优秀人才、促进高校产教融合一体化发展、切实提升高校双创教育活动的规范性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分析了于产教融合视野下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高校“双创”教育共同体的路径。
产教融合指的是学生实习与教学同步落实,通过校企合作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推进,逐步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契合。系统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特点以及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校企合作成效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解决对策。
新时代课程思政背景下艺术课程创新教育模式研究,必须将课程思政融入艺术课程,积极挖掘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现存问题,探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才能取得成效。从创新视角出发,旨在将艺术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不仅可以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质量,还能建立良好育人机制,真正做到用思政元素来创新艺术课程,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随着一系列职教改革政策的落地,校企融合已成为焦点问题,越来越被高职院校所重视。以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利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式搜集第一手资料,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要项目、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效果预期、对于校企合作的顾虑等几个问题入手,深入剖析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并从加强政府推动、引入行业参与、高职院校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高职院校校企深度融合。
高校要明确“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逻辑互构的支撑点,切实发挥二者协同育人效应,才能更好地解决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工作者应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在“思政课程”核心内容的驱动下对“课程思政”进行优化。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增强协同育人实效性。构建符合新时代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多渠道开展价值塑造和思想引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对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在景观设计领域内,现有的教育模式难以有效培养出优质的乡村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人才供给难以满足乡村的人才需求。只有在乡村振兴视角下对高校景观设计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析,推动教育模式改革,才能提升对乡村人才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促进乡村的振兴发展。
高职扩招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如何通过“三教改革”以满足不同生源的知识能力发展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分析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是各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课程改革的重点工作。在梳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实践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进一步明晰课程思政建设理念,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师提升课程思政能力的策略。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立足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达到高校教育实施的良好目的。立足于校企合作背景下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剖析了校企合作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校企合作背景下基于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