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分析影响急诊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急诊行心肺复苏(CPR)抢救的106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PR最终是否成功将全部患者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对比影响两组患者各项CPR成功的主要因素差异。结果 106例老年患者中CPR抢救成功率为28.30%;两组在是否除颤、抢救地点及时间、抢救半径、气管是否插管以及病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 老年患者CPR的成功率偏低,在各项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基础早期识别心搏骤停、尽早气管插管、尽早实施CPR、尽早电击以及急救意识全社会化普及是提高老年患者CPR成功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老年 急诊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94-02
心脏骤停是急诊ICU监护病房中的一种常见危急状况[1]。心肺复苏(CPR)是一项最基本的急救技术,是临床上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2]。老年人因其各项脏器代偿功能衰退,且合并有多种全身性慢性疾病,从而增加了其CPR成功的难度。为提高老年患者CPR的成功率,我院对以往行CPR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出可影响CPR成功的几项主要因素,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抢救室2011年6月至2014年02月间行CPR抢救的106例老年患者资料,全部患者中男77例,女29例;年龄为60~92岁,平均71.03±10.62岁。本次研究中入选标准为:患者年龄≥60岁;于院外或者急诊室发生心脏呼吸骤停而行CPR抢救,后转急诊抢救室继续行CPR抢救的;于急诊观察室留观期内发生心脏呼吸骤停而行CPR的。本次入组患者中均排除:在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超过30min,患者家属放弃CPR,或CPR过程中家属对电击除颤、深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CPR抢救措施不予配合的,CPR抢救过程中家属意愿终止抢救的,院前、院内发生不可逆死亡体征例如见尸僵、尸斑的。
1.2 方法
1.2.1 心脏呼吸骤停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的诊断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骤然丧失意识或出现抽搐;心音与主动脉的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发散扩大;心电监视器显示心跳停止,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心电活动心室静止。
1.2.2 CPR方法
依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实施[3],采取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及早电除颤、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开放气道、球囊辅助通气、尽早气管插管、机械正压通气等;头部给予脱水、低温等保护复苏脑组织。CPR开始后10 min内视病情应用碳酸氢钠;针对原发病给予积极治疗。全部患者均给予严密的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适时行血气分析及血液生化检查。CPR抢救持续60 min后,患者如依然未见自主循环则停止CPR。CPR成功的患者视其抢救后的生命体征、病因病情给予进一步高级复苏与生命支持等相关治疗。
1.2.3 分组方法
CPR抢救成功判断标准为:患者心电图表明心跳恢复且节律基本规则,有自主呼吸,可探及周围动脉的搏动,颜面、指甲、口唇的青紫色消退转为红润,在自主心律或者起搏心律下心脏将血压维持在≥90/60mmHg水平,或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Hg及以上,瞳孔由散大变小、眼球有活动、出现睫毛反射并对光有反射。复苏失败标准为:采取各项CPR措施抢救60min后,依然未见自主循环的终止CPR。根据上述标准评估本次入选的全部106例老年患者,以CPR成功的作为成功组,以CPR失败的作为失败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討论
呼吸、心跳骤停在临床上属于最为危重的紧急情况,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一项最主要措施[4]。心跳呼吸骤停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引发脑及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进而引致死亡[5]。目前CPR急救的对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心跳骤停患者当中,还应扩展到即将发展至心搏骤停以及复苏后仍遗留综合征的患者当中[6-7]。我国老年患者的CPR成功率偏低,可能与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代偿功能减低,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差相关。
心跳骤停10s时患者意识丧失,骤停1min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开始逐渐停止,3min后开始发生脑水肿,6min后则发生不可逆性的脑损伤。4min 内行CPR成功率约为50%左右,4~6min内行CPR的成功率约为10%;超过6min再行CRP则成功率仅有4%左右。因此CPR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施救时间,及时行CPR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随着时间推移复苏成功率也会逐步降低。老年患者的急救半径对抢救具有重要影响,当抢救半径小于6m则CPR成功率明显升高,因此须缩短急救的半径及时间。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院内及ICU内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的CPR成功率可达50%以上[8]。院内CPR由专业医务人员施救,具有良好的操作准确性及抢救意识,因此加强急救知识与CPR技术要点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了解程度,使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现场的非职业医务人员也能够于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行CPR紧急抢救,对于提高CPR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CPR药物以肾上腺素为主[9],CPR过程中使用肾上腺素能够提升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加强心血管的紧张程度,促进自主循环的恢复。老年患者的CPR过程中肾上腺素的应用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后可能导致心内膜的下血管发生收缩,致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加大心肌耗氧量,使得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重,提高了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病死的发生率[10]。因此在CPR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肾上腺素避免过量应用引发的风险。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以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心血管疾病是引发呼吸心跳骤停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大部分心肌梗死与终末期的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室颤及心源性休克引发心跳骤停,如能够于发现室颤后即行除颤抢救,常可挽救患者于生命边缘。非心源性的心血管疾病中以脑血管病为主,多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中枢神经受损,患者长时间内处于昏迷的状态下,易继发营养不良或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呼吸或心跳骤停。因此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也是影响CPR成功的一项主要因素。及早除颤是患者心跳骤停后能够存活的主要因素,心跳骤停后易发生室颤,电击除颤则是治疗室颤的一项最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CPR成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及早行CPR、及早除颤、及早行气管插管是老年患者CPR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结果充分的论证了这一点,因此在老年患者的CPR抢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至上述几项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许志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62-2263.
[2]徐靖华,刘建光,苏维广.急诊科18例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04-205.
[3] Mary Fran Hazinski, Leon Chameides,Robin Hemphill, et al.Guidelines CPR ECC 2010.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4]翟荣慧.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4):285-287.
[5]赵小英.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3):93-94.
[6]伍凌.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61-163.
[7]李雄杰,胡赛,黄艳.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9,8(7):415-416.
[8]Herlitz J,Bang A,Gunnarsson J,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alive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i:change in outcome over 20 years in the community of Goteborg,Sweden[J].Heart,2003,89(1):25-30.
[9]Herlitz J,Bang A,Alsen B,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amo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 hospit al cardiac arrest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val between collapse and start of CPR[J].Resuscitation,2002,53(1):21-22.
[10]Han K,Cao W,Che J,et al.First line chemotherapy with weekly docetaxel and cispla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ulticenter phase Ⅱstudy[J].J Thorac Oncol,2009,4(4):512-513.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老年 急诊
【中图分类号】 R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394-02
心脏骤停是急诊ICU监护病房中的一种常见危急状况[1]。心肺复苏(CPR)是一项最基本的急救技术,是临床上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唯一手段[2]。老年人因其各项脏器代偿功能衰退,且合并有多种全身性慢性疾病,从而增加了其CPR成功的难度。为提高老年患者CPR的成功率,我院对以往行CPR的老年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出可影响CPR成功的几项主要因素,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科抢救室2011年6月至2014年02月间行CPR抢救的106例老年患者资料,全部患者中男77例,女29例;年龄为60~92岁,平均71.03±10.62岁。本次研究中入选标准为:患者年龄≥60岁;于院外或者急诊室发生心脏呼吸骤停而行CPR抢救,后转急诊抢救室继续行CPR抢救的;于急诊观察室留观期内发生心脏呼吸骤停而行CPR的。本次入组患者中均排除:在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超过30min,患者家属放弃CPR,或CPR过程中家属对电击除颤、深静脉穿刺、气管插管等CPR抢救措施不予配合的,CPR抢救过程中家属意愿终止抢救的,院前、院内发生不可逆死亡体征例如见尸僵、尸斑的。
1.2 方法
1.2.1 心脏呼吸骤停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诊断标准的诊断为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骤然丧失意识或出现抽搐;心音与主动脉的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瞳孔发散扩大;心电监视器显示心跳停止,包括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脉性心电活动心室静止。
1.2.2 CPR方法
依据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实施[3],采取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及早电除颤、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开放气道、球囊辅助通气、尽早气管插管、机械正压通气等;头部给予脱水、低温等保护复苏脑组织。CPR开始后10 min内视病情应用碳酸氢钠;针对原发病给予积极治疗。全部患者均给予严密的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适时行血气分析及血液生化检查。CPR抢救持续60 min后,患者如依然未见自主循环则停止CPR。CPR成功的患者视其抢救后的生命体征、病因病情给予进一步高级复苏与生命支持等相关治疗。
1.2.3 分组方法
CPR抢救成功判断标准为:患者心电图表明心跳恢复且节律基本规则,有自主呼吸,可探及周围动脉的搏动,颜面、指甲、口唇的青紫色消退转为红润,在自主心律或者起搏心律下心脏将血压维持在≥90/60mmHg水平,或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mmHg及以上,瞳孔由散大变小、眼球有活动、出现睫毛反射并对光有反射。复苏失败标准为:采取各项CPR措施抢救60min后,依然未见自主循环的终止CPR。根据上述标准评估本次入选的全部106例老年患者,以CPR成功的作为成功组,以CPR失败的作为失败组,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討论
呼吸、心跳骤停在临床上属于最为危重的紧急情况,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一项最主要措施[4]。心跳呼吸骤停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可引发脑及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性损伤,进而引致死亡[5]。目前CPR急救的对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心跳骤停患者当中,还应扩展到即将发展至心搏骤停以及复苏后仍遗留综合征的患者当中[6-7]。我国老年患者的CPR成功率偏低,可能与老年患者的器官功能衰退、代偿功能减低,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差相关。
心跳骤停10s时患者意识丧失,骤停1min后患者的自主呼吸开始逐渐停止,3min后开始发生脑水肿,6min后则发生不可逆性的脑损伤。4min 内行CPR成功率约为50%左右,4~6min内行CPR的成功率约为10%;超过6min再行CRP则成功率仅有4%左右。因此CPR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施救时间,及时行CPR可有效提高成功率。随着时间推移复苏成功率也会逐步降低。老年患者的急救半径对抢救具有重要影响,当抢救半径小于6m则CPR成功率明显升高,因此须缩短急救的半径及时间。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院内及ICU内发生的心跳呼吸骤停的CPR成功率可达50%以上[8]。院内CPR由专业医务人员施救,具有良好的操作准确性及抢救意识,因此加强急救知识与CPR技术要点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了解程度,使院外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现场的非职业医务人员也能够于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行CPR紧急抢救,对于提高CPR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CPR药物以肾上腺素为主[9],CPR过程中使用肾上腺素能够提升冠状动脉的血液流量,加强心血管的紧张程度,促进自主循环的恢复。老年患者的CPR过程中肾上腺素的应用量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素后可能导致心内膜的下血管发生收缩,致使血流动力学恶化,加大心肌耗氧量,使得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重,提高了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病死的发生率[10]。因此在CPR过程中应合理应用肾上腺素避免过量应用引发的风险。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以内分泌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心血管疾病是引发呼吸心跳骤停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大部分心肌梗死与终末期的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室颤及心源性休克引发心跳骤停,如能够于发现室颤后即行除颤抢救,常可挽救患者于生命边缘。非心源性的心血管疾病中以脑血管病为主,多为高血压性脑出血,脑中枢神经受损,患者长时间内处于昏迷的状态下,易继发营养不良或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呼吸或心跳骤停。因此老年患者合并多种慢性疾病也是影响CPR成功的一项主要因素。及早除颤是患者心跳骤停后能够存活的主要因素,心跳骤停后易发生室颤,电击除颤则是治疗室颤的一项最有效方法。 綜上所述,老年患者CPR成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及早行CPR、及早除颤、及早行气管插管是老年患者CPR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结果充分的论证了这一点,因此在老年患者的CPR抢救过程中应充分注意至上述几项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许志魏.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心肺复苏成功因素相关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262-2263.
[2]徐靖华,刘建光,苏维广.急诊科18例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04-205.
[3] Mary Fran Hazinski, Leon Chameides,Robin Hemphill, et al.Guidelines CPR ECC 2010.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4]翟荣慧.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0(4):285-287.
[5]赵小英.影响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3):93-94.
[6]伍凌.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2):161-163.
[7]李雄杰,胡赛,黄艳.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9,8(7):415-416.
[8]Herlitz J,Bang A,Gunnarsson J,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alive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i:change in outcome over 20 years in the community of Goteborg,Sweden[J].Heart,2003,89(1):25-30.
[9]Herlitz J,Bang A,Alsen B,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among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 hospit al cardiac arrest in relation to the interval between collapse and start of CPR[J].Resuscitation,2002,53(1):21-22.
[10]Han K,Cao W,Che J,et al.First line chemotherapy with weekly docetaxel and cispla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ulticenter phase Ⅱstudy[J].J Thorac Oncol,2009,4(4):512-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