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程作业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ylodi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标准的细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力求做到从儿童的自身出发,进行开放型教学。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并研究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世界。让儿童的课程生活真正是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并促进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如果老师只想靠课堂上的讲授和课内的一些模拟实践来达成这些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老师们根据孩子和学校实际所设置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特色作业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的设置,是连接孩子与家长的亲情桥梁
  在教育方针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今天,“德为先”依然是一句挂在嘴上的口号。江总书记曾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以及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无不把德育作为治国的基石。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利益的今天,又有多少家长把孩子的德育作为重中之重在培养。只有我们这些还在教品德课的有责任的老师们,才把它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而品德作业就有着间接的作用。
  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温暖的家》中主题三、“我懂事了”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出: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前面学习过“爸爸妈妈抚育我”后,孩子们都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感受到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因此在学习完这课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要求:结合自己家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帮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经过一阵讨论和思考,孩子们拟出了这样的一些计划:每个周末,我要为爸爸妈妈抄一个我最拿手的菜;每天做好作业后,我要给妈妈敲背5分钟;我要亲手做一张贺卡送给爸爸妈妈来谢谢他们;吃过晚饭后,我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削一个苹果给他们吃;我每天晚饭时帮爸爸妈妈盛饭;我要唱一支歌给爸爸妈妈听;每天爸爸妈妈回家,我都要给他们拿拖鞋。并送上一杯水给他们喝;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让他们帮忙了。我还要帮爸爸妈妈倒垃圾,取牛奶;我要好好学习,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一周后,大家一起来汇报交流。谈自己的做法,说说父母的反应。然后大家取长补短,互相鼓励,如何使自己的行动保持更持久。可想而知,这一次活动,对于那些平时被娇惯了的孩子,以及娇惯了孩子的父母们,是一种触动,也是一种革新。使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也贴近了孩子与父母的心。
  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的设置,是连接教师与家长的友谊桥梁
  福禄培尔曾经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特别是孩子的品行,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教师共同来塑造一个良好品格的人。这无疑对社会和家庭都是有益的。
  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不纯粹是课堂上老师只讲学生光听的填鸭式教学,也需要学生与家长的共同参与来完成。比如:以前教学中遇到与家庭、家长有关的内容,老师们也是一晃而过,没有认真与家长沟通,达成共同教育的实事。现在的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请一两位热心家长或一两个家庭到学校来,到班级来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完成这样的课程内容。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第一单元中“我长大了”一课时,除了让学生收集自己幼儿时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等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儿用品等。也请几位热心的家长到课堂上来参与教学活动,讲一讲自己孩子成长的事。这样不仅利于教学,也让家长体验到了与自己孩子共同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无形中让教师与家长建立起了友谊,利于家长与老师的直接交流与合作。让这两个原本独立的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而走在—起。
  三、《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作业的设置,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生活的互通桥梁
  人从出生到死那一刻,都得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生活复杂得永远说不清,道不明,可对于儿童来说,生活简单得如一首歌,一朵小花,一片绿叶,一只小动物。不管你是住在乡村还是城市,也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最后你都得在社会生活中寻求生存。所以从小学开始就教给学生一定的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知识和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设计是以儿童生活的四个价值纬度: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为课程的基本框架来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则是以“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6大主题,即按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为课程框架来确定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这两门课程标准中都设计了使儿童能置身于他们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社会、文化因素,引导他们在各种环境因素、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品质。
  因此老师在教学中或教学后布置这些活动或主题的作业时,需要儿童作为主体参与其中,要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结论。学习过程是儿童用参与“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感受、体验、领悟与表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关照下学做事。真正做到与实际生活接轨,这才是我们品德课程作业设置的价值体现。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龙山小学校)
  (责任编校:辛攀)
其他文献
康定中学学校文化渊源于刘文辉将军和费孝通先生。  刘文辉(1894~1976),四川大邑人,爱国将领,民国四川省、西康省主席,新中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主政西康时,大办实业、兴办教育,奠定了康巴地区现代教育的基础。1939年3月,刘文辉创办了康巴藏区第一所高级中学——康定中学。刘文辉是实力经边的代表人物,作为康中的创立者,他的思想成为康中“实”文化的历史坐标与文脉渊源。  费孝通
期刊
目前,开始于2001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已暂停。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一些省份已意识到盲目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同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举措一:暂停撤点并校——部分地方恢复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浙江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有关部门正在制定《2013-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而早在今年4月份,重庆就要求今年各区县政府暂停撤销或合并小学及教学点。今后撤并村小必须听取各方
期刊
一次,我执教一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小背篓》。我采用老一套的方法——听音乐,听教师讲解,悟音乐情绪,悟音乐内涵。可是上完课之后,我觉得虽然最终学生的思维被我打开了,但这节课是沉闷的,枯燥的,没有多少音乐性的,同以往的音乐课堂没有多少区别——枯燥、无味。听课的老师说:“我感觉这节课像是在上语文课。三年级的孩子,你总是让他们去感悟、感悟,你有没有什么辅助手段,他们有这个能力吗?”是的,我也有此感觉
期刊
2001年,为了优化中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决定》第13条具体内容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
期刊
近日,我读了《中国教师报》山东省临沂十二中王立华老师的《关键一跃:班主任日常成长质量的追寻顶点》一文,感触颇深,细细思量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王老师对何为关键一跃?通过“有效的”收费策略案例展开了系统、专业的分析。我对其中班主任日常成长能力的缺失中提到的“缺乏寻求专业帮助的能力”有了新收获。班主任要具备寻求专业帮助的能力,应该留意并积累任何可能提供专业帮助的资源,如专业机构、网
期刊
近年来,我校牢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要求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我们把德育工作的宗旨定位于做人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引导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将来的工作、生活、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在生源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学校制订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德育方案,让学生在科学的管理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教育。全体教职工也不断提高
期刊
在收入分配重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教师实行绩效工资),相当多的中小学班主任整天陷于班级管理事务(不然就不管,想被动“下课”),胡子眉毛一把抓,常常是“5+2”和“黑+白”的忘我工作,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这是为什么?一句话,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找准班主任工作的着力点!下面我结合本校实际和读书的一点心得体会以及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经验。谈谈怎样抓住班级管理的着力点,与广大同行交流。  (一)锁定目标,制定计划—
期刊
“十年撤点并校后,我国的小学生辍学率倒退回十年前?”2012年11月,这个数字引起全国关注。  它来自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教育部随即澄清,近年来城镇化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学者使用原有的辍学率计算方法,得出数据并不准确。但过度“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已引起教育界忧思。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后,是否会走上恢复村小之路?我国农村的教育格局又该走向何方?  辍学之痛:
期刊
学校在思考如何运用有效资源打造强势品牌时,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强势品牌的内核是什么?”,二是从资源的视角看,强势品牌是怎样有效运用资源的?三是面对丰富的各种资源,学校又该如何把它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有效资源?  一、强势品牌的主要特质  一般来讲,学校的教育会在学生、家长等社会公众心目中投下印象。这个印象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从品牌的角度来看,这类印象清晰的学校,属于强势的品牌;另一类印象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金秋九月,莘莘初三学子满怀美好憧憬步入高一,但时隔不久校园内便不间断地发出不和谐声音,学生反映到:上课听不懂;听课没问题但作业不会做;累得要命作业还做不完;考试分数低,越考越没信心;高中同学关系复杂,高中老师不如初中老师等。部分老师抱怨之声不断:高一新生不会听课,不会学习;高一新生学习态度欠佳,学习习惯不好。部分家长也愤愤不平:我的孩子怎么了,初中成绩那么好,上了高一怎么分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