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长城脚下的古村落都有一种磅雄大气、苍雄古朴的感觉,那么位于北岳恒山脚下浑源县永安镇的神溪村则是泉水奔涌、碧波荡漾、富有江南秀色的小村庄。神溪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村中的律吕神祠属国家级文保单位,神溪湿地公园属于国家湿地公园,此外,村中还有神溪铸钟、浑源耍故事等非遗项目,与其他在颓废中等待修葺的村庄不同的是,这个村庄的大多数古建筑都得到了很好地修缮,原始村落格局和风貌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无论冬夏游人不少。
走进神溪村,入眼的便是芦苇摇曳、水波荡漾的大湖泊、小池塘,岸边垂柳依依,树下有人垂钓,湖中有人泛舟,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景象,给人一种恍惚进入世外桃源之感。因了青山屏障,碧水环绕,也给这个村庄增添了古老而富有生机的灵性。这片原生态湖泊湿地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神德湖”。而在水边高地上建起的律吕神祠,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庙宇,供的律吕神据说是主管音乐的神,而且“神溪月夜”是明清时期浑源八景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吟咏的佳景。“律吕祠边十亩溪,碧潭万丈漾玻璃。清光下烛波痕静,寒气高腾月影迷……”这是明代弘治年间任浑源知州的董锡在神溪的题诗。
吕律神祠始建于北魏,唐时重修,重修的碑上世纪60年代修水井时,被砌入井中。到了元代和明代寺庙又大修过。神祠的大门为半圆形拱券门,上有“律吕神祠”字样。院内古树参天,十分静美。殿前东西两旁建有钟楼和鼓楼,南面是砖砌五龙壁,图案精美,只是照壁上的龙形图案只剩下了痕迹。照壁前有一明天启三年的石经幢。神祠正殿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正殿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殿。整个建筑造型古朴大方,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飞檐、斗拱翘势高悬。脊兽、山墙上的砖雕精细讲究,专家从大殿顶架柁梁的用运、斗拱的制形、殿角斜梁的设置等建筑特色分析,认为现存的建筑有元代的风格,屋顶的梁柱均有彩绘图案。正殿内供有水母娘娘像,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保存至今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壁画沥粉贴金,人物塑像生动,神情逼真,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北壁左侧,还画有一幅“水母用茶”图,笔工精细,形象逼真,端茶、捧桃、执巾的侍女神态各异,衣带飘逸,是传统壁画中的精品。
《浑源州志》乾隆癸未刻本记载:律吕神祠在城北七里神溪孤石上,北魏时建。相传唐太和元年六月望,宏州人张珪晚憩石上,有神人空中言曰:“律吕!律吕!上天敕汝是月二十五日行硬雨!”语毕,腾空而去。珪至家,遍语邻村,使速收麦,未及收者辄败,事闻朝廷,遣使致祭,元至元六年(1269)重修,东昌教授麻治撰记。明成化间重葺。
古人模仿凤凰鸣叫的声音而制成的十二律,雄鸣叫做六律,雌鸣叫做六吕。恰恰神溪村南的山叫凤凰山,山上还曾有凤鸣厅,当地学者认为庙为“律吕神祠”供奉乐神当与凤凰山有关。
民间传说律吕是道教中的神,道教一般以神仙诞辰为纪念节日,主要有:玉皇大帝圣诞,农历正月初九日;邱长春真人圣诞,农历正月十九日;太上老君圣诞,农历二月十五日;王母娘娘圣诞,又称“蟠桃会”,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四日为吕洞宾祖师圣诞,六月二十日是立祠律吕神圣诞。可见在民间律吕是一位与邱长春真人、吕洞宾等一样有名有姓的神仙。从律吕神祠的造像和壁画或者神话传说来看,律吕还能行云布雨,让百姓收获耕种之乐。
除了律吕神祠,神溪村还有关帝庙和关帝庙戏台等老旧建筑,当地每年五月初一的关帝庙庙会就在这个戏台上唱戏,这一习俗可谓历史悠久。
漫步村庄中,仿佛走进泛黄的卷帙中,洋溢着悠悠的古韵,那些保存完好的院落约十多处,形制有三进院和跨院、单体四合院,错落有致,极具匠心,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入眼的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构建起乡村建筑最原始的乐章。那些老屋多数门楼、廊庑、厢房一应俱全,窗棂、门楣或者山墙上精雕细琢,看似不经意的点缀,赋予花卉、鸟虫、瑞兽无限的生命张力。最具代表性的是陈家大院,全院三进院落,院中有南房、正房和东西配房,院内有一照壁。院落中檐牙高啄,脊瓦如鳞,木门木窗虽然斑驳老旧,但韵味依存。那些残存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做工精细,并将功能与艺术,实用性与美好寓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与黛瓦青砖的老屋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富有灵性的屋舍。这些老旧房屋和构件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但依然让人震撼。那些老宅院虽然有些墙体有裂纹,却依然屹立不倒,站在老屋前能感受到那种凝固了的繁华和停顿了的时光,能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取向,也能感受到严谨的礼教孝行和处世智慧。只是不知究竟谁在此建下豪宅,誰又曾在此习武吟诗,享受着大宅院里的风景。
走进神溪村,感觉满眼皆是风景。村子里晨炊暮霭,鸡鸣犬吠,檐下燕子呢喃,院落绿树葱茏,村民们朝也安然、暮也安然。整个村落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显得静谧幽雅。
神溪村还有个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技艺,便是神溪铸钟,在金属乐器之中,钟是第一位重要的乐器。现在神溪牛家铸钟方法和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方法一致,依然采用原始的地坑泥型法。神溪牛家铸钟从其技艺传承、行业习俗、工具设备、生产运行、作坊布局均带着古老的乡土气息。神溪铁制大钟造型庄重典雅,古朴大方,钟声深沉而宏亮,余音悠扬而动听。恒山正殿内铁钟上有铭文,记载大钟来自神溪村牛家所铸,大同古城龙王庙内的大钟也是神溪村牛家铸造的。
“浑源耍故事”也是神溪村的一项传统,每年正月要外出表演,“浑源耍故事”以舞姿雄健、队形多样见长。耍故事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地秧歌儿,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夜打大名府”的一段故事,依据宋元话本中的说故事演化而来的一种秧歌表演形式。表演者身着彩衣,扮演成江湖艺人、贩夫、走卒、平民等不同的形象,趁着都市闹花灯的热闹时刻去攻打大名府。表演队伍中特定人物扮相不能走样,宋江是长髯、李逵是短虬,而时迁是八字胡,演员的头饰、脸谱保持着传统风格,服饰接近于戏曲服饰,表演的演员一般是18个人,分成两队对打,男演员用踢、击、翻、跳的武技吸引观众,扮成孙二娘”、“扈三娘等的女演员以舞姿优美而动人,扮成时迁的丑角则滑稽风趣,不时做出挑逗美女的样子,表演时演员除了对打,还要变幻出大一字、五葫芦、八卦阵等队形,并有铿锵有力的鼓锣点伴奏。
离神溪村不远处有山叫凤凰山,明代正德年间礼部司务孙聪曾在凤凰山下建“凤山书院”,并修建了凤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窑、鼓琴洞等十二处景观,被当地人称为浑源县最优美的地方。想当年书院景致幽雅,环境宜人,每一个到凤山书院的学子,身临其境、自然会陶醉于山水的宁静空灵之中,安心读诗作文。不知有多少名士隐居于此,教书育人,又有多少士子饱读诗书之后走出凤山书院,报效国家。到了乾隆年间浑源知州桂敬顺,抚今追往,赋诗感怀:
凤来山中鸣,凤去山已寂。
不见亭中人,斜阳挂萝壁。
后来桂敬顺在任上又在州城里修建了恒麓书院。
入清以来,虽然凤山书院不存,但是神溪村中耕读之风依旧盛行。如今凤山书院和凤凰山上的十二景观都成了传说,但是凤凰山山葳蕤、草丰盛,风景秀丽,依然很美。
当地人称浑源有七宝,这七宝是指七个国宝单位,分别是天下巨观悬空寺、以元代水陆壁画闻名于世的永安寺、有“风候鸟”而闻名的圆觉寺塔、有金代遗构的荆庄大云寺、文化朝圣之地浑源文庙、水上明珠律吕神祠和大清河帅栗毓美墓等,这些景点相距并不远,如果去浑源来一次七宝之游,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走进神溪村,入眼的便是芦苇摇曳、水波荡漾的大湖泊、小池塘,岸边垂柳依依,树下有人垂钓,湖中有人泛舟,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园景象,给人一种恍惚进入世外桃源之感。因了青山屏障,碧水环绕,也给这个村庄增添了古老而富有生机的灵性。这片原生态湖泊湿地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神德湖”。而在水边高地上建起的律吕神祠,是一处与众不同的庙宇,供的律吕神据说是主管音乐的神,而且“神溪月夜”是明清时期浑源八景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吟咏的佳景。“律吕祠边十亩溪,碧潭万丈漾玻璃。清光下烛波痕静,寒气高腾月影迷……”这是明代弘治年间任浑源知州的董锡在神溪的题诗。
吕律神祠始建于北魏,唐时重修,重修的碑上世纪60年代修水井时,被砌入井中。到了元代和明代寺庙又大修过。神祠的大门为半圆形拱券门,上有“律吕神祠”字样。院内古树参天,十分静美。殿前东西两旁建有钟楼和鼓楼,南面是砖砌五龙壁,图案精美,只是照壁上的龙形图案只剩下了痕迹。照壁前有一明天启三年的石经幢。神祠正殿坐北向南,面宽三间,进深二间,正殿东西两侧各建有配殿。整个建筑造型古朴大方,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飞檐、斗拱翘势高悬。脊兽、山墙上的砖雕精细讲究,专家从大殿顶架柁梁的用运、斗拱的制形、殿角斜梁的设置等建筑特色分析,认为现存的建筑有元代的风格,屋顶的梁柱均有彩绘图案。正殿内供有水母娘娘像,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保存至今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彩绘壁画,壁画沥粉贴金,人物塑像生动,神情逼真,工艺精湛,色彩艳丽。北壁左侧,还画有一幅“水母用茶”图,笔工精细,形象逼真,端茶、捧桃、执巾的侍女神态各异,衣带飘逸,是传统壁画中的精品。
《浑源州志》乾隆癸未刻本记载:律吕神祠在城北七里神溪孤石上,北魏时建。相传唐太和元年六月望,宏州人张珪晚憩石上,有神人空中言曰:“律吕!律吕!上天敕汝是月二十五日行硬雨!”语毕,腾空而去。珪至家,遍语邻村,使速收麦,未及收者辄败,事闻朝廷,遣使致祭,元至元六年(1269)重修,东昌教授麻治撰记。明成化间重葺。
古人模仿凤凰鸣叫的声音而制成的十二律,雄鸣叫做六律,雌鸣叫做六吕。恰恰神溪村南的山叫凤凰山,山上还曾有凤鸣厅,当地学者认为庙为“律吕神祠”供奉乐神当与凤凰山有关。
民间传说律吕是道教中的神,道教一般以神仙诞辰为纪念节日,主要有:玉皇大帝圣诞,农历正月初九日;邱长春真人圣诞,农历正月十九日;太上老君圣诞,农历二月十五日;王母娘娘圣诞,又称“蟠桃会”,农历三月初三;四月四日为吕洞宾祖师圣诞,六月二十日是立祠律吕神圣诞。可见在民间律吕是一位与邱长春真人、吕洞宾等一样有名有姓的神仙。从律吕神祠的造像和壁画或者神话传说来看,律吕还能行云布雨,让百姓收获耕种之乐。
除了律吕神祠,神溪村还有关帝庙和关帝庙戏台等老旧建筑,当地每年五月初一的关帝庙庙会就在这个戏台上唱戏,这一习俗可谓历史悠久。
漫步村庄中,仿佛走进泛黄的卷帙中,洋溢着悠悠的古韵,那些保存完好的院落约十多处,形制有三进院和跨院、单体四合院,错落有致,极具匠心,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入眼的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古建筑,构建起乡村建筑最原始的乐章。那些老屋多数门楼、廊庑、厢房一应俱全,窗棂、门楣或者山墙上精雕细琢,看似不经意的点缀,赋予花卉、鸟虫、瑞兽无限的生命张力。最具代表性的是陈家大院,全院三进院落,院中有南房、正房和东西配房,院内有一照壁。院落中檐牙高啄,脊瓦如鳞,木门木窗虽然斑驳老旧,但韵味依存。那些残存的木雕、砖雕、石雕构件做工精细,并将功能与艺术,实用性与美好寓意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它们与黛瓦青砖的老屋完美地融合起来,形成了富有灵性的屋舍。这些老旧房屋和构件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但依然让人震撼。那些老宅院虽然有些墙体有裂纹,却依然屹立不倒,站在老屋前能感受到那种凝固了的繁华和停顿了的时光,能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价值取向,也能感受到严谨的礼教孝行和处世智慧。只是不知究竟谁在此建下豪宅,誰又曾在此习武吟诗,享受着大宅院里的风景。
走进神溪村,感觉满眼皆是风景。村子里晨炊暮霭,鸡鸣犬吠,檐下燕子呢喃,院落绿树葱茏,村民们朝也安然、暮也安然。整个村落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显得静谧幽雅。
神溪村还有个与音乐相关的传统技艺,便是神溪铸钟,在金属乐器之中,钟是第一位重要的乐器。现在神溪牛家铸钟方法和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方法一致,依然采用原始的地坑泥型法。神溪牛家铸钟从其技艺传承、行业习俗、工具设备、生产运行、作坊布局均带着古老的乡土气息。神溪铁制大钟造型庄重典雅,古朴大方,钟声深沉而宏亮,余音悠扬而动听。恒山正殿内铁钟上有铭文,记载大钟来自神溪村牛家所铸,大同古城龙王庙内的大钟也是神溪村牛家铸造的。
“浑源耍故事”也是神溪村的一项传统,每年正月要外出表演,“浑源耍故事”以舞姿雄健、队形多样见长。耍故事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地秧歌儿,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夜打大名府”的一段故事,依据宋元话本中的说故事演化而来的一种秧歌表演形式。表演者身着彩衣,扮演成江湖艺人、贩夫、走卒、平民等不同的形象,趁着都市闹花灯的热闹时刻去攻打大名府。表演队伍中特定人物扮相不能走样,宋江是长髯、李逵是短虬,而时迁是八字胡,演员的头饰、脸谱保持着传统风格,服饰接近于戏曲服饰,表演的演员一般是18个人,分成两队对打,男演员用踢、击、翻、跳的武技吸引观众,扮成孙二娘”、“扈三娘等的女演员以舞姿优美而动人,扮成时迁的丑角则滑稽风趣,不时做出挑逗美女的样子,表演时演员除了对打,还要变幻出大一字、五葫芦、八卦阵等队形,并有铿锵有力的鼓锣点伴奏。
离神溪村不远处有山叫凤凰山,明代正德年间礼部司务孙聪曾在凤凰山下建“凤山书院”,并修建了凤鸣亭、翠微楼、得月轩、秋香圃、藏书窑、鼓琴洞等十二处景观,被当地人称为浑源县最优美的地方。想当年书院景致幽雅,环境宜人,每一个到凤山书院的学子,身临其境、自然会陶醉于山水的宁静空灵之中,安心读诗作文。不知有多少名士隐居于此,教书育人,又有多少士子饱读诗书之后走出凤山书院,报效国家。到了乾隆年间浑源知州桂敬顺,抚今追往,赋诗感怀:
凤来山中鸣,凤去山已寂。
不见亭中人,斜阳挂萝壁。
后来桂敬顺在任上又在州城里修建了恒麓书院。
入清以来,虽然凤山书院不存,但是神溪村中耕读之风依旧盛行。如今凤山书院和凤凰山上的十二景观都成了传说,但是凤凰山山葳蕤、草丰盛,风景秀丽,依然很美。
当地人称浑源有七宝,这七宝是指七个国宝单位,分别是天下巨观悬空寺、以元代水陆壁画闻名于世的永安寺、有“风候鸟”而闻名的圆觉寺塔、有金代遗构的荆庄大云寺、文化朝圣之地浑源文庙、水上明珠律吕神祠和大清河帅栗毓美墓等,这些景点相距并不远,如果去浑源来一次七宝之游,那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