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多角度深入挖掘语文教学内容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zjl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教师已不能完全把教学内容设置在书本之中,而应多方面、多领域去深入探索教学内容。要能够挖掘出文字背后的人文内涵,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创造性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深入挖掘
  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总让人有些力不从心,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表现都只能做到差强人意,要想上出一堂全身心投入的精彩课越发困难,为何?高年级的课文文章虽长然则内容简单,学生常常是一讀就懂,上课时如果只停留在浅表地剖析文章内容上,学生就无法进行深度学习,觉得索然无味、不感兴趣。所以,拿到一篇课文,到底要如何挖掘教学内容就成了大问题。
  王崧舟老师有言:“语文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这就有别于数学,它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从教学内容上看,部编版教材给教师留有的可发挥空间和弹性很大,假如教师的教学内容仅停留在书本范围,不努力去拓宽语文课堂边缘,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教学活动必然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也会收效甚微。那么,到底该如何合理地选取并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呢?我以部编版五年级教材为例,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转变解读视角,挖掘人文内涵
  如今,功利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冷漠,许多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语文课堂教学更要深度挖掘人文内涵,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作家总是借助物的塑造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挖掘这样的正确审美理念,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真善美的浸润。
  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我给每一位学生都发了一颗花生,让他们去观察、品尝,配以观看花生在泥土中生长的图片,从而去感受花生虽外表平凡、默默无闻,却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如花生般有用的、对他人有好处的人;又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时,我结合当今时代特征,给学生介绍我国目前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非凡成果和百年来在强国梦想激励下涌现出的大批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怀。我力求透过文本,让学生与生活实际、与社会现实相接轨,在课堂上挖掘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带领学生在文字的海洋中寻找到人文的光辉,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注重课堂延伸,挖掘生活体验
  在深入剖析学情的基础上,我愈发感到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教材知识的传授上,而要设法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要逐步让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有时是一部电影、有时是一本书、有时是一场比赛…… 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激起其他课程的兴趣,让学生的综合技能在课堂内外都得到施展。如在教学《遨游汉字王国》时,我推荐学生去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他们去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文化。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为了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有时我还会让学生回家动手实践。比如,在学习习作《介绍一种事物》时,有学生回家制作风筝、钱包等,在动手过程中理清材料、工具、制作步骤等,从而把制作过程写得更具体。除此之外,课外阅读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与课文有联系的作品、同一作者的作品我都会推荐给学生。如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我带学生一起阅读了《呼兰河传》,同他们一起走近萧红凄婉的童年,深度品味她在祖父园子里肆意享受的自由与快乐,与萧红同呼吸,共命运。在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冈》《红楼春趣》这些名著节选时,可以推荐学生去阅读四大名著,品味经典的魅力。
  三、创新教学手段,挖掘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利用教材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我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自己的教学手段,撩拨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我发现班级的好几位学生都在创编小说,于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编剧梦、导演梦,借着学习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的契机,我在班级组织了一场课本剧竞演。学生热情高涨,选课文、编剧本、分角色、排练演出,不仅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表情、动作也都模仿得生动传神,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又如在学习习作《____即景》时,我发现不少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的体验,写作时往往出现脱离现实的造文现象,所写的内容缺乏生活气息和情感。于是,我带着学生在校园的广场上走一走,让他们去观察发现,积累素材。当他们再次回到课堂进行写作时,还怕无内容可写、无体验可谈吗?通过此类教学尝试,我越发觉得仅仅教给学生书本中的知识是不够的,也是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照本宣科的教师,他的课堂只会是索然无味、死气沉沉的, 而只有大胆创新、突破传统,敢于和学生一起去实践、去探索的教学手段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能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
  教师如能创造性去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那么小到一段人文轶事的解读,大到一场别开生面的竞赛,甚至是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等,都是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的渠道。如能开放教学的模式,不拘泥于教材,就会发现语文课堂训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只有不断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将教材中的知识,辐射到各科知识的层面,以教材为纽带,牵引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才能引导学生快乐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宋景昌.认真挖掘教材内涵努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责编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不同证型间影像学(超声、CT)特征的差异,为NAFLD的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1
在教育行业,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使家长与学校就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将双方的教育优势积极发挥出来,在提高学校教育水平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家长
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致力于美丽校园、温馨家园的创建,主要从文化建设、教学教研、学生成长、安全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全校师生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学校近年来荣获了校
由于过去我国的企业对包装不够重视,包装技术落后,每年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数以百亿计。根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的统计,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善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50亿元以上,其中70%是由运输包装造成的。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营销中“一等的质量,二等的包装,三等的价格”的惨痛教训,举不胜举。  案例:  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18头莲花茶具,因包装问题让外商赚了一大笔钱。18头莲花茶具本身质量很好,但由于采用简易的瓦楞
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学阶段的教学都将发生历史性变革.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人工智能对教师的“教”产生的变革;对学习的“学”产生的变革;师生应对人工智能的对策.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能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
农村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下,教育资源与教育设施设备日益完善,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农村学校的管理因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城市学校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阻碍了农
能力的形成,大都遵循“吸收”——“摹仿”——“创造”这个过程,作文能力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作文是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一种活动,作文的创新应遵循这样一个过程,由“求实”到“求异”,由“求异”到“求变”,由“求变”到“求活”,不满足于复制生活,复制别人,要学作文,不妨先做一只鹦鹉,在“学舌”的基础上求变求异,在思辨的过程中求个性,求突破。作文教学就是打开学生的智慧之窗,使学生渐渐体会领悟,学会用文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