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是一名农村中学的语文老师,比较清楚目前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学生的写作空间自然拓展开了。
【关键词】写作空间;农村学生;写作水平
作文写作是一项开动脑筋,调动全身心的各种生活积累和写作技巧,遵循一定体裁要求,围绕一个中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复杂过程。农村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单调,对写作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且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为了应付差事,平时很少有动笔写作的习惯。此外,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出示文题后就让学生写作,批改也只是冠冕堂皇的几句话。如果这样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关键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阅读应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我在教学了泰格特的《窗》,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亨特利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因为这两篇文章的结尾都很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学生通过阅读之后,可以学习小说结尾时的这种创作方法。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书,学生都可以广泛地阅读。阅读自然科学、文史地理,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古诗词、小说文言文,可以学到写作技巧,激发创作灵感;阅读报刊杂志,可以找到写作的材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一篇作文成功与否,不只在于考场发挥如何,重要的还是作者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这就好比平时拾柴火,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苗就能燃烧起来。因而平时的笔记是自己积累素材的宝库。因而我组织学生每周做好两次读书笔记,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而薄发。
二、通过教材仿写训练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堪称典范,如果就课文讲课文,而不进行适当拓展延伸,我想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而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经典范文,领会写作方法。如在教学《松鼠》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写训练:模仿布丰介绍松鼠的生动性语言,介绍一下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说明方法。学生个个兴味盎然,为了说得全面准确,他们认真读书,结合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很快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练笔。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懂得了课文只是个例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
三、通过生活倾诉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无声的老师,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写作的灵感,获取丰富的素材。我们看到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会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这些事情,作文中还会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吗?
“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可是学生们写作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时,表现出的是无病呻吟,不是“雨中送伞”,就是“半夜发烧送医院”等陈旧的材料。于是,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你犯了错误或者取得进步后,在你伤心失意或需要帮助时,父母的神情、举动和话语,努力捕捉内心掀起的波澜,用心灵去感受父母的爱,并将这种情感尽情地倾吐在自己的文章中。结果不少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震撼人心的生活细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壮丽的山水风光、独具特色的地方名胜古迹、身边勤劳的父老乡亲,只有教师加以点拨,用生活的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的情绪在生活的浪花中涌动,思维在生活的浪尖上锤炼,这样才能写出感受独特、个性鲜明的文章。
四、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喜欢写作,这是其写作成功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把课本中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如《散步》、《背影》等。通过自编自演,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作能力。
此外,办手抄报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教学初一时,我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办“我爱文学”的小小手抄报。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一番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学生多少经历和智慧。因此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学生的写作空间自然拓展开了。于是,他们细绘人事,体味真情,形容事故,发表议论,酸甜苦辣纵情描绘,喜怒哀乐尽情宣泄,又何愁思维不活跃,文章不生动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2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附属初中)
【关键词】写作空间;农村学生;写作水平
作文写作是一项开动脑筋,调动全身心的各种生活积累和写作技巧,遵循一定体裁要求,围绕一个中心,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复杂过程。农村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实践,活动内容比较单调,对写作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且都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为了应付差事,平时很少有动笔写作的习惯。此外,许多老师的作文教学过程单调乏味,出示文题后就让学生写作,批改也只是冠冕堂皇的几句话。如果这样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关键是要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具体做法如下:
一、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阅读应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我在教学了泰格特的《窗》,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理解和体会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亨特利的作品《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因为这两篇文章的结尾都很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学生通过阅读之后,可以学习小说结尾时的这种创作方法。杜甫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书,学生都可以广泛地阅读。阅读自然科学、文史地理,可以拓宽知识面;阅读古诗词、小说文言文,可以学到写作技巧,激发创作灵感;阅读报刊杂志,可以找到写作的材源。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作家都是在记笔记、写日记中成长起来的。一篇作文成功与否,不只在于考场发挥如何,重要的还是作者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真实的生活积累,由此可见平时材料的积累也很关键。这就好比平时拾柴火,等柴火多了,只要有点火苗就能燃烧起来。因而平时的笔记是自己积累素材的宝库。因而我组织学生每周做好两次读书笔记,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而薄发。
二、通过教材仿写训练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堪称典范,如果就课文讲课文,而不进行适当拓展延伸,我想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而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经典范文,领会写作方法。如在教学《松鼠》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写训练:模仿布丰介绍松鼠的生动性语言,介绍一下自己钟爱的小动物,可以用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说明方法。学生个个兴味盎然,为了说得全面准确,他们认真读书,结合自己课外搜集到的资料,学生很快高质量地完成了这一练笔。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懂得了课文只是个例子,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种“依葫芦画瓢”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表达,从写作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并在仿写过程中摹中有创,创中有摹,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语言。
三、通过生活倾诉情感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生活其实就是我们身边无声的老师,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写作的灵感,获取丰富的素材。我们看到傲立风霜的腊梅,可以懂得坚强;如火如荼的工地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辛勤的奉献;看到热腾腾的晚餐会感到母爱的无私。如果学生能在生活中留心观察这些事情,作文中还会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现象吗?
“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可是学生们写作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时,表现出的是无病呻吟,不是“雨中送伞”,就是“半夜发烧送医院”等陈旧的材料。于是,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你犯了错误或者取得进步后,在你伤心失意或需要帮助时,父母的神情、举动和话语,努力捕捉内心掀起的波澜,用心灵去感受父母的爱,并将这种情感尽情地倾吐在自己的文章中。结果不少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震撼人心的生活细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壮丽的山水风光、独具特色的地方名胜古迹、身边勤劳的父老乡亲,只有教师加以点拨,用生活的清泉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的情绪在生活的浪花中涌动,思维在生活的浪尖上锤炼,这样才能写出感受独特、个性鲜明的文章。
四、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喜欢写作,这是其写作成功的首要条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把课本中抽象的内容通过演故事剧的形式,使之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起来,如《散步》、《背影》等。通过自编自演,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作能力。
此外,办手抄报可谓是增强阅读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很有裨益。教学初一时,我充分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办“我爱文学”的小小手抄报。学生在活动中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他们必须查找许多资料,对材料进行分类,或自己写文章,然后组织、设计版面,再进行一番绘画、抄写。这个过程融进了学生多少经历和智慧。因此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同时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学生的写作空间自然拓展开了。于是,他们细绘人事,体味真情,形容事故,发表议论,酸甜苦辣纵情描绘,喜怒哀乐尽情宣泄,又何愁思维不活跃,文章不生动呢?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12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刘国钧中学附属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