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虽说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但它却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阅读是丰富人生阅历的良好伴侣,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变宽。因此在教育这方热土上如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智慧,点亮生命之灯,成为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课堂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灵动与活力。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但是,语文课堂却缺乏新鲜气息,旧模式成为语文课堂的弊端,因此要冲破固有的模式,不断的创新,改革陈旧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模式,成为现在迫在眉睫的任务。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教学流程是: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
一、单元整体阅读的理论基础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将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彼此之间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所依据的体系。同时,每个单元相对于整体的个体,有集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完整的主题构建,有一以贯之的情境气氛,并且主题与情境是紧密联系的。
二、单元整体阅读的基本模式
自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推广以来,我一直在尝试如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进行单元整体阅读的进一步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研究的重点从“单篇”转移到“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触到一个新事物,会滋生出强烈的了解它的欲望,希望做到了然于胸。如同一道精美的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原始的兴奋感,迫不及待地想对单元有一个整体认知,犹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时,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则是顺势而为了。现我又将单元整体感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 、导趣——唤起情感体验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以学生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贯穿始终,因此,在单元整体阅读的开始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每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的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和作者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想去积累,想去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分别是《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這几篇课文都是描写祖国的风景名胜,山山水水。于是我确定本文的主题是《走进千山万水》,决定带着学生与作者一起去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在授课前我准备了大量风景名胜的资料和图片,课上我为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旅游带给学生的无限乐趣,授课的铺垫为我接下来的授课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导学——渗透学习目标
单元导语是本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单元导语,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随着高年级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下面出示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导语: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在讲授本单元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朗读导读部分,并且让学生思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经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思考、讨论,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一样的民风民俗(2)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3)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4)立足本国,了解各国的民俗民情。通过学生从朗读导读到思考提炼教学目标,这个简单的过程,却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学生如何掌握本单元的教学方向,为学生的学习点亮了指路明灯。
3、导读——全面接触感知
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例如,之前谈到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有《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本组教材都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写的,确定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后,学生们开始充分阅读并且感知课文内容,在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总结归纳的时间。《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温馨和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需要学生去讨论,琢磨,在此部分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小组出代表进行发言,选出表达最好最清晰的课文要点。
教学改革的浪潮中,课堂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多了灵动与活力。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已。但是,语文课堂却缺乏新鲜气息,旧模式成为语文课堂的弊端,因此要冲破固有的模式,不断的创新,改革陈旧不能适应学生发展水平的模式,成为现在迫在眉睫的任务。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是基于文本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执教者本着整体观的教学思想,对一组主题、体裁、题材及语言表达上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教学流程是:整体感知——部分体验——整体感悟。
一、单元整体阅读的理论基础
“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建立起来的。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将教材中的每个单元彼此之间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排列,它们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小学语文教学所依据的体系。同时,每个单元相对于整体的个体,有集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有完整的主题构建,有一以贯之的情境气氛,并且主题与情境是紧密联系的。
二、单元整体阅读的基本模式
自单元整体阅读教学推广以来,我一直在尝试如何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进行单元整体阅读的进一步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研究的重点从“单篇”转移到“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并充分融入教师的智慧,将听说读写、综合活动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接触到一个新事物,会滋生出强烈的了解它的欲望,希望做到了然于胸。如同一道精美的食物呈现在学生面前,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促使学生产生原始的兴奋感,迫不及待地想对单元有一个整体认知,犹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这时,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单元整体感知则是顺势而为了。现我又将单元整体感知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 、导趣——唤起情感体验
单元整体感知,强调以学生自己的真实阅读体验贯穿始终,因此,在单元整体阅读的开始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每一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很自然的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联系,和作者产生共鸣,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想去积累,想去表达自己的经历。这种学习热情的驱动,使学生主动奔向想要追寻的目标,更快乐,更有效、更坚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分别是《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這几篇课文都是描写祖国的风景名胜,山山水水。于是我确定本文的主题是《走进千山万水》,决定带着学生与作者一起去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因此在授课前我准备了大量风景名胜的资料和图片,课上我为学生播放优美的音乐,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旅游带给学生的无限乐趣,授课的铺垫为我接下来的授课过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导学——渗透学习目标
单元导语是本单元的“路标”,几乎覆盖了整个单元所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把握了单元导语,也就把握了学习该单元的方向。随着高年级孩子自主意识的觉醒,学习自主能力的增强,教师要利用好单元导语,让学生根据单元导语的指向和自己的求知兴趣,来形成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下面出示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导语: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
学习本组课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还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
在讲授本单元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朗读导读部分,并且让学生思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经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思考、讨论,我们确定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一样的民风民俗(2)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3)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4)立足本国,了解各国的民俗民情。通过学生从朗读导读到思考提炼教学目标,这个简单的过程,却潜移默化的引导着学生如何掌握本单元的教学方向,为学生的学习点亮了指路明灯。
3、导读——全面接触感知
导读,让学生浏览整个单元的全部内容,从总体上接触,感知教学内容。例如,之前谈到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有《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本组教材都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来写的,确定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后,学生们开始充分阅读并且感知课文内容,在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总结归纳的时间。《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温馨和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色需要学生去讨论,琢磨,在此部分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讨,小组出代表进行发言,选出表达最好最清晰的课文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