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调解目击记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1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28日上午10点,渝中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
  “叮——”电话声响起。
  调解员陈钰蓉抓起电话,一个急促的声音传过来:“你们快来,他们说要把医院炸了。”
  放下电话,陈钰蓉一溜烟冲了出去。
  现场
  医院门口被患者家属及围观者堵得水泄不通。有人拉着“还我孩子,还我健康”的横幅,还有些人大包小包地背着铺盖,像是做足了长期坚守的准备;相关工作人员与当事医生更是被家属包围在一个角落里,不敢出声。
  见此情形,陈钰蓉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急,我是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调解员,来为你们做调解。”
  “你们是一伙的吧?”患者家属质问。
  “我们与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没有隶属关系……”陈钰蓉解释起来。
  近年来,各种各样的医患纠纷在渝中区日益增多,由医患纠纷引起的矛盾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渝中区聚集了全市近50%的三甲以上医院,来看病的人多,纠纷自然就多。”陈钰蓉说。
  处理医患纠纷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官了”,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但患者认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就像父子关系,所以不愿‘官了’。”陈钰蓉说。二是打官司,通过诉讼解决。“诉讼费时费钱又费力,患者一般也不愿采用。”陈钰蓉说。三是“私了”,医患双方协商解决。“一些患者认为,小闹得小钱,大闹得大钱,不闹就没钱,于是,通常都采用极端方式大闹医院。”陈钰蓉说。
  针对这一情况,2012年11月25日,在渝中区政府主导下,由区司法局牵头,区卫生局、区人民法院、区公安分局以及医学鉴定机构和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渝中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应运而生。这是全市首家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巡回法庭、保险理赔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调解机构。
  从咨询、申请法律援助,到调解、理赔,这里可以“一站式”解决。
  冲突
  这起医患纠纷的起因是——孕妇因早产被送到医院。急救中,医生告知患者家属:“情况危急,需要抢救,要打3000元一支的针药。”
  “行。”患者家属答应了。
  抢救结果——小孩没保住,药单上却出现了9000元针药费。
  “说的是打一支,药单上却变成了三支。”孕妇的丈夫立马就火了。
  “我们不可能用一支就出来问一下你们,这样会耽误抢救时间。”医生说。
  “没耽误时间,那你们怎么没保住孩子?”孕妇的丈夫愤怒得像头狮子。
  医患双方在陈钰蓉面前争吵起来。
  通过观察,陈钰蓉发现患者家属中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孕妇的丈夫,一个是孕妇的外公。
  “你们跟我来一下。”陈钰蓉把他俩带到一旁。
  “娃儿没保住,还用了这么多冤枉钱……”不等陈钰蓉开口,孕妇的丈夫就开起了“机关枪”。
  “是为了抢救孩子才用的那么贵的药。”陈钰蓉说。
  “一用就是三支,我们得卖多少斤菜才赚得回来哟!”孕妇的外公抹着眼泪说。
  “那药有没有必要用,你们也都问了,是不是?现在孩子的妈妈身体虚得很,你们这么闹起,不是让她想起娃娃更难受吗?”陈钰蓉劝解道。
  家属们不说话了。
  陈钰蓉顺势提出:“你找100多人来堵医院,只会激化矛盾,让事情越来越复杂。”
  “我们就是觉得委屈,你说哪个愿意花了钱,人还没了嘛!”说话间,孕妇的丈夫眼睛红了。
  “我很理解你们的心情,但要解决事情还得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陈钰蓉继续劝慰说。
  “行!听你的。”孕妇的外公说。
  经过陈钰蓉一番劝说,患者家属终于安静下来。
  调解
  下午1点,陈钰蓉将医患双方代表带到医调中心医调委办公室。
  医调中心下设医调委、巡回法庭、法律援助站、保险理赔中心四个服务平台。医调委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组成,巡回法庭由区法院法官组成,法律援助站由区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组成,保险理赔中心由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组成。“每个服务平台挑选的都是行业好手。”陈钰蓉说。
  “现在,我们来商讨一下补偿经额。”陈钰蓉说。
  话音未落,孕妇的丈夫就高喊起来:“100万元!”
  “手术存在风险,你们是签了字的。如果这么胡闹,我们一分钱都不给。”院方代表说。
  “不赔就去告你们,把你们告到关门!”孕妇的丈夫脖子上青筋爆起。
  “好,你们要告,我带你们去见律师。”陈钰蓉激将说。
  陈钰蓉起身把孕妇的丈夫和外公带到隔壁的法律援助站。
  “从整个事件来看,院方并没违反规定,如果打官司,别说100万元,就连赔偿金都不太可能争取到。”李勇律师分析道。
  孕妇的丈夫不说话了。
  “以‘补偿’而不是‘赔偿’的名义跟医院谈,可能还会得到更多的利益。”李勇说。
  孕妇的外公也泄了气。
  陈钰蓉见状,再次激将:“你们还告不告啊?隔壁就是巡回法庭,我带你们去。不过,走这个程序最快也要三个月才能判决。”
  “不告了,我们听你的,陈老师。”孕妇的外公连忙说。
  陈钰蓉回到医调委办公室,找到院方代表:“他们若继续闹下去,会影响医院的名声。再说,打三支针药,你们确实没告知他们,娃儿也没保住,所以,你们还是应该适当给予补偿。”
  “好吧。”院方代表点头同意。
  下午4点,医患双方代表又重新坐到一起。半个小时后,双方达成协议——医院补偿患者两万元。
  陈钰蓉立马带着医患双方代表来到渝中区人民法院,签订协议书、和解书,院方当场支付补偿金。
  忙完这一切,已是傍晚6点。
  “工作虽然很累,但很有成就感。”陈钰蓉为自己倒了杯热开水,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其他文献
“嘭”地一声,大门合上。  挣扎了15年的蜀中阀门厂,倒闭在1987年的瑟瑟秋风里。  曾中义望着大门,一股酸楚直冲喉头。  “要饿肚子了。”他跑回家,红着眼对妻子说。  一个月后,破产清算。  “我要一台处理车床。”曾中义气喘吁吁赶到现场。  “买来干啥子?”有人诧异。  “我想自己干。”曾中义答。  “这个产业没搞头了,你疯了啊?”  “我不信,难道以后就不用阀门了?”  没有人会想到,曾中义
导语:要阻止传染病传播的最佳方法是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系统,随时监测可能感染的牲畜家禽以及人类个体,尽快确诊,迅速采取隔离和救治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  Mers疫情在韩国爆发后,整个韩国如临大敌,政府和国民的关注度不亚于非典时期的中国政府和国民,现在整个韩国上下,都投入到了抗击Mers的战争中去。对于非典、甲流、埃博拉、Mers这样的流行病的名称,近年来屡屡进入中国大众媒体的报道视角。对于全球村
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的访谈。  谈话一方是美国CBS电视台记者罗斯,一方是如日中天的苹果公司总裁库克。  访谈由记者的提问开始:为什么苹果公司不把生产线从中国迁回美国?是不是因为中国工人工资低?  库克断然否定。  记者罗斯(以下简称记者)显然不满意这个答案:如果不是因为低工资,那是什么原因呢?  库克淡定地回答:是技术。  记者很是诧异:技术?  库克:没错,技术。  记者显然不相信这个解释:中国
城市交通诱导系统  重庆城市道路交通受地理条件限制,主干道少且路网结构不完善,主干道某一交叉口或某一路段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易引发由点到线最后到面的交通阻塞。针对这一城市交通发展瓶颈问题,有关单位基于电子、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技术,开发出主城区交通诱导系统,以改善路面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流在路网中各个路段上的合理分配。  “说话”餐叉  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会“说话”的餐叉。叉
携手迈向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2016年5月4日,备受关注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  在此之前的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得批复。  五年间出台两个重大文件,从经济区到城市群,不变的成渝,变化的后缀,凸显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为什么要发展城市群?  因为城市群已成为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决定未来地区竞争力的核心,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引擎。  在美国,2.43亿人口集中在占全国总
陪伴经济迅猛发展,政府如何顺势着力,“陪”出新天地?且看虚拟养老院如何破题。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虚拟养老院是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它将社会上的相关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居家养老的专业化。  和传统的养老方式相比,虚拟养老院更像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投资少、服务范围大,老人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以天津市首家虚拟养老院为例,这座两层小楼仅有200平方米,刚成立不久即可为8000
古重庆城有“九开八闭”十七道門,其中有一闭门,名曰“洪崖门”。  此门附近,临江崖壁上有一天然崖洞,名叫洪崖洞。  因“洪崖滴翠”的盛景,此洞位列“巴渝十二景”之一,成为重庆久远城市记忆中的一个符号。  岁月辗转来到21世纪,经历了衰败与重生的洪崖洞,再一次成为重庆城市文化的传奇。  黯淡  在金治兰眼里,关于旧时洪崖洞的记忆并不美好。  重庆解放伊始,金治兰从外地迁入洪崖洞片区,在临江门一带的码
6月3日中午,四川安县晓坝镇灾区群众安置点,一列车队抵达,重庆餐饮服务队第三批60名厨师来到这里。  这时,一位年轻妈妈突然泪如泉涌,抱着孩子跪下:“恩人哪!”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泪光闪动。  这位妈妈名叫张莲花,怀里的孩子是她刚5个月的儿子,名叫席瑞。地震发生后,她家的房屋垮了,什么吃的都没有了。  “从地震发生的那天起,一直到5月22号,我们没吃过一顿热饭。”灾民说。在10天时间里,只
“每天转运发热病人,怕吗?”  “一开始还是有点怕的,多送几次就习惯了。”  他说,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他愿意上一线,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多做一点。  “虽然我60岁了,但我身体还扛得住!”  他说,一线最需要支援,能分担一点是一点。  当重庆机场的白衣天使在一线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时,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男子汉正奋战在转运病人、防控输送、后勤保障等工作中。“每天转运发热病人,我其实心里也没底”  疫情防
我在乡镇从事宣传工作已有几年,闲暇时也喜欢看看报纸杂志。  很早就知道《当代党员》这本杂志,只是觉得党刊必定是题材很硬、枯燥无味的,讲的内容都是跟党组织和党员有关的事情,可读性不强。于是,每期送来的《当代党员》都被我随手放到了书柜里。  直到年初,我无意中拿起《当代党员》2016年第3期。随手翻到《探秘官员微信朋友圈》一文,标题瞬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官员的微信朋友圈到底有什么秘密?难道党刊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