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现在让许多父母纠结的是孩子玩得多了是不是耽误学习,努力学习的孩子是不是不会玩。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带过很多努力学习的孩子,他们玩得更开心,更有创意,还能促进学习。
苗怿泽就是个很会玩的孩子,可他的成绩很好,一直在班上数一数二。数学第名的位置直没有人能撼动,班里的女同学喊他是“数学王子”。
当然,一开始,他的妈妈夏小云并没有让孩子将来一定当数学家的梦想,可是她认为孩子能把数学学好,在整个的求学过程中会相对轻松愉悦。不仅是因为学好了数学就会考高分考名校、有美好的前程,而是在攻下道道难题时就能享受到快乐。
整天说孩子就知道玩的父母是因为没有教会孩子怎样玩。会玩的孩子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有愉悦感和成就感。
玩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所以玩什么和怎样玩很重要。有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学习,是苦差使,而对另一种孩子来说就是玩。会玩的孩子更会学习,有些游戏必须学会一定的游戏规则、并熟练掌握才能够玩得好,才能从中找到乐趣,比如打牌,打牌要打得好需要动脑子,需要记牌、推断、需要揣摩对方的心思。
毅力、恒心和争胜心在游戏中得到磨练
夏小云知道孩子在生活中玩的重要性,也清楚有愉悦感的事才能够坚持长久。我们经常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所以大家学习起来都是一副苦哈哈的模样,但苗怿泽学习起来却没有辛苦感,每当他攻下道难题,接着就又乐呵呵地去解下道难题。
对于很小的孩子未说,玩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毅力、恒心和争胜心可以在游戏中得以磨练。在游戏中培养出来的毅力、恒心、专注和争胜心一样可以用于学习,而一点争胜心也没有的孩子是不会把学习搞好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之 。
夏小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她的同学很多都在小的时候做过趣味数学题,从而爱上数学的,所以她很注意在孩子小时候对他进行趣味题的训练。
很多家长乃至老师都谈“奥数”色变。但是早期学习奥数,对于开发智力真得非常有效。开始的培养阶段是比较麻烦,要陪孩子起做有挑战性的题目,还要忍受孩子不时犯下的低级失误。但实际上,当夏小云用孜孜不倦和谆谆善诱,让孩子在“奥数”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之后,其它的练习、熟练过程等最耗时间的部分孩子自己就能应付了。
别偷懒,想办法把数学题变成游戏给孩子玩
事实上,夏小云在教育孩子的十几年中始终坚持“有趣”和“提前一点点”这两个原则,尤其是在数学方面。
在孩子还没有上学之前,夏小云并没有按至六年级的课程顺序去讲解数学,而且从来不去讲那些上学之后老师会教的东西。四岁时学会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以后,苗怿泽就开始在母亲的引导下接触鸡兔同笼、倍数、植树原理、抽屉原理等数学知识——效果出奇得好。现在,社会上大部分课外辅导、培训机构是从三年级才开始这些内容,夏小云则遵循“提前点点”的原则,一方面是因为她觉得孩子可能会因为感兴趣而能够愿意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将来学校不会重复讲这些大纲里没有规定的东西。十白孩子试来试去没有了耐心,她就先做好一个3×3的魔方图,再要求孩子把已经填好写着1到9的九个小圆片按要求填到数字魔方中。孩子像做游戏样完成,并乐在其中。
在苗怿泽很小时候,夏小云就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字概念,和他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她让孩子对些常用的结果烂熟于心,如1到19的平方,25×25、35×35 45×4555×55 65×65、75×75 85×85、95×95的简便运算。苗怿泽的口算永远是班里最快的。
学习好,才能更理直气壮地玩
成绩好的孩子不会总是埋头苦学,只是集中力持续的那段时间拼命去学,他们也有玩的时间。他们学习成绩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最多的,而是因为他们的集中力强。
夏小云告诉苗怿泽:“学得好就会更好,因为学好了,玩起来没有愧疚感,更能够理直气壮地玩——不用怕爸爸妈妈不高兴,不用躲着藏着地玩。”
有次,小怿泽在夏小云的办公室里玩,有个四年级的小孩子做一道数学题:用一根绳子吊水桶到井里打水,单系绳子,井口多出6米的绳子,可是双着系还需要6米的绳子,问井有多深,绳子有多长?
几个大人忙着用设XY去解,但才上年级的小怿泽就脱口而出:井深12米,绳子长18米。几个大人惊讶于他的解题速度,他很高兴。他耐心地拿 根跳绳来给小朋友讲解,这样比用XY更容易让小朋友理解。这样的“成功”案例多了,就引发了他更强的学习欲望。
他听到数学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孩子数学次次考百分,绝对不是仅仅学会了课本知识,肯定是多学了课外的知识。多学了课外知识会不会让孩子更辛苦?”
夏小云说:“多付出了反而会轻松。他写作业的速度快速准确,不用返工,省出时间来,他也敢提自己出去玩的要求。”
到初中还是考班里第一,到高中又是班里第一。因为“准确”、“快速”是初、高中生们必备的一种能力。最让他妈妈高兴的是,他有玩的时间,有劳动观念,而且乐于为别人付出。
在高年级的学习中,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苗怿泽比较轻松,学习效率也高。最主要的是,他即使是比别的同学努力,也没有辛劳感,因为在他的努力中更多的是成就感和愉悦感,因为他的基础好。牢固的“地基工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深入会日渐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同样多的学习时间内,上游生比下游生学得更多,更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彼此的基础的不同。
小时候尽情玩耍过的孩子,不太会贪玩了
苗怿泽的地基工程打得好,当然是得益于妈妈的早期培养。当看到孩子学习起来不但主动而且效率高,夏小云心中升腾出种由衷的自豪感,她和比自己年轻的妈妈们分享经验: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付出,将来就会省心。因为孩子小更容易听父母的话,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起的信任感,孩子大了后容易主动选择正确的道路。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超越父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也要学习。
小时候尽情玩过的孩子是不会太迷恋玩的,已经玩过了,知道玩也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再者,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家长要和孩子直游戏,学习游戏规则,遵守规则才能玩得更好。如果孩子整天只知道玩,就足以说明家长并没有教他怎样玩。
夏小云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她的心得体会是,小时候在折纸中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对于孩子学习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很有帮助。因为有好玩的事情,孩子也不会过于迷恋电视和网络,过于迷恋电视和网络,只是说明家长没有教给孩子更好的游戏。
做父母的应该明白,玩耍不是件浪费时间的事,而是件很重要的事,一个人一生如果懂得怎样娱乐,这种人会活得很快乐,而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夏小云还应孩子要求养过许多种小动物,比如小乌龟、小仓鼠等,在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她和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还写成作文和日记。在照料小宠物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学会负责任——动物需要天天喂食,不喂它们就会死,所以孩子就会明白:看似简单的件事,坚持下来就成了不简单的事了。
人想要快乐,必须在快乐之前努力过
夏小云说,没有人后悔自己曾经努力地爱上学习,倒是听到很多人在说:“要是我以前知道努力就好了。”所有努力学习过的人,都没有后悔自己为什么会努力。
人要想快乐,必须更加努力,无所事事时的无聊和寂寞,压力更大。在学习中许多忧虑、空虚与寂寞,都源于不努力学习这种“无压力的压力”。也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有毅力的孩子是能够做成事的,不努力的孩子在心中会有内疚感和罪恶感。毅力比天赋更重要,做小事更需要毅力。
没有人再否认夏小云的付出,可是很多人还是这样说:“小云,你真有福气,养了一个省心、懂事的好孩子。”夏小云诚恳地回应:“如果你付出这么多,你的孩子也会这样。”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带过很多努力学习的孩子,他们玩得更开心,更有创意,还能促进学习。
苗怿泽就是个很会玩的孩子,可他的成绩很好,一直在班上数一数二。数学第名的位置直没有人能撼动,班里的女同学喊他是“数学王子”。
当然,一开始,他的妈妈夏小云并没有让孩子将来一定当数学家的梦想,可是她认为孩子能把数学学好,在整个的求学过程中会相对轻松愉悦。不仅是因为学好了数学就会考高分考名校、有美好的前程,而是在攻下道道难题时就能享受到快乐。
整天说孩子就知道玩的父母是因为没有教会孩子怎样玩。会玩的孩子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有愉悦感和成就感。
玩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所以玩什么和怎样玩很重要。有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是学习,是苦差使,而对另一种孩子来说就是玩。会玩的孩子更会学习,有些游戏必须学会一定的游戏规则、并熟练掌握才能够玩得好,才能从中找到乐趣,比如打牌,打牌要打得好需要动脑子,需要记牌、推断、需要揣摩对方的心思。
毅力、恒心和争胜心在游戏中得到磨练
夏小云知道孩子在生活中玩的重要性,也清楚有愉悦感的事才能够坚持长久。我们经常说:学习是件苦差事,所以大家学习起来都是一副苦哈哈的模样,但苗怿泽学习起来却没有辛苦感,每当他攻下道难题,接着就又乐呵呵地去解下道难题。
对于很小的孩子未说,玩和学习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毅力、恒心和争胜心可以在游戏中得以磨练。在游戏中培养出来的毅力、恒心、专注和争胜心一样可以用于学习,而一点争胜心也没有的孩子是不会把学习搞好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游戏中体会到——学习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游戏之 。
夏小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她的同学很多都在小的时候做过趣味数学题,从而爱上数学的,所以她很注意在孩子小时候对他进行趣味题的训练。
很多家长乃至老师都谈“奥数”色变。但是早期学习奥数,对于开发智力真得非常有效。开始的培养阶段是比较麻烦,要陪孩子起做有挑战性的题目,还要忍受孩子不时犯下的低级失误。但实际上,当夏小云用孜孜不倦和谆谆善诱,让孩子在“奥数”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之后,其它的练习、熟练过程等最耗时间的部分孩子自己就能应付了。
别偷懒,想办法把数学题变成游戏给孩子玩
事实上,夏小云在教育孩子的十几年中始终坚持“有趣”和“提前一点点”这两个原则,尤其是在数学方面。
在孩子还没有上学之前,夏小云并没有按至六年级的课程顺序去讲解数学,而且从来不去讲那些上学之后老师会教的东西。四岁时学会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以后,苗怿泽就开始在母亲的引导下接触鸡兔同笼、倍数、植树原理、抽屉原理等数学知识——效果出奇得好。现在,社会上大部分课外辅导、培训机构是从三年级才开始这些内容,夏小云则遵循“提前点点”的原则,一方面是因为她觉得孩子可能会因为感兴趣而能够愿意学习,另一方面因为将来学校不会重复讲这些大纲里没有规定的东西。十白孩子试来试去没有了耐心,她就先做好一个3×3的魔方图,再要求孩子把已经填好写着1到9的九个小圆片按要求填到数字魔方中。孩子像做游戏样完成,并乐在其中。
在苗怿泽很小时候,夏小云就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字概念,和他用扑克牌玩24点游戏。她让孩子对些常用的结果烂熟于心,如1到19的平方,25×25、35×35 45×4555×55 65×65、75×75 85×85、95×95的简便运算。苗怿泽的口算永远是班里最快的。
学习好,才能更理直气壮地玩
成绩好的孩子不会总是埋头苦学,只是集中力持续的那段时间拼命去学,他们也有玩的时间。他们学习成绩好并不是因为他们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最多的,而是因为他们的集中力强。
夏小云告诉苗怿泽:“学得好就会更好,因为学好了,玩起来没有愧疚感,更能够理直气壮地玩——不用怕爸爸妈妈不高兴,不用躲着藏着地玩。”
有次,小怿泽在夏小云的办公室里玩,有个四年级的小孩子做一道数学题:用一根绳子吊水桶到井里打水,单系绳子,井口多出6米的绳子,可是双着系还需要6米的绳子,问井有多深,绳子有多长?
几个大人忙着用设XY去解,但才上年级的小怿泽就脱口而出:井深12米,绳子长18米。几个大人惊讶于他的解题速度,他很高兴。他耐心地拿 根跳绳来给小朋友讲解,这样比用XY更容易让小朋友理解。这样的“成功”案例多了,就引发了他更强的学习欲望。
他听到数学老师对他妈妈说:“你的孩子数学次次考百分,绝对不是仅仅学会了课本知识,肯定是多学了课外的知识。多学了课外知识会不会让孩子更辛苦?”
夏小云说:“多付出了反而会轻松。他写作业的速度快速准确,不用返工,省出时间来,他也敢提自己出去玩的要求。”
到初中还是考班里第一,到高中又是班里第一。因为“准确”、“快速”是初、高中生们必备的一种能力。最让他妈妈高兴的是,他有玩的时间,有劳动观念,而且乐于为别人付出。
在高年级的学习中,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苗怿泽比较轻松,学习效率也高。最主要的是,他即使是比别的同学努力,也没有辛劳感,因为在他的努力中更多的是成就感和愉悦感,因为他的基础好。牢固的“地基工程”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深入会日渐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同样多的学习时间内,上游生比下游生学得更多,更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彼此的基础的不同。
小时候尽情玩耍过的孩子,不太会贪玩了
苗怿泽的地基工程打得好,当然是得益于妈妈的早期培养。当看到孩子学习起来不但主动而且效率高,夏小云心中升腾出种由衷的自豪感,她和比自己年轻的妈妈们分享经验:在孩子小的时候多付出,将来就会省心。因为孩子小更容易听父母的话,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起的信任感,孩子大了后容易主动选择正确的道路。
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超越父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教育的关键在于:家长也要学习。
小时候尽情玩过的孩子是不会太迷恋玩的,已经玩过了,知道玩也是种什么样的感觉,再者,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家长要和孩子直游戏,学习游戏规则,遵守规则才能玩得更好。如果孩子整天只知道玩,就足以说明家长并没有教他怎样玩。
夏小云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她的心得体会是,小时候在折纸中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对于孩子学习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很有帮助。因为有好玩的事情,孩子也不会过于迷恋电视和网络,过于迷恋电视和网络,只是说明家长没有教给孩子更好的游戏。
做父母的应该明白,玩耍不是件浪费时间的事,而是件很重要的事,一个人一生如果懂得怎样娱乐,这种人会活得很快乐,而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夏小云还应孩子要求养过许多种小动物,比如小乌龟、小仓鼠等,在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她和孩子一起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还写成作文和日记。在照料小宠物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学会负责任——动物需要天天喂食,不喂它们就会死,所以孩子就会明白:看似简单的件事,坚持下来就成了不简单的事了。
人想要快乐,必须在快乐之前努力过
夏小云说,没有人后悔自己曾经努力地爱上学习,倒是听到很多人在说:“要是我以前知道努力就好了。”所有努力学习过的人,都没有后悔自己为什么会努力。
人要想快乐,必须更加努力,无所事事时的无聊和寂寞,压力更大。在学习中许多忧虑、空虚与寂寞,都源于不努力学习这种“无压力的压力”。也只有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有毅力的孩子是能够做成事的,不努力的孩子在心中会有内疚感和罪恶感。毅力比天赋更重要,做小事更需要毅力。
没有人再否认夏小云的付出,可是很多人还是这样说:“小云,你真有福气,养了一个省心、懂事的好孩子。”夏小云诚恳地回应:“如果你付出这么多,你的孩子也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