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本领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所要培养的学生素质之一,而要实现有“指导学习”向“独立学习”转化的目标,就应该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法,读中用法。
关键词 学法指导 独立学习 阅读教学 预习指导
学法指导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其实质就是强调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偿一饭之需;教人以理,则终身受用无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从意义上来说,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下面我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预习指导
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一般的读书方法有:边读课文、边查字典的查读;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符号批注的划读;模仿教师指导下读某段或篇的仿读;自我设疑解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等等。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往往不懂得怎样预习,而预习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既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如调整教学重难点,更好地为确定引导学生释疑的方法奠定基础,因此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读。读题问路,从理解题意入手,养成读文先读题,读题后提问的习惯。可教给学生围绕课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如看题目分清文章体裁是写人或物、记事、写景;看题目设问题写一个怎样的人或物,写一件什么事,写哪里的景,是怎样的景,根据题意假想课文内容等,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为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中心起了先导作用。多读课文,学会提出问题。可提出难识记的生字,难读的字音,难理解的字词,或文中感到不理解的内容,围绕中心提问题等,培养质疑问题的好习惯。
(二)划。要求学生学会划批式阅读。在预习中养成不动笔则不读书的好习惯,应学会把不懂的字、词、句及课后问题做好记号,以便进一步思考理解。
(三)查。在预习中如有不懂,应学会查找工具书,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四)说。再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试着说一说。培养学生初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训练思堆的敏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记。自学生字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力求课前自学记字形,字音,初步理解词义。这些预习的方法不要求一蹴而就,应重视逐渐培养,日积月累,才能由老师指导预习向自能预习转化,形成自我需求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重视阅读教学
渗透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即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会学生如何读,如何思,如何写。教会学生如何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进行分析,消化,最终归纳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应重视“揭示学习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结合归类识字教学,归纳识字方法。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找朋友游戏中把独体字与偏旁部首交朋友,反复比较、分析、体会汉字的特点,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从而提高识字率。通过理解词语的教学环节。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变“老师提问”为“学生提出”,变“老师考学生”为“学生自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前养成查找工具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堂上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法。如教学《小池塘》这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了一个五彩的世界”这一总结句。我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和孩子一道,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去寻访世界的多彩。我先让同桌小朋友互相看一看,在他的眼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指指点点:“眼珠、眼眶、睫毛。”有一个学生大叫:“他的眼中还有一个我呢!”我说:“那么小池塘,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大眼睛呀?请你们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完后我接着说:“多么明亮的大眼睛,老师也想走近去看一看。闭上眼睛听老师介绍一下好吗?”学生闭眼静听,我读得深情并茂。学生听完后睁开眼睛说:“小池塘真美丽呀!”“我看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池塘边的芦苇一点点长高了,像染绿了的长睫毛。”请你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只水汪汪、亮闪闪的大眼睛,还眨动着长长的睫毛呢!学生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练完后我说:“让我来欣赏一下你们小脑袋想象的成果。”学生先齐读,然后闭上眼睛背诵。这样,在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下,学生的读书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过电影”,学生轻松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芦苇”像“长长的睫毛”。有了头脑中的画面,学生就能读出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读出语言的形象感来。
三、引导自读课文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因此,课内阅读本身就是课外阅读的导向和示范。课本中自读课文的安排,最终目的就是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这些课文应太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重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质疑问难是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古人云: 学贵有疑。有疑者则有所思。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讲解得正确,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本领。但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受知识,年龄限制。他们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力求读书无疑者,领教有疑;有疑者,使之无疑。如: 组织学生结合自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小池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围绕阅读的难点。小池塘是一只怎样的大眼睛呀?小池塘里还映出什么呢?如果这时你站在这个小池塘的边上,你想说些什么呢?再次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获得知识,激发熟爱太自然的情感,井从中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喜悦。
四、扩展课外阅读
学会做读书笔记。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后注重了课前预习,增设了课后拓展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好地结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课外阅读,摘抄好词好句,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另外,我特别注意表扬鼓励利用课外书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回答问题的同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关键词 学法指导 独立学习 阅读教学 预习指导
学法指导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其实质就是强调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偿一饭之需;教人以理,则终身受用无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从意义上来说,就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法。下面我谈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预习指导
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一般的读书方法有:边读课文、边查字典的查读;边思考边议论的议读;边读边作符号批注的划读;模仿教师指导下读某段或篇的仿读;自我设疑解疑进而理解课文的研读等等。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不丰富,往往不懂得怎样预习,而预习作为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既有益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如调整教学重难点,更好地为确定引导学生释疑的方法奠定基础,因此要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具体步骤是:
(一)读。读题问路,从理解题意入手,养成读文先读题,读题后提问的习惯。可教给学生围绕课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如看题目分清文章体裁是写人或物、记事、写景;看题目设问题写一个怎样的人或物,写一件什么事,写哪里的景,是怎样的景,根据题意假想课文内容等,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为理解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中心起了先导作用。多读课文,学会提出问题。可提出难识记的生字,难读的字音,难理解的字词,或文中感到不理解的内容,围绕中心提问题等,培养质疑问题的好习惯。
(二)划。要求学生学会划批式阅读。在预习中养成不动笔则不读书的好习惯,应学会把不懂的字、词、句及课后问题做好记号,以便进一步思考理解。
(三)查。在预习中如有不懂,应学会查找工具书,养成正确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四)说。再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试着说一说。培养学生初步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训练思堆的敏捷,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五)记。自学生字词。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力求课前自学记字形,字音,初步理解词义。这些预习的方法不要求一蹴而就,应重视逐渐培养,日积月累,才能由老师指导预习向自能预习转化,形成自我需求的预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二、重视阅读教学
渗透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读能力”。即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会学生如何读,如何思,如何写。教会学生如何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进行分析,消化,最终归纳成为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应重视“揭示学习方法”这一教学环节,结合归类识字教学,归纳识字方法。如教学中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找朋友游戏中把独体字与偏旁部首交朋友,反复比较、分析、体会汉字的特点,掌握形声字的规律,从而提高识字率。通过理解词语的教学环节。归纳理解词语的方法,变“老师提问”为“学生提出”,变“老师考学生”为“学生自学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前养成查找工具书,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课堂上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法。如教学《小池塘》这一课时,通过初读课文,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了一个五彩的世界”这一总结句。我抓住这一课堂生成资源,和孩子一道,以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去寻访世界的多彩。我先让同桌小朋友互相看一看,在他的眼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指指点点:“眼珠、眼眶、睫毛。”有一个学生大叫:“他的眼中还有一个我呢!”我说:“那么小池塘,这又是一只怎样的大眼睛呀?请你们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完后我接着说:“多么明亮的大眼睛,老师也想走近去看一看。闭上眼睛听老师介绍一下好吗?”学生闭眼静听,我读得深情并茂。学生听完后睁开眼睛说:“小池塘真美丽呀!”“我看到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我的眼睛一眨一眨的,池塘边的芦苇一点点长高了,像染绿了的长睫毛。”请你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只水汪汪、亮闪闪的大眼睛,还眨动着长长的睫毛呢!学生自由练读第一自然段。练完后我说:“让我来欣赏一下你们小脑袋想象的成果。”学生先齐读,然后闭上眼睛背诵。这样,在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读感染下,学生的读书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过电影”,学生轻松形象地理解了“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芦苇”像“长长的睫毛”。有了头脑中的画面,学生就能读出对小池塘的喜爱之情,读出语言的形象感来。
三、引导自读课文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发展,因此,课内阅读本身就是课外阅读的导向和示范。课本中自读课文的安排,最终目的就是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学这些课文应太胆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重视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质疑问难是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古人云: 学贵有疑。有疑者则有所思。如果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使这些问题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讲解得正确,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能从中培养独立学习的本领。但是,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受知识,年龄限制。他们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力求读书无疑者,领教有疑;有疑者,使之无疑。如: 组织学生结合自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小池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围绕阅读的难点。小池塘是一只怎样的大眼睛呀?小池塘里还映出什么呢?如果这时你站在这个小池塘的边上,你想说些什么呢?再次组织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获得知识,激发熟爱太自然的情感,井从中感受到自学成功的喜悦。
四、扩展课外阅读
学会做读书笔记。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后注重了课前预习,增设了课后拓展环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更好地结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坚持每天课外阅读,摘抄好词好句,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另外,我特别注意表扬鼓励利用课外书中学到的好词好句回答问题的同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