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什么

来源 :家庭之友·爱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小桑苦恼不已。他的儿子今年读初二了,脾气变得越来越古怪,父子间的感情,也越来越生疏。小桑无奈地说,为了这个儿子,他可谓呕心沥血,没想到,到头来,儿子却不买账,甚至故意和他对着干。
  小桑对儿子的付出,我们有目共睹。可以说,他是一路陪着儿子长大的。儿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每天都是他负责接送,十年如一日。开始是骑自行车,后来买了摩托车,再后来又换了辆小排量的汽车,就是为了让儿子上下学能快一点,安全一点。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就为他报了舞蹈班、书画班、幼儿英语班,儿子喜欢运动,他又为他报了武术班。兴趣班大多在双休日和晚上,不管在哪里,小桑都会送儿子过去。儿子上课的时候,他就坐在教室外等待。这一等,差不多就是半天或者一个晚上。
  儿子上的小学离家不远,但他还是坚持每天接送儿子。星期六和星期天,他更没有闲着,为儿子报了作文辅导班、数学提高班、英语兴趣班,照例是他送儿子去上课,然后,在教室外等待儿子上好课,再接回家。
  进入初中后,儿子明显地产生了厌学情绪,老师反映,儿子上课无精打采,布置的作业也经常做不完,或者压根就不做。小桑很生气,更是心急如焚。他决定每天晚上坐在儿子身边,陪儿子做作业。儿子强烈反对,但小桑坚决不让步。
  “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所有的精力,都拿来陪儿子了。我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怎么就没有什么效果呢?”小桑无比苦恼地说。
  他自认为孩子学习的时候陪伴在侧,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经历了。可是,他说却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陪孩子一起爬过树,抓过鱼,看过星星,钻过山洞,掏过鸟窝,打过雪仗?
  很多父母,像小桑一样,只是将时间拿来陪孩子上课外辅导,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学习,而很少和他嬉戏,陪他玩耍,与他一起接触大自然,共同体验生命和心灵的交流。换句话说,你可能从没有走进过他的生活,没有肌肤之亲,没有心灵共鸣。
  有一种陪伴,其实是绑架;而真正的陪伴,不但是身在,心要在,灵魂也要在。
其他文献
刚进门的媳妇没叫过我“妈”,当着我的面,她总是称呼我为“你”。不得不叫我的时候,她会走到我近前,用手轻轻拉拉我的胳膊,说:“叫你呢!”这让我很是郁闷。  都是从媳妇熬过来的。想起自己刚入婆家门时,也是扭捏作态,不好意思叫公婆为“爸妈”的。可是,婆婆却没做计较,她总是像呼唤自己的孩子那样称呼我为“闺女”。招牌动作就是一摆手,喊一声:“闺女,过来。”我便乐颠颠小跑过去,很轻松快乐地问:妈,叫我呢?那个
期刊
相敬如宾一词是褒义的,但是用在夫妻关系上就不那么美妙了,因为它远离了“亲密”。  亲密关系意味着夫妻双方是敞开心扉的,彼此可以分享脆弱,而最重要的是能量可以自由交换。而相敬如宾的夫妻,界限分明,自我封闭,缺乏深度交流与互动。这样的夫妻所营造的家庭,即使再富有也只是死水一潭。  一个家庭就好似一个能量交换站,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因能量的有效交换而更亲密,从而产生爱的动力,促动每个家庭成员致力于各
期刊
我和老公都是工薪阶层,我们曾为油价涨了抱怨过,为电费高了心疼过,为相中的衣服太贵买不起而叹息过,后来有了孩子,又为整夜睡不好觉而闹心过,但我们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惹得一帮结了婚的、没结婚的姐妹们都纷纷过来向我请教爱情的保鲜秘诀。每到那个时候,我就会忍不住地偷着乐。  其实,自己也不过是烟火凡人一个,不是专家教授,也不是什么达官显贵、武林高手,哪有什么秘诀可谈啊。无非就是耳鬓厮磨的两个人
期刊
推着拽着,拉着哄着,只盼着家人往人前走,日子不落后。家家都有个不省心的人,就有了一份牵绊和责任,让你扯心扯肺……  55岁的母亲突发心肌梗塞离世后,33岁的春万就知道,从此以后,她就是妹妹冬万的世界和靠山。因为早在10年前,父亲就已经撒手人寰。母亲的后事全是春万一人操办的,那些天,冬万要么歇斯底里地哭喊着要随妈妈而去,要么就昏天暗地睡觉。  离开老家之前,春万将母亲葬礼上收到的近两万元,悉数给了冬
期刊
前几天看一个帖子,一个女人和老公因为一点琐事吵了起来,然后双方都有点憋着气,一起带着孩子开车出去办事,半路上不知怎么又吵了起来,于是她就失控了,狠狠地打老公的头,老公忍着痛继续开车,没还手。等把车开到安全地带,老公停下车,和她打了几下。  她想问大家,老公对自己使用了暴力,应不应该离婚?网友把她好一顿数落。  “这多危险啊,你是想车毁人亡吗?”“你也太不理智了吧,孩子还在车上呢,有什么事不能下车再
期刊
前段时间,一篇《向朋友借钱》的长微博流传甚广,深获共鸣。作者的朋友魏先生因为生意上的意外向她借钱,“我考虑了10分钟,决定把这钱借给他。”在此之前,魏先生已经按照亲疏远近打过9个朋友的电话。他感叹:“如果不是这次借钱,我还以为我有很多朋友,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是这么孤独。”  比较戏剧性的事情在后面,作者决定做个危险的试验,她挑了9个“纯粹意义上的朋友”,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条内容差不多的短信:“我现
期刊
我刚实习时,有一个新项目可谓麻烦摆出。  每当遇到什么问题,我总是第一时间“不远万里”跑到隔着好几排桌子的上司哪里,当面汇报。上司给我个方法,我便“噔噔噔”地跑回来,一会儿又“噔噔噔”地跑过去,再“噔噔噔”地跑回来……就这样,来来回回很多次。  上司终于崩溃了,把我拉到“小黑屋”里,给我讲起了故事:“当年我实习的时候,我的上司告诉我,遇到或质疑一个问题时,不要马上提出来这个东西多么不好,而是要出来
期刊
别跟我讲你那些大道理。这是每次老公有意见时,木瑾的惯用语,大多是撒娇腻人,迫使老公顺从自己的心意。只是今天与以往不同,老公态度激烈,完全没有给木瑾留回旋的余地。  起因是木瑾有个心仪已久的包,因太贵一直没舍得买,恰好有同事去法国出差,那里卖的比国内便宜好几千,她便心动,和老公商量。谁知老公一听,脸色马上变了,说:你已经有那么多包了,不要再买了。木瑾当即蒙了:为什么?老公就跟她算各种开支。  木瑾和
期刊
小时候我有个坏习惯,出去玩热了渴了,回来直接对着自来水龙头喝水。  妈妈为此很伤脑筋,为了让我深刻认识到喝自来水的危害,她孜孜不倦地对我科普,可我还是屡教不改。不利于健康这种话实在距离我太遥远,无论当时在妈妈面前做出多少承诺,只要渴了,就脑袋一热,直接走了捷径。  有时我也不明白,为何小时候我会如此执拗。终于我意识到一件事:妈妈尽管一直说 “喝生水不好”,但家里却没有任何凉水壶或者凉水杯,当我口渴
期刊
时常听到父母亲对着自己正在哭泣的孩子吼着,“不准哭!”“这有什么好哭的呀?不要闹!”或者是告诉孩子,“不哭才是乖小孩!”“嘴巴闭起来,才带你去买玩具。”每次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心里都想,当孩子心情难过、不高兴或是身体不舒服时,若不让他哭,那么他要怎么办呢?  “哭”从小便承载了许多沉重的污名,流眼泪被认为是一种软弱、不成熟、不顺从,或是刻意吵闹等“不好”或“不对”的象征,特别是对于男孩子,由“男儿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