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理论,根据维果茨基游戏的理论探讨了游戏的起源,阐述了游戏的本质,介绍了游戏的价值。对我们当前小班幼儿教育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且他对游戏理论的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以后的幼教工作中起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评述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一直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人们在谈论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问题。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学者在探讨游戏的作用,关注着幼儿游戏的发展。
前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社会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其一生中,维果茨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给现代心理学注入了大量血液。而在维果茨基的心理学著作中,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理论,却给学前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了许多启示和经验。在这里,我将浅谈一下小班幼儿游戏教学理论。
一、幼儿游戏的起源认识
19世纪中期之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各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游戏,探讨游戏的本质。许多心理学家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游戏问题,他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儿童游戏出现的诱因是:当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时,游戏就发生了。3岁前儿童的典型行为方式是想要一件东西就必须立即得到,这种愿望不可能延迟满足,否则儿童就会大发脾气。3岁后,出现的愿望和需要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此愿望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渴望立即满足的愿望变成一种情感诱因,使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以一种想象的、虚幻的方式实现,即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游戏就为愿望的满足应运而生了。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就把它模仿迁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情感诱因。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情感,根源于他与成人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幼儿游戏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要看游戏是否与幼儿的发展和需要相吻合。幼儿游戏是符合儿童需要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幼儿的内心有自身的“教学大纲”,只有二者相吻合的时候,这种活动才成为可能。他认为游戏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小班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幼儿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能根据情境的意义去行动。游戏帮助小班幼儿把词作为一个符号来掌握,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物体和动作的意义去行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做不到,而只能用真实的物体作出真实的动作。正因为游戏与现实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使游戏成为幼儿早期完全受情境束缚的知觉与完全摆脱了现实情境束缚的思维之间的中介,小班幼儿通过想象来行动。
第二,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另一种水平。在游戏中,幼儿从中了解很多表现在未来将变成他真实的行动和道德的基本层次。在虚构游戏中遵循规则,幼儿比较能够了解社会的模式形态与期望,并且努力表现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维果茨基由此提出:受到特殊的鼓励去进行集体性游戏的儿童,在解决阐明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规则等社会问题时会变得更为熟练,尤其是当此社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在社会行为的控制中使用语言时,效果更是如此。幼儿在游戏中凭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都首先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更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导活动。
三、游戏规则对小班幼儿的制约
小班幼儿游戏最重要的特征是想象和规则,象征性游戏包含了行为规则,幼儿必须遵循,才能成功地进行游戏的情节。从早期到中期儿童游戏发展的轨迹,发现最明显的改变便是逐渐增加对规则的强调。维果茨基认为,当游戏的想象部分逐渐消失了以后,规则占了游戏的最重要部分,但是每一个游戏都有规则,都以隐密方式包含想象的成分,而且两种游戏因素都保留在发展的过程中,而在学龄前阶段的后期出现的游戏,几乎都是以规则为主的活动。因此,维果茨基强调指出,任何游戏只要有想象的情境,都有规则的存在。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在完全没有规则的想象情境中行动的。在游戏中,小班幼儿把自己的愿望和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联系起来, 即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 心甘情愿地服从于来自现实生活的规则,并放弃直接的冲动。”因此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行为的发展,小班幼儿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之中,从各种不同的游戏来制约幼儿的行为发展。
四、对小班幼儿教学中的特点
(一)树立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意识。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要以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让所有小班幼儿都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心里想着幼儿、尊重幼儿,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方法、内容的选择等过程中把对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放在首位, 并在教育活动中予以落实。只有真正树立起幼儿主体性的观念,才能切实把幼儿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放矢地选择活动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投入游戏教学活动。
(二)适应幼儿,发展幼儿。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与他的游戏理论紧密相连,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在选材或者在选取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盲目无头绪。游戏是在幼儿意识的广泛发展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时期内,它代表了小班幼儿的最高水平。
自然的才是最真的,作为“自然”的活动,游戏始终是小班幼儿的主体活动。维果斯基着重研究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关注幼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作用,这是有好处的。但是维果茨基太过注重角色游戏,这使得他的研究范围变得相对较窄,而且无形中强化了家长和教师的干预,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关键词】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评述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一直是一个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人们在谈论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时,总是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幼儿的游戏问题。游戏与幼儿教育的这种特殊关系,是幼儿教育区别于中小学教育的一个显著标志。所以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学者在探讨游戏的作用,关注着幼儿游戏的发展。
前苏联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社会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在其一生中,维果茨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给现代心理学注入了大量血液。而在维果茨基的心理学著作中,幼儿园教学中的游戏理论,却给学前理论与实践工作者带来了许多启示和经验。在这里,我将浅谈一下小班幼儿游戏教学理论。
一、幼儿游戏的起源认识
19世纪中期之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各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游戏,探讨游戏的本质。许多心理学家从文化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的游戏问题,他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儿童游戏出现的诱因是:当儿童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时,游戏就发生了。3岁前儿童的典型行为方式是想要一件东西就必须立即得到,这种愿望不可能延迟满足,否则儿童就会大发脾气。3岁后,出现的愿望和需要不能立即得到满足,此愿望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渴望立即满足的愿望变成一种情感诱因,使不能得到满足的愿望以一种想象的、虚幻的方式实现,即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以一种简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游戏就为愿望的满足应运而生了。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的活动,就把它模仿迁移到游戏中,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情感诱因。儿童在游戏中产生的情感,根源于他与成人的关系。
二、小班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幼儿游戏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要看游戏是否与幼儿的发展和需要相吻合。幼儿游戏是符合儿童需要的一种“教学”活动,但幼儿的内心有自身的“教学大纲”,只有二者相吻合的时候,这种活动才成为可能。他认为游戏对儿童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小班幼儿思维的发展。游戏使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使幼儿学会了不仅按照对物体和情境的直接知觉和当时影响去行动,而且能根据情境的意义去行动。游戏帮助小班幼儿把词作为一个符号来掌握,在游戏中幼儿能根据物体和动作的意义去行动。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做不到,而只能用真实的物体作出真实的动作。正因为游戏与现实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使游戏成为幼儿早期完全受情境束缚的知觉与完全摆脱了现实情境束缚的思维之间的中介,小班幼儿通过想象来行动。
第二,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认为游戏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另一种水平。在游戏中,幼儿从中了解很多表现在未来将变成他真实的行动和道德的基本层次。在虚构游戏中遵循规则,幼儿比较能够了解社会的模式形态与期望,并且努力表现出与之相符合的行为。维果茨基由此提出:受到特殊的鼓励去进行集体性游戏的儿童,在解决阐明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的规则等社会问题时会变得更为熟练,尤其是当此社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在社会行为的控制中使用语言时,效果更是如此。幼儿在游戏中凭借语言的功能,以角色为中介,了解、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变化,都首先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游戏活动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更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导活动。
三、游戏规则对小班幼儿的制约
小班幼儿游戏最重要的特征是想象和规则,象征性游戏包含了行为规则,幼儿必须遵循,才能成功地进行游戏的情节。从早期到中期儿童游戏发展的轨迹,发现最明显的改变便是逐渐增加对规则的强调。维果茨基认为,当游戏的想象部分逐渐消失了以后,规则占了游戏的最重要部分,但是每一个游戏都有规则,都以隐密方式包含想象的成分,而且两种游戏因素都保留在发展的过程中,而在学龄前阶段的后期出现的游戏,几乎都是以规则为主的活动。因此,维果茨基强调指出,任何游戏只要有想象的情境,都有规则的存在。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在完全没有规则的想象情境中行动的。在游戏中,小班幼儿把自己的愿望和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联系起来, 即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该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则联系起来, 心甘情愿地服从于来自现实生活的规则,并放弃直接的冲动。”因此游戏有助于幼儿意志行为的发展,小班幼儿最大的自制力产生于游戏之中,从各种不同的游戏来制约幼儿的行为发展。
四、对小班幼儿教学中的特点
(一)树立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意识。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要以幼儿作为游戏活动的主体,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取适合幼儿发展的游戏活动,让所有小班幼儿都能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获得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首先要心里想着幼儿、尊重幼儿,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方法、内容的选择等过程中把对幼儿主体性的教育放在首位, 并在教育活动中予以落实。只有真正树立起幼儿主体性的观念,才能切实把幼儿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放矢地选择活动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投入游戏教学活动。
(二)适应幼儿,发展幼儿。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与他的游戏理论紧密相连,给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在选材或者在选取活动时,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盲目无头绪。游戏是在幼儿意识的广泛发展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在一定时期内,它代表了小班幼儿的最高水平。
自然的才是最真的,作为“自然”的活动,游戏始终是小班幼儿的主体活动。维果斯基着重研究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游戏,关注幼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作用,这是有好处的。但是维果茨基太过注重角色游戏,这使得他的研究范围变得相对较窄,而且无形中强化了家长和教师的干预,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