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学校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为了优化中国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决定》第13条具体内容为: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这一决定,在教育界被简称为“布局调整”,在民间,则被简称为“撤点并校”。撤点并校的初衷无疑是好的,一方面,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非常少,另一方面,相对贫乏的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村的很多小孩无法接受基本正常的教育。政策实施后,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对于提高农村整体教育水平有显著作用。
  《决定》公布以后,各地区就开始逐年推行合并农村小学的措施。“撤点并校”的“点”指的是教学点,“校”是指完小。在具有政策依据后,“撤点并校”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农村小学消失加剧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成;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过1/4。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与此同时,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到2009年,全国农村小学已经减少278836所,全国小学减少了348656所,一天减少学校农村小学所占比例高达80%。这种消失速度远远超越了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农村学校的发展速度。
  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因为入学适龄儿童减少的原因,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对农村的教育资源进行调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1998年至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从1998年至2007年这十年之间,全国小学撤点并校减少比例达47.5%,在校学生人数减少达3389.8万人,减少比例24.3%。如下图所示:
  由上表可看出,学校减少力度比人口减少的力度大了一倍。在这撤并过程中,影响最大,撤并力度最大的是贫困山区的小学,为孩子、父母造成了重大的不便。许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在响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时,重点在“撤点并校”,而往往忽略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
  而在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调整工作。许多县教育部门撤并小学及教学点,尤其在一些山区,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撤了近1/2至2/3的教学点及完小,这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辍学突增
  从积极意义上说,撤点并校,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教师不愿意去的学校撤掉,集中到县镇办学,提高所有学校的办学质量。通过撤点并校,解决农村地区学生的义务教育问题,相对于就近办好每个学校,整体提高农村各地学校教育水平来说,是更容易操作的事。
  同时,撤点并校使这些适龄儿童只能远离家乡,寄宿求学。一些地区在布局调整时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分布、学生密度和地理环境等问题,盲目撤减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路途较远,而且存在危险。同时一些家庭难以承担寄宿产生的各种费用,导致农村小学学生的辍学率加剧。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08年对山西、河南、四川、江西、云南、广西等地23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中部省区每学期增加657.3元,西部省区为每学期787.8元。
  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河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韩清林调研,1991年,全国小学辍学生303.23万人、辍学率24.77‰;此后辍学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辍学生减少到62万人,辍学率降到4.58‰。但2008年辍学人数回升到63.25万人,2009年92.64万人,2010年82.83万人,201 1年88.33万人,年辍学率分别为5.99‰、8.97‰、8.22‰、8.89‰,这与1997年至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小学辍学率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0多年来,小学生辍学率都没有高于1%的国家控制线,特别是近年来,小学五年巩固率一直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小学控辍保学的措施是成功的”。“但由于我国学生基数较大,辍学问题仍需得到长期关注。”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刘善槐认为,因为农村撤并的主要是村小和教学点,它们恰恰在交通最不便的地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徒步上学,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路途中的安全隐患。一旦上学距离超出了一定的范围,而学校的宿舍建设与管理未能跟上,家长往往会让其辍学,直到其年龄能够承受该距离,才可能让其重新回到学校。
  上学路拉长
  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对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据有关研究,我国小学辍学率在1990年2000年间大幅下降,2001年2006年处于波动期,但2007年后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的5.99‰升到2011年的8.22‰,这意味着每年约有80-90万农村小学生辍学。造成辍学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就是持续撤并农村小学教学点。
  除了显性的辍学,农村学生还存在大量隐性失学。包括到校率低、推迟入学年龄,以及由于上学路途遥远导致学生筋疲力尽,上课效率和学习效果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低下。
  农村地区实行集中办学后,发展寄宿制学校是解决学生上学远的主要措施。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比例为39.8%,初中生的寄宿比例达到61.6%。但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由于普遍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教师等,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由于学生幼小,大量农村家长不得不进城陪读。该报告显示,农村学生中家长陪读的比例平均为22.7%,重庆小学陪读的比例高达38.4%。年轻母亲进城陪读,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一些农村孩子在新环境中反而“学坏”。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认为,农村学校布局是一项系统工程,绝不是撤并学校那么简单。仅就学校撤并来说,就涉及被撤并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重新分配、撤并后学校资产的处置与使用、学生上学交通工具的配置与安排、学生住宿与食宿问题的解决等。同时,学校还涉及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诸多事宜。因此,要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农村学校布局,把学校撤并与农村幼儿园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校车工程、农村教师安置工程等结合起来,保障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合法权益,使学校布局调整真正成为农民的民生工程和福利工程。
  编者语:随着国家叫停撤点并校,对农村学校重新布局和规划,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及未来城市化增长率估计值,到2050年,中国仍将有6亿农村人口。这些走不出大山的人,如果没有特别的关注,就将失去教育机会,形成“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
  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中国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在2011年已达到0.3949,正在逼近0.4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在收入最低的后20%样本农户中,务农户占比高达82.5%。农村教育资源配备的关注点应该是农村后20%的边缘化群体,而不是忽视或抛弃他们。我们要做的,不是冷漠和旁观,而是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一所学校。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语文?叶圣陶先生在给《誉滕万林》信中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可见对于语文来说,口头和书面是同样重要的。具体地说,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又把语文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大基础能力。而当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要加强职校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母语课程,语文学习是逐渐积淀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形成的自觉化行为
期刊
1988年,21岁的朴航瑛从师范毕业参加工作。1995年,朴航瑛风华正茂,不幸却向她逼近。当时,她被检查出肿瘤,一个月内连做两次大手术。第二次手术后,朴航瑛无意中得知自己得的是“癌症”,而且丧失了怀孕生子的能力。朴航瑛先后做了八次化疗。家人无私的爱,让她战胜了病魔,坚强地活了下来。面对残酷的现实,生命的“长度”变短了,如何让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句诗: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
期刊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表现与交流感情和思想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声乐又是音乐的最原始形式。  一、正确呼吸的重要性  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没有良好的方法来控制和利用气息,就不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应当充分重视歌唱的气息,因为它为自由的发声活动打下了
期刊
【策划人语】  “村村有学校”,这曾经是举全民之力而一度实现的伟大教育目标,也是乡村文化传承之光始终不熄的人文景观。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由此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2001年起,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撤点并校。于是,大量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一夜之间被撤销,
期刊
管理故事:狮子爱上了农夫的女儿,向她求婚。农夫不忍将女儿许配给野兽,但又惧怕狮子,一时无法拒绝,于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计。狮子再次来请求农夫时,他便说,他认为狮子娶自己的女儿很适合,但狮子必须先拔去牙齿,剁掉爪子,否则不能把女儿嫁给他,因为姑娘惧怕这些东西。狮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窍,很轻易地接受了农夫的要求。从此,那农夫就瞧不起狮子,毫不惧怕他。狮子再来时,农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绑起来。  寓意:这
期刊
笔者参加工作20多年,一直从事农村中学教育教学工作。亲身经历和目睹了农村中学生流失的潮起潮落,大致归纳为四种原因:自动之流失即经济困难引起的流失、环境之流失即入学高峰期的流失、厌学之流失、引诱之流失。学生流失固然有其自身原因,也与家长观念、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但教师的影响是学生流失不可忽视的潜在因素。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捷  经济的腾飞,贫富差距加大,
期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出,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就近上学的关系。  “这应该是当前撤点并校工作的总的指导原则。我认为这抓到了关键,各地要落实好总理的要求,要做好布局调整,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益阳市委组织部部长彭爱华说。  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的中小学撤点并校,曾被认为是合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近些
期刊
康定中学学校文化渊源于刘文辉将军和费孝通先生。  刘文辉(1894~1976),四川大邑人,爱国将领,民国四川省、西康省主席,新中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主政西康时,大办实业、兴办教育,奠定了康巴地区现代教育的基础。1939年3月,刘文辉创办了康巴藏区第一所高级中学——康定中学。刘文辉是实力经边的代表人物,作为康中的创立者,他的思想成为康中“实”文化的历史坐标与文脉渊源。  费孝通
期刊
目前,开始于2001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已暂停。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一些省份已意识到盲目撤并带来的突出问题,同时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  举措一:暂停撤点并校——部分地方恢复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浙江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有关部门正在制定《2013-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布局专项规划》。而早在今年4月份,重庆就要求今年各区县政府暂停撤销或合并小学及教学点。今后撤并村小必须听取各方
期刊
一次,我执教一节小学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小背篓》。我采用老一套的方法——听音乐,听教师讲解,悟音乐情绪,悟音乐内涵。可是上完课之后,我觉得虽然最终学生的思维被我打开了,但这节课是沉闷的,枯燥的,没有多少音乐性的,同以往的音乐课堂没有多少区别——枯燥、无味。听课的老师说:“我感觉这节课像是在上语文课。三年级的孩子,你总是让他们去感悟、感悟,你有没有什么辅助手段,他们有这个能力吗?”是的,我也有此感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