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种种迹象表明,创业板的推出正在加速进程。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预计有50家,最快会在5月前后出台。创业板的“呼之欲出”,使得众多中小企业已然开始摩拳擦掌,那么,这些有上市计划的创业企业应当如何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呢?
继去年3月21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一年之后,对创业板的关注再度升温。
近日,证监会正动员各派出机构做好随时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相关配套文件基本成型。相对于之前国务院和证监会等部门“适时推出创业板”,“随时推出创业板”的提法,似乎推出创业板已近在咫尺。
综合来自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创业板的推出会在今年2月底之前有实质性举措,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预计有50家,最快会在5月前后出台。
创业板的“呼之欲出”,使得众多中小企业已然开始摩拳擦掌,欲登陆或正筹划在创业板上市。那么,这些有上市计划的创业企业应当如何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呢?
青睐高成长高科技
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给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股票市场。但各国对其的称呼不一,在有些国家叫二板市场,有些叫第二交易系统、创业板市场等等。它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具有一般证券市场的共有特性,包括上市企业、券商和投资者三类市场活动主体,是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场所。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中小企业提供集资途径,帮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由于创业型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缘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业板市场都明确表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成长型中小企业申请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美国的纳斯达克是创业板市场的典型,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前几年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业板带来三大好处
创业板能给中小企业带来什么呢?
首先,在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难题。而作为支持创新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创业板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集合风险投资、民间资本为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市场对企业的限制较少、标准较低,必将激发众多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欲望。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其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效果会愈加凸显。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因素之一。资本市场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和推动创业投资与风险资本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另外,创业板有助于创业企业的规范运作,并为投资者提供分享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成果的机会。中小企业规模有限,且多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往往存在种种问题,外部投资人以及具有专业经验的投行、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介入,将迫使公司形成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夯实企业成长的基础。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后,股份的流动性增加,也便于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
门槛降低合格者不多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看,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以免高成长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挂牌;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以保证公司有充裕的资金周转;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例如两年内不得出售名下的股份等,以使公司管理层在发展业务方面保持对股东的承诺。此外,创业板使用公告板作为交易途径,不论公司在何地注册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就可获准上市。
虽然创业板推出在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对那些希望上市、但又未达中小板或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创业板推出的初期,短期内很难达到比较大的市场规模,就融资来看,尽管我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有此项需求,但是创业板也只能满足其中一小部分企业。
这就不得不从登陆创业板的“门槛”谈起。根据日前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对上市发行人的准入门槛是,净资产在发行前不少于2000万元,在创业板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同时对财务状况上的标准是,企业在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相比主板上市后5000万的股本要求,创业板在门槛上已经降低了很多,但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超过430万家,能够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为数不到1万家,而在这1万家中,现在已经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可能只有几百家。
充分地做好上市准备
创业板能否像中小企业板缔造亿万富翁、千万富翁那样创造更多的财富奇迹呢?它相对较低的上市门槛和财富效应能给人以希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翘首以盼。对于已经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来说,登陆创业板的准备兴许已经做得相当充分,但对于那些想上市却没有着手准备的创业企业来说,则应当立即准备起来。业内人士指出,经过上一轮创业板上市热潮以及最近几年创业企业的迅猛发展,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创业企业相较最初已经多了不少,而且我国中小企业在战略、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要在创业板竞争伊始就取得胜利,只有尽早充分地做好上市准备。
那么,创业企业应当如何备战创业板上市呢?
从远的来说,创业板更看重企业的高成长性,这就意味着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效益目前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巨大的利润增长空间,而影响这些潜力发挥的瓶颈就是“资金”。因此,投资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尤其是符合上市要求的项目,更容易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另外就是要规范企业的运作,尤其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稳定性不够好,这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中小企业业务规模不大,人员数量不多,在运作管理上容易陷入随意性,在公司治理上、日常管理上缺乏科学规范化运作,也容易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该加强规范化运作,尤其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还可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而从近的来讲,企业要在创业板上市,首先企业要完善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而且还得有比较出挑的盈利模式,同时要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和成长性。这些条件都具备后,拟定一个详细的上市计划,然后去寻找投资银行机构等,让这些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进行辅导和包装。
选择这些专业机构的时候,应该去找有资质的投资银行机构,比如说在境内一些主要的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公司、财务公司,以及让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帮企业做一些相应文件的准备等;然后就可以通过正式的程序进行申报。
此外,有专家撰文指出,合理计划安排上市日程也是上市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上市准备工作牵涉方方面面,十分复杂,耗时较多。因此,应当合理计划安排上市日程,将上市准备工作分解成多个连续的阶段,以保证上市准备工作始终按计划进行,并最终完成创业板上市。
对于那些暂时没有能力上市的企业,或将借助资本市场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置换等等方式,也有可能获得这种间接融资的机会。虽然不一定能直接上市,但可通过置换等一些方式和资本市场对接起来。
继去年3月21日证监会发布《创业板规则征求意见稿》和《创业板发行上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_一年之后,对创业板的关注再度升温。
近日,证监会正动员各派出机构做好随时推出创业板的准备工作,相关配套文件基本成型。相对于之前国务院和证监会等部门“适时推出创业板”,“随时推出创业板”的提法,似乎推出创业板已近在咫尺。
综合来自监管机构和业内人士的消息,种种迹象表明创业板的推出会在今年2月底之前有实质性举措,第一批创业板上市公司预计有50家,最快会在5月前后出台。
创业板的“呼之欲出”,使得众多中小企业已然开始摩拳擦掌,欲登陆或正筹划在创业板上市。那么,这些有上市计划的创业企业应当如何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呢?
青睐高成长高科技
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给创业型企业上市融资的股票市场。但各国对其的称呼不一,在有些国家叫二板市场,有些叫第二交易系统、创业板市场等等。它是指交易所主板市场以外的另一个证券市场,具有一般证券市场的共有特性,包括上市企业、券商和投资者三类市场活动主体,是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的场所。其主要目的是为新兴中小企业提供集资途径,帮助其发展和扩展业务。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从事高科技业务,具有较高的成长性,但往往成立时间较短,规模较小。由于创业型企业一般是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缘故,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业板市场都明确表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或者成长型中小企业申请在创业板发行上市。
美国的纳斯达克是创业板市场的典型,素有“高科技企业摇篮”之称,培育了美国的一大批高科技巨人,如微软、英特尔、苹果、思科等等,对美国以电脑信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及美国前几年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业板带来三大好处
创业板能给中小企业带来什么呢?
首先,在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融资难题。而作为支持创新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创业板能够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集合风险投资、民间资本为高成长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创业板市场对企业的限制较少、标准较低,必将激发众多中小企业创业板上市融资的欲望。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其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效果会愈加凸显。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总量已经占据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因素之一。资本市场可以而且应当成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资源配置功能,引导和推动创业投资与风险资本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投入,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另外,创业板有助于创业企业的规范运作,并为投资者提供分享创新型企业高成长成果的机会。中小企业规模有限,且多为家族企业,内部管理往往存在种种问题,外部投资人以及具有专业经验的投行、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的介入,将迫使公司形成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夯实企业成长的基础。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后,股份的流动性增加,也便于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
门槛降低合格者不多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看,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不设立最低盈利的规定,以免高成长的公司因盈利低而不能挂牌;提高对公众最低持股量的要求,以保证公司有充裕的资金周转;设定主要股东的最低持股量及出售股份的限制,例如两年内不得出售名下的股份等,以使公司管理层在发展业务方面保持对股东的承诺。此外,创业板使用公告板作为交易途径,不论公司在何地注册成立,只要符合要求就可获准上市。
虽然创业板推出在即,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是对那些希望上市、但又未达中小板或主板上市条件的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创业板推出的初期,短期内很难达到比较大的市场规模,就融资来看,尽管我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有此项需求,但是创业板也只能满足其中一小部分企业。
这就不得不从登陆创业板的“门槛”谈起。根据日前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中对上市发行人的准入门槛是,净资产在发行前不少于2000万元,在创业板发行后的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同时对财务状况上的标准是,企业在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相比主板上市后5000万的股本要求,创业板在门槛上已经降低了很多,但是,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超过430万家,能够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为数不到1万家,而在这1万家中,现在已经基本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可能只有几百家。
充分地做好上市准备
创业板能否像中小企业板缔造亿万富翁、千万富翁那样创造更多的财富奇迹呢?它相对较低的上市门槛和财富效应能给人以希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翘首以盼。对于已经正在筹备上市的企业来说,登陆创业板的准备兴许已经做得相当充分,但对于那些想上市却没有着手准备的创业企业来说,则应当立即准备起来。业内人士指出,经过上一轮创业板上市热潮以及最近几年创业企业的迅猛发展,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创业企业相较最初已经多了不少,而且我国中小企业在战略、财务、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要在创业板竞争伊始就取得胜利,只有尽早充分地做好上市准备。
那么,创业企业应当如何备战创业板上市呢?
从远的来说,创业板更看重企业的高成长性,这就意味着企业所投资的项目效益目前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但是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有巨大的利润增长空间,而影响这些潜力发挥的瓶颈就是“资金”。因此,投资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尤其是符合上市要求的项目,更容易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另外就是要规范企业的运作,尤其对于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稳定性不够好,这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中小企业业务规模不大,人员数量不多,在运作管理上容易陷入随意性,在公司治理上、日常管理上缺乏科学规范化运作,也容易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应该加强规范化运作,尤其是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还可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赢得资本市场认可。
而从近的来讲,企业要在创业板上市,首先企业要完善它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有一个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而且还得有比较出挑的盈利模式,同时要具备持续增长的潜力和成长性。这些条件都具备后,拟定一个详细的上市计划,然后去寻找投资银行机构等,让这些专业机构来帮助企业进行辅导和包装。
选择这些专业机构的时候,应该去找有资质的投资银行机构,比如说在境内一些主要的证券公司、投资顾问公司、财务公司,以及让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帮企业做一些相应文件的准备等;然后就可以通过正式的程序进行申报。
此外,有专家撰文指出,合理计划安排上市日程也是上市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上市准备工作牵涉方方面面,十分复杂,耗时较多。因此,应当合理计划安排上市日程,将上市准备工作分解成多个连续的阶段,以保证上市准备工作始终按计划进行,并最终完成创业板上市。
对于那些暂时没有能力上市的企业,或将借助资本市场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置换等等方式,也有可能获得这种间接融资的机会。虽然不一定能直接上市,但可通过置换等一些方式和资本市场对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