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游离氟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一种简便、准确测定茶叶中游离氟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浸泡超声提取后,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氟离子的质量浓度在0.020~10.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2.0 mg·kg-1,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0.94%~97.7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2%~3.06%(n=7).经过测定,茶叶中游离氟含量在18.88~157.37mg·kg-1,相对标准偏差为1.11%~4.01%(n=7),该方法可用于茶叶中游
其他文献
将过氧化环己酮热转化成的聚6-羟基己酸进行酯化,通过相转移催化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和催化剂等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FT-IR、1H NM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最终确定了一条以18-冠醚-6(聚6-羟基己酸质量的1%)为催化剂,聚6-羟基己酸与2-溴乙醇质量比3∶1,在90℃,反应2h条件下酯化率为99%的最佳酯化路线.
研究表面接枝碳纳米管(CNTs)的电阻焊发热元件对热固性复合材料焊接头的增强作用.利用玻璃纤维增强聚醚酰亚胺(GF/PEI)薄片制备表面塑化的碳纤维增强双马树脂(CF/BMI)层合板;继而利用表面接枝CNTs的不锈钢网作为电阻焊的发热元件进行焊接.对接枝不同处理时长CNTs的不锈钢网的焊接件进行单搭接拉伸剪切实验,以评估焊接头的强度.结果表明:不锈钢网表面的浸润性明显改善,焊接头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断口分析显示,在CNTs的增强作用下,失效模式由被焊接件表面纤维的轻微破坏转变为塑化薄层的完全撕裂.
针对机器人手眼标定过程中人工标定时间长和标定误差大的问题,以双目测量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相机的机器人手眼标定方法.深度相机对标定物进行成像并建立点云模型,通过标定物的特征点视差及深度值反映摄像机的空间关系,同时导入机器人基坐标系下坐标,计算手眼关系变换矩阵,完成机器人手眼关系标定.实验表明:该方法标定的平面误差不高于0.40mm,空间误差不高于0.46mm,标定时间不超过5min.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提高了工业机器人标定过程的作业效率.
设计了5种活性碳酸钙(填料)用量不同的丁腈橡胶(NBR)配方.采用无转子硫化仪测得了在3个不同温度下的硫化特性参数,利用相关的硫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模型,研究了活性碳酸钙用量对丁腈橡胶硫化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焦烧期时,NBR的硫化反应为非一级反应,真正的一级反应开始于硫化速率达到最大时,即tdis;且焦烧期后的反应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且遵循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活性碳酸钙用量的增多会阻碍一级反应的开始,且活性碳酸钙对体系的活化能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