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新课程强调建设有效课堂,其作用就在于消除无效的教学时间,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教学的功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探寻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途径,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得不到保证。因此,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成了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正在不断地改善,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地理课堂的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师备课不充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尽管也是高考科目,可学校安排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时间紧,压力大,备课的时候就打算以讲为主,通常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课堂上讲授完了,就感觉到放心了,而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时间一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学效果自然就跟不上了。
1.2 教学方法不符合学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本杜绝,但另一种极端的教学方式“满堂问”也随之出现了。实践证明,“满堂问”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也不好,学生该有的浓厚学习兴趣没形成,该有的良好学习习惯没养成,该掌握的知识始终不能很好地掌握,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2. 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的。因此,要想组织好一堂地理课,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只有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说明新知识的地理成因。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标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接着,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这样一步步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的合理引导,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学生的自学能力、备用教学媒体等客观现状,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总之,教授不同的内容可变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角色互换法等),让教学动静结合,富有节奏,充满变化,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不断刺激不同的兴奋中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5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咱们峰峰矿区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矿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矿区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矿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矿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矿区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轮廓,在中间写上“滏阳东路”,并用圆圈圈上。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起了。接着我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矿区的学校、区政府、商业广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同学们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析,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地上在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想不到这节课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例如,在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学习上来,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合作中动态生成。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现状;策略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和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还普遍较低。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得不到保证。因此,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就成了地理教学的当务之急。
1.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条件都正在不断地改善,有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教学手段不断丰富,但地理课堂的效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1 教师备课不充分。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尽管也是高考科目,可学校安排的课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很多教师觉得时间紧,压力大,备课的时候就打算以讲为主,通常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课堂上讲授完了,就感觉到放心了,而实际上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少,时间一长,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教学效果自然就跟不上了。
1.2 教学方法不符合学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基本杜绝,但另一种极端的教学方式“满堂问”也随之出现了。实践证明,“满堂问”这种教学方式效果也不好,学生该有的浓厚学习兴趣没形成,该有的良好学习习惯没养成,该掌握的知识始终不能很好地掌握,事实上,这也是一种被动的学习,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2. 构建有效课堂的途径
2.1 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高中地理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宗旨的。因此,要想组织好一堂地理课,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明确哪些内容应该理解,哪些内容应该掌握。只有在准确理解与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环流部分的教学,要理解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大气环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而不是将大气自然的物理学原理作为教学重点。教学目标的表述已经从“掌握三圈环流的形成”转变为“给出三圈环流示意图,说出图中三圈环流的名称,标出气流运动方向并说明其成因”,使教学目标更具体,更清晰,更贴近学生实际。
这样,降低了不必要的难度,而且有了示意图作为载体,就可以用学生已有的旧知识来说明新知识的地理成因。
2.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新课标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新课标还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辩论。如讲到全球环境问题之一——温室效应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提供阅读材料:“温室效应浅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温室效应?接着,请学生观看有关“温室效应影响”的视频,并讨论总结出温室效应的主要影响。最后,观看“关于温室效应发展”的教学录像片,结合已有背景知识思考并讨论:人为因素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有多大,各种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与我们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之间有何联系。这样一步步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2.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若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例如:学习天气系统时,可引用台风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水循环知识的学习中,可让学生先思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在分析垂直地带性变化规律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些的合理引导,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4 教学方法多样化。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和局限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学生的自学能力、备用教学媒体等客观现状,选择一种或者多种适合课堂教学的方法,优化整合,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采用“案例探究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探究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总之,教授不同的内容可变换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法,探究法,研究法,自学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角色互换法等),让教学动静结合,富有节奏,充满变化,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不断刺激不同的兴奋中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5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师必定是反思型教师,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师教学反思这一环节。针对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学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经验,然后运用于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灵活机动,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
地理课程标准讲究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提升到教学目标之中,要求针对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在实际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择灵活有趣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案例式教学的运用得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有了一次深刻的感悟。说实在,备这节课时我认为这节课是有点闷的,讲的都是概念和规律,没有什么闪光点能提起学生兴趣。结果开始的5分钟讲“城市形态”时真的如我所料,学生只是默默的接受着知识,虽然还是有问必答,但是一点提不起兴趣。因为书本上举的例子是:团块状城市——成都;分散状城市——重庆;条带状城市——兰州,这些例子对于生活在小县城的学生来说太陌生了。突然,坐在后排的同学冒出一句:“老师,咱们峰峰矿区是什么形态啊?”我愣了一下,脑子里马上浮现出矿区的轮廓图,而这时,班上的同学也活跃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矿区的城市形态。这时,我突然好象看到了这节课的曙光,原来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自己熟悉的身边事。我灵机一动,说:“既然同学们对自己居住的矿区这么感兴趣,那么下面我们就以矿区为例,来研究一下城市的功能分区。请同学们用几分钟阅读一下书本内容,思考一下,矿区的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分别在哪里?”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主要轮廓,在中间写上“滏阳东路”,并用圆圈圈上。这时我发现同学们的眼睛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知道,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完全被激起了。接着我让学生以自由为原则,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方框中大概标出矿区的学校、区政府、商业广场位置,再一起分析这三种功能区布局的特点。结果这节课下来,同学们的涌跃程度前所未见,所有规律不用多加解析,都是他们从自己画的县城分布略图中总结出来的,下了课还纷纷地上在讲台上指着图研究。想不到这节课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教师通过自己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带动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多激励、活氛围;多用图、建联系;多引导、促探究;多设疑、创情境;多归纳、显规律;多训练、辅方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的选择使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探究式学习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例如,在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课时,是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游戏中,使学生学有趣味;在合作读图中,使学生学有所能;在合作收集中,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合作调查中,使学生学中悟理;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
课堂是互动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变,将原来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师生互动为主的学习上来,使得课堂在师生互动中、合作中动态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