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高等院校承担着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等重要责任,必须具备创新的根本条件,因为借助高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最佳途径。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急需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因而高校就肩负为社会输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重任。对此,本文则从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提出重新确定校企共育目标定位、完善创业人才教学实践体系以及建立校企共育培养保障机制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望给予高校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創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可以分为个体创业、团队创业和企业创业等不同类型。目前创业也是很多高校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能涌人新鲜血液,更是高等教育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无法局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高等院校紧随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和企业展开合作,优化课程,由此一来才能使其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外高校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更通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获得相对丰厚的经济和社会回报效益。创新已成为很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创业的必备条件,也形成相对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例如美国高校除了传统课程教学外还单独设立创新创业网站和俱乐部,学生可以在网站和俱乐部中获取第一手创业信息。英国政府则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则根据不同高等院校和专业特点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开展教育实现,在此基础上展开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以创业课程教育为主以及建立科技园、创业园为中心的三大人才培养模式。但我国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认识还不够充分,以致于其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附属品,无法将创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脱离创业教育原有目的。
二、互联网+时代校企共育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重新确定校企共育目标定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互联网+时代的校企共育注入全新的理念,从思想内容重新认识创业能力培养,也确立校企合作培养目标定位,使创业实践教育得到强化。校企共育并非让全体高校学生去创业,而是在具体行为上培养创业能力,逐渐成为个体能力。可以说提升创业能力在某种程度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与此同时还能推动国家经济创新发展。所以高等院校应始终树立正确创业教育价值观,将创业教育准确纳入教育体系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计划,通过激励政策、讲座等方式宣传创业教育优势以及核心思想,使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能进一步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并开展正确创业教育。校企共育合作培养目标要符合相关评价体系,虽然不能忽视创业教育,但也不能过于夸大创业教育。此外部分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学习相关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文件,通过调查研究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用人标准以及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汇总并根据主要岗位提出的工作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由此一来才能提高培养质量。
(2)完善创业人才教学实践体系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行业专业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下创新创业思维方法构建全新校企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其融入学科基础课、通识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进行大力培养,必要时还可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等课程,邀请知名制企业专业和技术工作人员来校讲座,为学生传输学科最前沿动态思想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单独创业指导课程。此外高校根据校企共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设计个性化和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外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个性化和专业平台相结合等实践教学体系,而学生可以根据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前往开放实验室实验并参加相关竞赛项目,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3)建立校企共育培养保障机制打造良好校企合作环境
在校企共育和互联网+大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需要借助高校和企业拥有的资源,构建涵盖教师培训和创业课程的能力培养体系。一般高校创业课程包括创业基础、创业实践和创业实务三大类,其中涉及创业心理学、创业财务、创业法律法规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由此提高创新创业实力。校企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也将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需要找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不仅能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最重要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发挥自身良好的条件优势,积极校外企业展开合作,使课堂理论知识和校外实践能达到统一,以实验和实习为基础,以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挑战杯、顶岗实习为拓展项目等搭建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思维,促使学生具备面对社会竞争实力,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創业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可以分为个体创业、团队创业和企业创业等不同类型。目前创业也是很多高校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能涌人新鲜血液,更是高等教育走向规模化发展的途径之一。尤其随着互联网+时代来临,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无法局限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需要高等院校紧随时代发展趋势积极和企业展开合作,优化课程,由此一来才能使其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国外高校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更通过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获得相对丰厚的经济和社会回报效益。创新已成为很多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创业的必备条件,也形成相对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例如美国高校除了传统课程教学外还单独设立创新创业网站和俱乐部,学生可以在网站和俱乐部中获取第一手创业信息。英国政府则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推动英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则根据不同高等院校和专业特点并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开展教育实现,在此基础上展开以学生赛事和活动为中、以创业课程教育为主以及建立科技园、创业园为中心的三大人才培养模式。但我国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认识还不够充分,以致于其培养模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附属品,无法将创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脱离创业教育原有目的。
二、互联网+时代校企共育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1)重新确定校企共育目标定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互联网+时代的校企共育注入全新的理念,从思想内容重新认识创业能力培养,也确立校企合作培养目标定位,使创业实践教育得到强化。校企共育并非让全体高校学生去创业,而是在具体行为上培养创业能力,逐渐成为个体能力。可以说提升创业能力在某种程度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与此同时还能推动国家经济创新发展。所以高等院校应始终树立正确创业教育价值观,将创业教育准确纳入教育体系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计划,通过激励政策、讲座等方式宣传创业教育优势以及核心思想,使高等院校教师和学生能进一步正确认识创业教育并开展正确创业教育。校企共育合作培养目标要符合相关评价体系,虽然不能忽视创业教育,但也不能过于夸大创业教育。此外部分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学习相关创业创新教育改革文件,通过调查研究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用人标准以及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求汇总并根据主要岗位提出的工作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由此一来才能提高培养质量。
(2)完善创业人才教学实践体系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行业专业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下创新创业思维方法构建全新校企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其融入学科基础课、通识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以及创业能力进行大力培养,必要时还可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等课程,邀请知名制企业专业和技术工作人员来校讲座,为学生传输学科最前沿动态思想并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单独创业指导课程。此外高校根据校企共育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设计个性化和多层次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外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个性化和专业平台相结合等实践教学体系,而学生可以根据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前往开放实验室实验并参加相关竞赛项目,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水平。
(3)建立校企共育培养保障机制打造良好校企合作环境
在校企共育和互联网+大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需要借助高校和企业拥有的资源,构建涵盖教师培训和创业课程的能力培养体系。一般高校创业课程包括创业基础、创业实践和创业实务三大类,其中涉及创业心理学、创业财务、创业法律法规等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由此提高创新创业实力。校企共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也将高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需要找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契合点,不仅能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效果,最重要能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三、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需要发挥自身良好的条件优势,积极校外企业展开合作,使课堂理论知识和校外实践能达到统一,以实验和实习为基础,以创业实践、社会实践、挑战杯、顶岗实习为拓展项目等搭建实践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思维,促使学生具备面对社会竞争实力,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