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1月份,笔者连续近十天在多所农村小学参加常规集体备课及听课视导活动,有不少收获和困惑。当下,有一部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让人疑惑,如:上课前,教师忙搜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环节;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参与到热热闹闹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一个比一个高涨;到下课了,课桌上的教材还一直被闲置着,甚至有的把教材打入“冷宫”(抽屉)。这些教师为了实践诠释新理念,为了创意再造课堂,却没有坚守课堂的传统,没有守住课堂的本质,课堂被花哨的形式淹没了。这“一热一冷”现象,笔者看是教师没有把备课的时间放在研读教材上,没有用好教材。
小学数学常规课的最好教学资源是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表述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数学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书籍的习惯,激发学生从书中探求知识的兴趣。
要使教材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其指导数学教学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不能拿教材去照本宣科,也不能把它视为只是练习题汇编,到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书本去找练习题。为用好教材,让常规课堂教学行为落在实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使用教材时,对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数学教材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以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教师讲的例题及其格式,最好都和教材上的一致,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时,他们能感到十分亲切,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与其他年级不同,插图很多,因此,开始阅读教材的任务就是要让小朋友学会看图,掌握看图的方法。具体说来要会四个方面:
1.会看情境和插图,明确学习内容。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图1),教材先通过小猴吃水果的情境图,提出各种水果是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教材让学生经历从图形表征到动作表征,又从动作表征到符号表征,再从符号表征到语言表征的全过程。
2.会看主题图和提示语,明确思维过程。如:《认识钟表》一课(图2),首先教材通过妈妈叫小女孩起床的主题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要用钟表看时间。常用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这样的: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另一种是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7,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7时。在具体说明怎样认7时后,教材又通过钟面和电子表对照的方式,给出了3个让学生认一认。之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认整时的方法。
3.会看现实的问题情境,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教材一般以儿童化、简洁、概括的语言“图里有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希望通过这些步骤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图里有什么?”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来理解题意;“怎么解答?”包括对问题和信息的分析,以及确定、落实解答方案的过程;“解答正确吗?”实际上是反思、检验的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4.会看多种练习题的形式,明确练习题的要求。
到了二年级,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可以阅读教材的注解、说明、结语以及练习题的文字说明,必要时让学生复述,有个别难懂的词语,教师要加以解释,这样使学生逐步懂得看什么,怎样看,想什么,怎样想。
到了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采取边讲解边看教材的方法。如:《大数的认识》(图3),教材选取地球赤道长度,光的传播速度,地球和太阳的直径,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的数量,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睛组成,全球总人口数等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另外,教材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动态情境和实践活动,像小学生手拉手绕地球赤道3圈半的形象图;连环画方式展示小精灵画1亿个点所经历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想象3年2个月的长短体验1亿有多大。
到了高年级,可以选择若干内容由学生独立阅读,然后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抓住重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再作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阅读书本的能力。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要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提高要求。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数学课本上的定义、法则、公式以及结语,都是用十分简洁、概括的语言或符号表述的,并用人物对话形式的提示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阅读这些内容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综合,真正理解其所指的含意和内容,然后才能逐步掌握。
所有的结语要分情况理解。对于一些概念的定义,是多一字不必,少一字不可,就要“咬文嚼字”(尤其是高年级),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例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定义等。有的结语,只要学生能有自己的语言大致表述,关键在于运用,如分数四则的计算法则等,只要学生在计算时能正确运用就可以了。切忌学生在尚未理解时要他们去熟记,这样只能是死记硬背。
三、尽量使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本中的练习题
学生能否独立阅读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首要条件。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开始练习前,先复习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为练习做准备;接着要看懂练习的指导语,直接阅读练习题;最后独立解题。低年级则可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这种能力。
四、恰当地使用课本中的图表
数学课本中常有一些表格,如百数表、乘法口诀表、多位数数位顺序表等,这些表格可以让学生用来经常地练习,以形成熟练技巧。还有一些图表,要给学生说明其含意及作用,有些部分是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去感悟的。
小学数学教材在思想性、基础性、创新性、时代性、适切性等方面都日臻完善,就教学而言,现在和未来的课堂教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教师要上好小学数学常规课,就要用好教材,练好真功夫。教材,爱你没商量!
小学数学常规课的最好教学资源是教材。小学数学教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表述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数学教材,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书籍的习惯,激发学生从书中探求知识的兴趣。
要使教材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其指导数学教学的作用,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不能拿教材去照本宣科,也不能把它视为只是练习题汇编,到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书本去找练习题。为用好教材,让常规课堂教学行为落在实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使用教材时,对不同年级要有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数学教材主要以图画形式呈现,以简单的文字和符号表示信息和问题。教师讲的例题及其格式,最好都和教材上的一致,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时,他们能感到十分亲切,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与其他年级不同,插图很多,因此,开始阅读教材的任务就是要让小朋友学会看图,掌握看图的方法。具体说来要会四个方面:
1.会看情境和插图,明确学习内容。如:《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图1),教材先通过小猴吃水果的情境图,提出各种水果是多少的问题;再通过排一排、比一比,抽象出两个数的比较,认识比较的数学符号。教材让学生经历从图形表征到动作表征,又从动作表征到符号表征,再从符号表征到语言表征的全过程。
2.会看主题图和提示语,明确思维过程。如:《认识钟表》一课(图2),首先教材通过妈妈叫小女孩起床的主题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要用钟表看时间。常用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这样的: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就是7时。另一种是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7,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7时。在具体说明怎样认7时后,教材又通过钟面和电子表对照的方式,给出了3个让学生认一认。之后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概括认整时的方法。
3.会看现实的问题情境,明确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教材一般以儿童化、简洁、概括的语言“图里有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希望通过这些步骤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完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图里有什么?”实际就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来理解题意;“怎么解答?”包括对问题和信息的分析,以及确定、落实解答方案的过程;“解答正确吗?”实际上是反思、检验的过程,这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
4.会看多种练习题的形式,明确练习题的要求。
到了二年级,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可以阅读教材的注解、说明、结语以及练习题的文字说明,必要时让学生复述,有个别难懂的词语,教师要加以解释,这样使学生逐步懂得看什么,怎样看,想什么,怎样想。
到了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采取边讲解边看教材的方法。如:《大数的认识》(图3),教材选取地球赤道长度,光的传播速度,地球和太阳的直径,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的数量,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睛组成,全球总人口数等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大数。另外,教材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动态情境和实践活动,像小学生手拉手绕地球赤道3圈半的形象图;连环画方式展示小精灵画1亿个点所经历的时间,使学生通过想象3年2个月的长短体验1亿有多大。
到了高年级,可以选择若干内容由学生独立阅读,然后提出疑难问题共同讨论,最后教师抓住重点及不易理解的地方再作讲解,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阅读书本的能力。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课本,要从一年级开始,逐步提高要求。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数学课本上的定义、法则、公式以及结语,都是用十分简洁、概括的语言或符号表述的,并用人物对话形式的提示语,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阅读这些内容时,必须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综合,真正理解其所指的含意和内容,然后才能逐步掌握。
所有的结语要分情况理解。对于一些概念的定义,是多一字不必,少一字不可,就要“咬文嚼字”(尤其是高年级),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例如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定义等。有的结语,只要学生能有自己的语言大致表述,关键在于运用,如分数四则的计算法则等,只要学生在计算时能正确运用就可以了。切忌学生在尚未理解时要他们去熟记,这样只能是死记硬背。
三、尽量使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本中的练习题
学生能否独立阅读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的首要条件。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开始练习前,先复习课本中的有关内容,为练习做准备;接着要看懂练习的指导语,直接阅读练习题;最后独立解题。低年级则可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这种能力。
四、恰当地使用课本中的图表
数学课本中常有一些表格,如百数表、乘法口诀表、多位数数位顺序表等,这些表格可以让学生用来经常地练习,以形成熟练技巧。还有一些图表,要给学生说明其含意及作用,有些部分是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去感悟的。
小学数学教材在思想性、基础性、创新性、时代性、适切性等方面都日臻完善,就教学而言,现在和未来的课堂教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教师要上好小学数学常规课,就要用好教材,练好真功夫。教材,爱你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