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创下近12年来新高。作为CPI的先行指标,PPI两位数的涨幅会否引发通胀加剧须作通盘考量,其中可资乐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的消费类制成品存在显而易见的供过于求,因此,其价格变动并不敏感于成本变动,反映在价格指标体系中即为PPI、CPI之间经常出现明显背离,此特点虽不利于企业但却有利于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其二,中国的CPI构成中食品权重高达34%,此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也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如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因此,基于中国以及全球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加之食品价格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预计中国国内CPI自5月份起逐月回落的态势可继续保持;
其三,7月份PPI高企的主因在于6月底、7月初能源价格大幅上调,如汽油、柴油、航油、电力价格分别上调了16.7%、18.1%、25.2%、4.7%,由于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依然处于管制之中,加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也已开始冲高回落,因此,PPI骤然冒高至少短期内不会重演。
当然,上述因素最多只能稍稍纾困,毕竟从绝对值来看,无论是CPI还是PPI的涨幅均还处于高位运行,更不用说,中国的价格生成机制存在不少扭曲之处,这些扭曲之处很有可能长期威胁物价稳定乃至经济稳定,原因在于:
其一,中国的要素价格管制虽可在短期内屏蔽输入型通胀风险,但这种阶段性举措既不利于企业创新,还会导致福利外流,加之经济全球化客观上造成这种管制越来越难,因此,中国治理通胀的努力必须直面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挑战;
其二,中国消费类工业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其实暗含着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隐患,因此,逢有PPI上行往往伴生出企业盈利能力下行,而这种如影相随的现象,又会使得成熟市场通常可行的调控手段不甚适应于中国国情,如治理通胀最为常规的加息,在中国既不能显著遏制投资冲动,且还会因企业加负而带出“硬着陆”之忧;
其三,中国的农业生产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国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主要维系于低廉的人力成本,但这种脆弱的基础势将因为农民增收的必要性以及农村人口转移的必然性而不断松动,拥有13亿人口且制造业增加值即将跃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无法回避这一现状。
上述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并不突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诚如胡锦涛总书记近日所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这就要求承担宏观调控重任的相关部门立足于国情,创造性地、灵活机动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挑战孕生着机遇。中国的PPI攀高揭示出一系列宏观调控应当加以治理的不合意处,我们相信,只要有关部门能够聚精会神于这些新的目标,充分利用以往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仔细权衡各类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当下暂时出现的通胀压力终将归于平复且未来易于控制。
其一,中国的消费类制成品存在显而易见的供过于求,因此,其价格变动并不敏感于成本变动,反映在价格指标体系中即为PPI、CPI之间经常出现明显背离,此特点虽不利于企业但却有利于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其二,中国的CPI构成中食品权重高达34%,此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也主要来自食品价格上涨,如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因此,基于中国以及全球主要农产品全面丰收,加之食品价格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变量,预计中国国内CPI自5月份起逐月回落的态势可继续保持;
其三,7月份PPI高企的主因在于6月底、7月初能源价格大幅上调,如汽油、柴油、航油、电力价格分别上调了16.7%、18.1%、25.2%、4.7%,由于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依然处于管制之中,加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也已开始冲高回落,因此,PPI骤然冒高至少短期内不会重演。
当然,上述因素最多只能稍稍纾困,毕竟从绝对值来看,无论是CPI还是PPI的涨幅均还处于高位运行,更不用说,中国的价格生成机制存在不少扭曲之处,这些扭曲之处很有可能长期威胁物价稳定乃至经济稳定,原因在于:
其一,中国的要素价格管制虽可在短期内屏蔽输入型通胀风险,但这种阶段性举措既不利于企业创新,还会导致福利外流,加之经济全球化客观上造成这种管制越来越难,因此,中国治理通胀的努力必须直面要素价格市场化的挑战;
其二,中国消费类工业品价格的相对稳定其实暗含着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的隐患,因此,逢有PPI上行往往伴生出企业盈利能力下行,而这种如影相随的现象,又会使得成熟市场通常可行的调控手段不甚适应于中国国情,如治理通胀最为常规的加息,在中国既不能显著遏制投资冲动,且还会因企业加负而带出“硬着陆”之忧;
其三,中国的农业生产并不具备比较优势,因此,中国较低的农产品价格主要维系于低廉的人力成本,但这种脆弱的基础势将因为农民增收的必要性以及农村人口转移的必然性而不断松动,拥有13亿人口且制造业增加值即将跃居全球第一的中国无法回避这一现状。
上述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并不突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诚如胡锦涛总书记近日所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这就要求承担宏观调控重任的相关部门立足于国情,创造性地、灵活机动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挑战孕生着机遇。中国的PPI攀高揭示出一系列宏观调控应当加以治理的不合意处,我们相信,只要有关部门能够聚精会神于这些新的目标,充分利用以往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经验,仔细权衡各类政策的成本与收益,当下暂时出现的通胀压力终将归于平复且未来易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