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且存在发病率高,波及年龄层广,并发症威胁大等严重情况。使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的患者时,需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分期(早期糖尿病、中期糖尿病和晚期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不同证型(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不同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等方面,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采取辨证治疗的方式,使用相应的药方进行治疗,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加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经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反而使得人们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健康,导致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糖尿病,这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年龄层广,并发症威胁大等严重情况,已然成为危害生命的第三大慢性疾病[1]。
有关资料显示,采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经方治疗,其具备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治疗明确、结构严谨等优势,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经方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效果,并探讨临床研究的进展,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 经方治疗糖尿病
1.1 按糖尿病分期治疗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分期,其中主要分为早期糖尿病、中期糖尿病和晚期糖尿病[2]。
1.1.1 经方治疗早期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的患者中,其主要表现为“脾瘅”。根据经方治疗,主要使用半夏泻心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功效为补脾解郁、降浊升清、消除湿热等,是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脾瘅”病症最佳的药剂。
1.1.2 经方治疗中期糖尿病
中期糖尿病的患者中,其主要分为上消症状、中消症状、下消症状这三种。
上消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舌红苔黄、多汗、多饮、口渴等症状,且主要以多饮、口渴现象为主要辨证,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人参汤加减联合白虎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止渴生津、润肺清热的功效。
中消症状患者的表现有,舌下静脉呈紫色或青色、舌质呈暗红色、唇部呈暗紫色、大便干结、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其中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多食、多饮,经方治疗主要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减,以达到逐淤泻热的目的。
下消症状的患者分为两证,其一为肾阳亏虚,其二为阴阳两虚。肾阳亏虚的患者中,主要表现出舌淡苔白、小便不利、心悸、头眩、浮肿、乏力、四肢寒冷等症状,其以舌淡苔白、小便不利、浮肿为辨证要点,使用真武汤加减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化气温阳作用。阴阳两虚的患者中,主要表现出舌淡苔白、腰膝酸软、乏力、多尿、多饮、口渴、语气微弱、少言等症状,其辨证要点是多尿、多饮、口渴,使用方剂为肾气丸,以达到滋肾温阳的目的。
1.1.3 经方治疗各阶段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者,按照阶段划分,主要分为“郁”、“热”、“虚”、“损”这四个阶段。
在糖尿病患者的“郁”阶段中,主要以食郁为主,使用厚朴三物汤进行治疗;针对气郁患者,使用四逆散进行治疗;针对湿郁患者,使用小陷胸汤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的“热”阶段中,针对肺胃热盛的患者,可以使用泻心汤进行治疗;针对痰热的患者,可以使用小陷胸汤进行治疗;针对热瘀互结的患者,可以使用泻心汤合抵当汤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的“虚”阶段中,针对气阴两虚的患者,主要使用麦门冬汤进行治疗;针对阴阳两虚的患者,主要使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针对阳虚的患者,主要使用大黄附子汤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的“损”阶段中,其主要分为脉损、络损两种,主要使用抵当汤进行治疗。
1.2 按糖尿病分证型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这五种。故此,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分型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
1.2.1 经方治疗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苔黄且薄、舌呈红色、多尿、多食、咽燥口干、多饮烦渴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人参汤联合白虎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益气清热,止渴生津的功效。
1.2.2 经方治疗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
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脉滑数、苔黄燥、大便干结、多饮、多渴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调胃承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泻火清胃的功效;若患者存在脾阴耗伤、胃热气盛的现象时,可使用麻子仁丸进行治疗,达到滋阴、泄热、通腑的作用。
1.2.3 经方治疗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
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苔黄、舌质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易怒、口臭、口苦、多饮、口渴、多食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清泄郁热的功效;若患者存在热邪偏重的现象时,可使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达到清热、解郁的作用。
1.2.4 经方治疗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苔薄、舌红少津、便秘、失眠、心悸、燥热、口干、多食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百合地黄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养心血、滋肾阴的功效。
1.2.5 经方治疗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
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面色白、少气懒言、浮肿少尿、乏力、四肢无力、四肢寒冷、多尿、多渴、多饮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肾气丸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固摄益肾的功效。 2 经方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在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当中,主要的并发症种类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等[3]。故此,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
2.1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按照证型区分,划分为脾肾阳虚证型、浊瘀阻肾证型、上燥下寒证型、湿热瘀阻证型等。
2.1.1 经方治疗脾肾阳虚证型糖尿病肾病
脾肾阳虚证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畏寒、肿满、尿浊、少尿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真武汤加味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温阳补脾、利水化浊的功效。
2.1.2 经方治疗浊瘀阻肾证型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疾病机理为虚(始动因素)、瘀(全程表现),浊(最终结局)。故此,针对蛋白尿的患者,主要使用活血化瘀方法进行预防治疗;针对气阴两虚的患者,使用补肾、养阴、益气方式进行治疗。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大黄附子汤、下瘀血汤、抵当汤治疗。
2.1.3 经方治疗上燥下寒证型糖尿病肾病
上燥下寒证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主要为上焦燥热、下焦虚寒并存情况,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瓜蒌瞿麦丸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生津祛热、益肾温阳的功效。
2.1.4 经方治疗湿热瘀阻证型糖尿病肾病
湿热瘀阻证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疾病机理为湿热瘀结,阻塞脉络,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下瘀血汤联合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通络解毒、化瘀利湿的功效。
2.2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其存在阳虚、寒邪等情况,或受到糖尿病长时间的影响下,导致元阳亏损,气血无法运行,从而出现痹、麻、痛、凉等症状。
故此,通常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或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促进患者神经生长和恢复,并帮助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稀释患者血液的黏稠度,帮助患者达到扩血管的目的;当归四逆汤能够减缓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帮助患者调理经脉、祛除寒邪、振奋阳气、调养气血等;芍药甘草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药剂,其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症状。
2.3 经方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经方治疗中,采取瓜蒌薤白半夏汤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宽胸、消痰;采取炙甘草汤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悸,调整气血,同时益脾补气、滋阴养血。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情随时长增长而逐渐上升。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人们主观上没有建立健康保护的意识,作息时间、日常饮食等方面没有规律,缺乏身体锻炼,对糖尿病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不够。因此,针对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非常迫切的。
在中医学当中,糖尿病被列为消渴范畴[4],糖尿病由于慢性疾病的特征,其在不同的糖尿病时期,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故此,针对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采取辨证治疗的方式,扩张经方治疗的范围,其治疗方案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来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药方进行治疗,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加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玉芳,侯书鹏.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验案4则[J].环球中医药,2012,05(10):763-764.
[2]罗淑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17-19.
[3]苏菲,孙雅彬,李鑫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體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15-1617.
[4]王会奇,何松明,李东升等.2型糖尿病患者181例社区跟踪十年并发症和合并症及治疗情况变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212-4215.
关键词:经方治疗;糖尿病;并发症
近年来,我国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反而使得人们忽略了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健康,导致一些疾病也随之而来。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就是糖尿病,这是一种内分泌系统代谢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波及年龄层广,并发症威胁大等严重情况,已然成为危害生命的第三大慢性疾病[1]。
有关资料显示,采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尤其是经方治疗,其具备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治疗明确、结构严谨等优势,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本文研究当中,旨在观察经方治疗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效果,并探讨临床研究的进展,现将详情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和研究。
1 经方治疗糖尿病
1.1 按糖尿病分期治疗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分期,其中主要分为早期糖尿病、中期糖尿病和晚期糖尿病[2]。
1.1.1 经方治疗早期糖尿病
早期糖尿病的患者中,其主要表现为“脾瘅”。根据经方治疗,主要使用半夏泻心汤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功效为补脾解郁、降浊升清、消除湿热等,是治疗早期糖尿病患者“脾瘅”病症最佳的药剂。
1.1.2 经方治疗中期糖尿病
中期糖尿病的患者中,其主要分为上消症状、中消症状、下消症状这三种。
上消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舌红苔黄、多汗、多饮、口渴等症状,且主要以多饮、口渴现象为主要辨证,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人参汤加减联合白虎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止渴生津、润肺清热的功效。
中消症状患者的表现有,舌下静脉呈紫色或青色、舌质呈暗红色、唇部呈暗紫色、大便干结、多食、多饮、多尿等症状,其中辨证要点为大便干结、多食、多饮,经方治疗主要使用桃核承气汤加减,以达到逐淤泻热的目的。
下消症状的患者分为两证,其一为肾阳亏虚,其二为阴阳两虚。肾阳亏虚的患者中,主要表现出舌淡苔白、小便不利、心悸、头眩、浮肿、乏力、四肢寒冷等症状,其以舌淡苔白、小便不利、浮肿为辨证要点,使用真武汤加减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以达到化气温阳作用。阴阳两虚的患者中,主要表现出舌淡苔白、腰膝酸软、乏力、多尿、多饮、口渴、语气微弱、少言等症状,其辨证要点是多尿、多饮、口渴,使用方剂为肾气丸,以达到滋肾温阳的目的。
1.1.3 经方治疗各阶段糖尿病
糖尿病的患者,按照阶段划分,主要分为“郁”、“热”、“虚”、“损”这四个阶段。
在糖尿病患者的“郁”阶段中,主要以食郁为主,使用厚朴三物汤进行治疗;针对气郁患者,使用四逆散进行治疗;针对湿郁患者,使用小陷胸汤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的“热”阶段中,针对肺胃热盛的患者,可以使用泻心汤进行治疗;针对痰热的患者,可以使用小陷胸汤进行治疗;针对热瘀互结的患者,可以使用泻心汤合抵当汤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的“虚”阶段中,针对气阴两虚的患者,主要使用麦门冬汤进行治疗;针对阴阳两虚的患者,主要使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针对阳虚的患者,主要使用大黄附子汤进行治疗。
在糖尿病患者的“损”阶段中,其主要分为脉损、络损两种,主要使用抵当汤进行治疗。
1.2 按糖尿病分证型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这五种。故此,针对不同的糖尿病分型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
1.2.1 经方治疗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舌苔黄且薄、舌呈红色、多尿、多食、咽燥口干、多饮烦渴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人参汤联合白虎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益气清热,止渴生津的功效。
1.2.2 经方治疗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
胃热偏盛、肠燥津枯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脉滑数、苔黄燥、大便干结、多饮、多渴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调胃承气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泻火清胃的功效;若患者存在脾阴耗伤、胃热气盛的现象时,可使用麻子仁丸进行治疗,达到滋阴、泄热、通腑的作用。
1.2.3 经方治疗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
肝胃郁热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苔黄、舌质红、大便干结、小便黄赤、易怒、口臭、口苦、多饮、口渴、多食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清泄郁热的功效;若患者存在热邪偏重的现象时,可使用大柴胡汤进行治疗,达到清热、解郁的作用。
1.2.4 经方治疗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苔薄、舌红少津、便秘、失眠、心悸、燥热、口干、多食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百合地黄汤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养心血、滋肾阴的功效。
1.2.5 经方治疗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
阴阳两虚证型糖尿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四肢不温、面色白、少气懒言、浮肿少尿、乏力、四肢无力、四肢寒冷、多尿、多渴、多饮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肾气丸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固摄益肾的功效。 2 经方治疗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在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当中,主要的并发症种类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性心脏病等[3]。故此,针对不同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需要采取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案。
2.1 经方治疗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按照证型区分,划分为脾肾阳虚证型、浊瘀阻肾证型、上燥下寒证型、湿热瘀阻证型等。
2.1.1 经方治疗脾肾阳虚证型糖尿病肾病
脾肾阳虚证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倦怠乏力、畏寒、肿满、尿浊、少尿等症状,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真武汤加味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温阳补脾、利水化浊的功效。
2.1.2 经方治疗浊瘀阻肾证型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疾病机理为虚(始动因素)、瘀(全程表现),浊(最终结局)。故此,针对蛋白尿的患者,主要使用活血化瘀方法进行预防治疗;针对气阴两虚的患者,使用补肾、养阴、益气方式进行治疗。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大黄附子汤、下瘀血汤、抵当汤治疗。
2.1.3 经方治疗上燥下寒证型糖尿病肾病
上燥下寒证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主要为上焦燥热、下焦虚寒并存情况,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瓜蒌瞿麦丸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生津祛热、益肾温阳的功效。
2.1.4 经方治疗湿热瘀阻证型糖尿病肾病
湿热瘀阻证型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其疾病机理为湿热瘀结,阻塞脉络,经方治疗中,主要使用下瘀血汤联合当归芍药散进行治疗,其主要治疗目的为达到通络解毒、化瘀利湿的功效。
2.2 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由于其存在阳虚、寒邪等情况,或受到糖尿病长时间的影响下,导致元阳亏损,气血无法运行,从而出现痹、麻、痛、凉等症状。
故此,通常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四逆汤或芍药甘草汤进行治疗。其中,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情况,促进患者神经生长和恢复,并帮助改善患者血液循环,稀释患者血液的黏稠度,帮助患者达到扩血管的目的;当归四逆汤能够减缓患者疼痛、麻木症状,帮助患者调理经脉、祛除寒邪、振奋阳气、调养气血等;芍药甘草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药剂,其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疼痛症状。
2.3 经方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胸闷、气短等,经方治疗中,采取瓜蒌薤白半夏汤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宽胸、消痰;采取炙甘草汤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悸,调整气血,同时益脾补气、滋阴养血。
3 结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情随时长增长而逐渐上升。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人们主观上没有建立健康保护的意识,作息时间、日常饮食等方面没有规律,缺乏身体锻炼,对糖尿病疾病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不够。因此,针对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非常迫切的。
在中医学当中,糖尿病被列为消渴范畴[4],糖尿病由于慢性疾病的特征,其在不同的糖尿病时期,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症状,故此,针对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采取辨证治疗的方式,扩张经方治疗的范围,其治疗方案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症状来进行调整,并采取相应的药方进行治疗,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加强治疗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玉芳,侯书鹏.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验案4则[J].环球中医药,2012,05(10):763-764.
[2]罗淑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4):17-19.
[3]苏菲,孙雅彬,李鑫等.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體植入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615-1617.
[4]王会奇,何松明,李东升等.2型糖尿病患者181例社区跟踪十年并发症和合并症及治疗情况变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6):4212-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