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周围朋友相比,我差不多算是陪孩子时间最多的爸爸了。即便如此,女儿还是经常缠我。原因很简单,妈妈陪她的时间更多。女儿完全明白,妈妈招之即来,根本不用缠。爸爸则需要讨价还价,因为他总是要回到书桌前去工作。
我为此感到愧疚。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话题,人们再一次发问,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尽管这几位上节目的名人父亲都有备而来,但是仍然时时露出临时抱佛脚的窘态。多篇报道和评论,都很巧妙地在节目名后面加上一个“了”字,揭示父亲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缺位。
爸爸去哪儿了?大多数时候,孩子得到的答案都是“工作”,甚至是“挣钱”。杭州一所小学召开了一次“爸爸会”,老师在会上宣读了一个孩子的日记:“我的爸爸是一个好人:他要求妈妈辞去工作,专心致志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而他则每天拼命地赚钱……我们之间没有时间交流,也没有话题可以谈论,因为他的眼里只有工作。在我看来,他只是一台高级的赚钱机器。”很多父亲都低头反思。
其实,工作并不完全等同于挣钱,即便挣钱也是必要的。让孩子知道人要工作,并不是坏事。曾经读到,托尔斯泰每次吃完饭,都会重复说“每个人都应该工作”,然后上楼写作去了,让我深有感触。问题在于,其一,父亲应该“工作”到和孩子没时间交流吗?其二,为什么妈妈不“工作”?
我在“工作”二字上加引号,因为它并不都是真的。“一台高级的赚钱机器”,算是不差的父亲了。有些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未必在做赚钱的工作,甚至未必在工作。很多男人只是以工作为借口,不做家务,不带孩子。他们中有些人在外面吃喝嫖赌,也要说成是为了工作搞关系。有些人整天失业在家,同样要老婆伺候。对于很多住家女人来说,不“工作”也不是真的,她们成天相夫教子,忙得筋疲力尽,但还得跟人说自己没工作。
如果说这样对女人不公平,舆论多半不感兴趣。但是,现在换了一个角度来说,就让很多人紧张起来:无数研究表明,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更聪明。很多舆论把这个命题转化为“父亲更重要”,这是偷梁换柱。假如你身体中缺少维生素D,医生让你补上,你不能得出结论说,维生素D比维生素C更重要。准确地说,母亲无可替代,但父亲的归位很重要。在父母都在的家庭,父亲也要做家务,也要陪孩子读书,陪孩子做游戏,孩子眼中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正常世界里成长的孩子,理应更健康和聪明一些。
这些研究有望让一些不工作也不管孩子的父亲转变观念,分担一些妻子的辛劳。对于电视节目中的名人爸爸和其他“高级的赚钱机器”来说,也可以让他们重新思考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少赚点钱也许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或者说,他们面临短期投资(眼下的收入)和长期投资(孩子的未来)的选择,不难做出明智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更多的父亲只是一台“普通的赚钱机器”,像李湘那样会挣钱的母亲也是少数。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多赚和少赚,而是必须要去赚;他们不能选择长期投资(回家陪孩子),只能每天辛苦去挣生活费。
根据一份官方数据,中国男女收入差异很大,城市里女人只能挣到男人的七成,农村女人只能挣到男人的五成。这样一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非得有人在家照顾孩子的话,理性的抉择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要让男人多回家陪孩子,就应该让女人也有工作,而且得到和男子相同水平的薪酬,甚至让更多女人也有机会成为“高级的赚钱机器”。这既要求改变观念,也要求改变相应的社会环境和相关法律。
比如,女人在休满足够的生育假之后,重新回到公司上班,之前的位子是否还在?升职的空间是否依然?相应地,男人是否可以有更多的陪产假?在挪威,女人生孩子,男人可以有九个月的全薪假期。在法国,男人带薪与不带薪的全部陪产假期,加起来可以长达三年。
果真如此,男人可能会失去一些特权,却迎来一个更平等的世界和更加温馨的家庭。在这样的世界和家庭中,他陪着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长。
我为此感到愧疚。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成为话题,人们再一次发问,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到底处在什么位置?尽管这几位上节目的名人父亲都有备而来,但是仍然时时露出临时抱佛脚的窘态。多篇报道和评论,都很巧妙地在节目名后面加上一个“了”字,揭示父亲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缺位。
爸爸去哪儿了?大多数时候,孩子得到的答案都是“工作”,甚至是“挣钱”。杭州一所小学召开了一次“爸爸会”,老师在会上宣读了一个孩子的日记:“我的爸爸是一个好人:他要求妈妈辞去工作,专心致志地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而他则每天拼命地赚钱……我们之间没有时间交流,也没有话题可以谈论,因为他的眼里只有工作。在我看来,他只是一台高级的赚钱机器。”很多父亲都低头反思。
其实,工作并不完全等同于挣钱,即便挣钱也是必要的。让孩子知道人要工作,并不是坏事。曾经读到,托尔斯泰每次吃完饭,都会重复说“每个人都应该工作”,然后上楼写作去了,让我深有感触。问题在于,其一,父亲应该“工作”到和孩子没时间交流吗?其二,为什么妈妈不“工作”?
我在“工作”二字上加引号,因为它并不都是真的。“一台高级的赚钱机器”,算是不差的父亲了。有些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未必在做赚钱的工作,甚至未必在工作。很多男人只是以工作为借口,不做家务,不带孩子。他们中有些人在外面吃喝嫖赌,也要说成是为了工作搞关系。有些人整天失业在家,同样要老婆伺候。对于很多住家女人来说,不“工作”也不是真的,她们成天相夫教子,忙得筋疲力尽,但还得跟人说自己没工作。
如果说这样对女人不公平,舆论多半不感兴趣。但是,现在换了一个角度来说,就让很多人紧张起来:无数研究表明,父亲陪伴成长的孩子更聪明。很多舆论把这个命题转化为“父亲更重要”,这是偷梁换柱。假如你身体中缺少维生素D,医生让你补上,你不能得出结论说,维生素D比维生素C更重要。准确地说,母亲无可替代,但父亲的归位很重要。在父母都在的家庭,父亲也要做家务,也要陪孩子读书,陪孩子做游戏,孩子眼中才是一个正常的世界。正常世界里成长的孩子,理应更健康和聪明一些。
这些研究有望让一些不工作也不管孩子的父亲转变观念,分担一些妻子的辛劳。对于电视节目中的名人爸爸和其他“高级的赚钱机器”来说,也可以让他们重新思考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少赚点钱也许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或者说,他们面临短期投资(眼下的收入)和长期投资(孩子的未来)的选择,不难做出明智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更多的父亲只是一台“普通的赚钱机器”,像李湘那样会挣钱的母亲也是少数。他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多赚和少赚,而是必须要去赚;他们不能选择长期投资(回家陪孩子),只能每天辛苦去挣生活费。
根据一份官方数据,中国男女收入差异很大,城市里女人只能挣到男人的七成,农村女人只能挣到男人的五成。这样一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如果非得有人在家照顾孩子的话,理性的抉择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要让男人多回家陪孩子,就应该让女人也有工作,而且得到和男子相同水平的薪酬,甚至让更多女人也有机会成为“高级的赚钱机器”。这既要求改变观念,也要求改变相应的社会环境和相关法律。
比如,女人在休满足够的生育假之后,重新回到公司上班,之前的位子是否还在?升职的空间是否依然?相应地,男人是否可以有更多的陪产假?在挪威,女人生孩子,男人可以有九个月的全薪假期。在法国,男人带薪与不带薪的全部陪产假期,加起来可以长达三年。
果真如此,男人可能会失去一些特权,却迎来一个更平等的世界和更加温馨的家庭。在这样的世界和家庭中,他陪着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