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伦理教育的思辨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国内关于设计伦理及其教育问题的讨论时常出现,大家都关注到现代艺术设计因为伦理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现代艺术设计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思索,不能总是从“人机”的角度上去思考主体和造物之间的相互适合的关系,应该从设计伦理这样更高层次的维度去引导艺术设计的发展。而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也需把设计伦理教育融贯其中,不仅要构建设计伦理教育的课程体系,还应建立培育具有良好设计伦理价值观和设计道德意识的年轻一代设计师的培养机制。
  一、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伦理教育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学科只是专注于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艺术设计教育主要还是以“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方法论”、“设计美学”以及与各个门类相关课程为主干的教学体系。在课程教学中,绝大部分还只是注重于艺术设计的技巧、方法与思维的培养,针对“艺术设计伦理学”的课程并没有涵盖于其内,关于艺术设计伦理教育的体系框架更是没有。
  教师在教学中也只是着注于为学生讲解消费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实用主义和审美原则,对于设计伦理的思考、设计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对薄弱。这也就造成艺术设计完全被消费文化所操纵,反映到学生的设计作品上,体现出只是关注物质而忽视精神的表现和文化的探索。这样完全市场化的教育最终培养的学生思想中伦理道德的意识淡薄,许多年轻设计师的设计目的仅仅是为了推动消费从而获利,设计中伦理道德意识几乎完全被忽视。
  再者,审视当下国内围绕设计伦理及其教育的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以说是相对比较薄弱。相关理论的研究多是围绕“以人为本”、“绿色设计”等口号式的主题展开,流于空泛,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对实践产生较大影响。所以面对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开展设计伦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其教育实践。
  二、设计伦理教育回归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但是伦理缺失下的艺术设计只会无限刺激人类的“物质欲望”,无休止的物欲追求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最终与人的生存发展背道而驰,也导致人类整体道德水平的滑坡。因此,当下艺术设计更需要从用伦理的视角来观照,要追求伦理境界,在设计造物中体现精神意蕴,渗透伦理内涵。
  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当前高校的培养目标不但要从培养适应市场的应用型人才角度出发,还要以推动人、自然、社会之间协调发展为己任,加强社会、人文、生态等方面学科的渗透,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人类共同的发展而设计,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培养具备鲜明的是非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设计人才。
  设计伦理应该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构建设计伦理课程体系来平衡和协调人、社会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的价值标准,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并进行创造,探讨和研究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艺术设计教育者也应由过去单纯的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传授者向信息资源的调配者和引导者转变。将设计伦理学的内容列入艺术设计教育中,把伦理性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态度、设计思想、设计理念。让设计伦理观念真正成为学生专业思想中的自觉意识,并在其指引下寻求有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三、设计伦理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
  从国内来看,设计伦理的专业教育尚处在探索阶段,相关的实践经验也比较欠缺,很多设计伦理课程的建设仍处在思想性的操作层面上。但我们可以参照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不是把设计伦理作为一个纯思想性的东西来建设,而是一个可操作的、制度性的东西来建设。所以,设计伦理的教育我们可以从理论研究、课程体系、相关的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进行发展。
  (一)构建课程体系。参照小威廉姆斯·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模体理论可以建立设计伦理学科的课程体系组织结构,主要应包括:学科脉络、价值意义、学科本质、学科原理、实践应用、反思与批判、未来发展等主体部分,在此基础上再细分出具体的分支结构。
  (二)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伦理教学除了以专门的设计伦理课程开设外尤其应注重设计伦理的实践性。通过专业设计课程中实际案例的分析讲解,将学习和设计现实、学生兴趣和思考判断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设计伦理意识。
  1.设计思维中具有设计伦理意识。设计意识不仅是设计师对外界事物的感悟,更是其从心得发现向设计行动转化的心理活动。所以,有必要将设计伦理意识纳入到设计教育中去,强化学生的设计伦理意识,让设计伦理意识真正成为他们设计工作中自觉的组成部分。
  2.设计伦理成为设计理念。采用设计伦理与设计理念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具备具有伦理观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关照到人与物、人与自然、物与物以及使用人的心理感受,从而使设计创造的过程成为社会责任传递的过程,使设计使用的过程成为社会责任感化教育的过程。
  3.设计伦理作为设计技能。将设计伦理作为一种设计的“技能”并不是具体的设计章法,引导学生以设计伦理的角度审视人、自然、社会等与人造物之间存在的不和谐问题,并以适宜手段进行合理设计与处理,不仅要顺应自然法则,而且还要顺应人的社会行为规范。
其他文献
一、数学概念的丰富化是增长基础知识的前提  数学概念的丰富化,首先表现在数学概念数量增多。低年级时,每个单元接触的数学概念并不多,但到了高年级,有时一节课接触几个新概念。如《数的整除》这一单元,一下子就接触整除、约数、倍数、奇数、偶数、被某数整除的数的特征、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一连串的概念。  数学概念的丰富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内容广泛,起初
期刊
一、简述中国传统音乐  中国音乐源远流长,考古发现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的十六支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年历史。这是中国音乐文化起源的最好证物,随着中国历史的前进发展,中国音乐文化这块瑰宝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光彩。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特有方法、采取本民族特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
期刊
“老拐子”在生活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习语,就“老拐子”式的“恐吓教育”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我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在幼儿园中也普遍存在着“恐吓式的教育”。一开始我认为此种方法是绝对错误的,但随着自己对幼儿园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在我发现了教育理论与幼儿园十几间存在的矛盾而又微妙的关系。我将本文中结合“老拐子的故事”来谈一谈幼儿园中的“恐吓式教育”。  一、对于恐吓式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在幼儿园的硬
期刊
一、通过少先队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才华的多元智能平台  发展学生的智能,首先是要发现学生的智能。而要发现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尽情展示才华的舞台。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与人类从事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智能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什么是活动,活动即是一种关系,一种交往关系,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自然之间等各种
期刊
一、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消除学生恐惧作文的重要保证  当前学生普遍怕作文,一提到作文,脑子里立刻蹦出这样一类词语:难、苦恼、害怕等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学生有这种烦恼的呢?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规矩太多,条款太多。如,学生写《一件有趣的事》的作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分析题目,让他们了解这次作文要写什么。学生都知道写事。写什么事呢?“趣事”!于是,我就对同学们说:“其实,发生在我们
期刊
自主识字是指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人翁的态度,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运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和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自主识字能够改善学生的智能结构,增加识字量,提高在一定时间内的识字效率,从而尽早实现阅读。  一、引导自主入境,激发识字兴趣  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小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的活动创设一定的情境,
期刊
一、我国漆画的发展近况  以独立画面出现的中国现代漆画萌创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于上世纪60年代。这期间李芝卿、沈福文和雷圭元三个人推进了漆画艺术的发展,他们对漆画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创作探索,而且也拓展了漆画教育 ,并为之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中国现代漆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代漆画作为独立的艺术学科,它不像油画、雕塑、国画那样,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艺术教育、艺术理论、艺术机构体系,据了解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因此,教育转化后进生就成了班主任一项特别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从多年的工作中深切感受到关爱后进生的必要性,并从正确认识后进生,如何尊重、关爱后进生,抓
期刊
音乐是一门音响的艺术,也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探究音乐的起源,都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方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曾说过:“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首先表现出的是它的音响性,通过音响中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它的情感性  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当中,
期刊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面临新课程改革,除了接受有关培训,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涵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外,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渗透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实践新教法。那么,怎么样才能上好课程改革后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呢?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  从教材看,大学音乐鉴赏教材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