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在1948:战神良策著奇勋

来源 :铁军·纪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aolan1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斗胆直陈“建议3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
  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在原有政治优势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战略优势地位,但是在数量上和技术上仍然处于劣势。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凭借其优势兵力,还可进行攻势防御,中原战局呈现拉锯形势。
  1948年4月,鉴于战略反攻的形势,毛泽东在河北城南庄及时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会议开了10天后,突然接到了粟裕从华东发来的一封电报,要求中央军委重新考虑三个月前电令他率华野一、四、六3个纵队渡江南进的指示,建议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打一场大仗。他认为,敌军屡遭歼灭后,兵力大为集中,不易分割,增援又快,战机难寻。必须集中兵力,打大规模歼灭战。中原三军(华野、刘邓、陈谢)忽集忽分,打两三次歼灭战,就可能改变局势。
  面对这样一封“抗命”来电,毛泽东感到震惊,立刻召集了周恩来、任弼时、朱德、陈毅、聂荣臻等人一起商讨此事。
  在房间里,毛泽东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抬眼问陈毅:“陈老总,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呀?”
  陈毅不假思索地说:“粟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计谋愈出愈奇,仗愈打愈妙。照我看,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我们党能有这样的人才,百把个就差不多了……”
  “我是说他的这封电报!”毛泽东对在座的人强调说,“三个月前,中央决定将华东野战军的一、四、六3个纵队调去黄河以北的濮阳地区休整,编成一个兵团,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渡江南进,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吸引中原国民党军队回防江南,以便减轻刘邓大军在中原的压力。可粟裕他来电不去江南,要留在中原,你们都怎么认识呀?”
  周恩来对粟裕的来电也感到震动,但他此时却沉住气、冷静地说:“主席,先不要着急。我的意见是请粟裕立刻来河北,向主席当面汇报,讲清他的想法为好。”
  朱德也说:“可以叫他来一趟嘛!”
  “那好!”毛泽东当机立断,“立刻发电报,今日是4月28日,请粟裕务必于5月5日以前赶到这里,向中央军委当面汇报。”
  5月4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书记处的五大书记正在花山村的一间房子里开会,听见外面有人和警卫人员打招呼,毛泽东立刻放下手中的文件,惊喜地对大家说:“粟裕来了!”
  在大家起身的同时,毛泽东已经迈开大步,跨过炭盆、迎到门外去了。出门迎接下面来的将领,这在毛泽东还是第一次。
  两人一见面,毛泽东惊喜地说:“粟裕,我们在等你!”
  粟裕立正敬礼,激动地说:“主席,我向你负荆请罪来了!不知我的电报是否干扰了中央的决心?”
  毛泽东笑容满面地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罪之有?你提意见,又不是骂娘,我毛泽东虽算不上大肚弥勒佛,但容你粟裕三五条意见还是没问题的!走,进屋去细细谈么!”毛泽东说着,拍一拍粟裕的肩膀,做出了让粟裕进屋去的手势。
  这时,粟裕已经同毛泽东等人进屋坐下来,毛泽东说:“中央的决议如果是正确的,你粟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是干扰不了的;我们之所以重视你的建议,就是认为你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你现在可以详细谈谈你的理由。”
  粟裕侧目看一看周恩来和朱德,见两个人都对他点点头,鼓励他开诚布公地讲出自己的全部想法,便来了勇气。
  粟裕慷慨陈词道:“华野渡江南下,自然会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威胁和牵制,但却未必能够达到吸引蒋介石部队南回的目的。这样就削弱不了敌人优势,难以改变中原战局,将成僵持局面。而我们南下的3个纵队擅长野战,在江南打游击发挥不了长处。这3个纵队已经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其火力已不逊于国民党一般部队,渡江南进重装备只能丢弃,而敌人构筑工事、守备技术有了提高,无重武器很难解决战斗。而且渡江南进没有根据地作依托,弹药补给、兵员补充、粮食供应、伤员安置,都将困难重重。在敌占区转战几省将减员一半,以此代价在中原作战可歼敌3至5个整编师。所以,3个纵队不南下,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更能发挥我军优势,更有利于发展战略进攻……”
  粟裕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着。他讲话激昂,内容严谨、逻辑性强、简洁明了。
  粟裕说完,室内依然静静的,只有火盆中的木炭泛着红光。粟裕看看毛泽东,见毛泽东稍侧着身、仰着脸斜视着房屋的左上角,目光游移不定,夹在手中的烟头上留着长长的一截稍触即断的烟灰……
  粟裕心绪不安地等候着毛泽东说话,等候着毛泽东对自己的见解做出评判。
  好像是过了很长的时间,其实时间并不长—毛泽东转身看一看门外即将西沉的红日,终于站起身来发话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毛泽东并没有表态。粟裕也只好站起身来,眼睛望着毛泽东,希望能听到毛泽东再讲几句话。
  毛泽东似乎明白了粟裕的心思,又果断地继续说:“粟裕,今晚我请你吃辣子鸡,明天接着说。”
  粟裕不好再期冀什么,只得离开了毛泽东,在聂荣臻和叶子龙的陪同下,去房前的食堂吃辣子鸡了。
  当天晚上,在粟裕酒足饭饱之后,聂荣臻受毛泽东的委托,为粟裕安排了由晋察冀文艺剧社演出的专场晚会;江青和韩桂馨带着李讷都去看了,粟裕也干脆放下心来,坐在那里心旷神怡地看起了文艺节目。
  这时,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又坐在一起,通宵未眠,五大书记的中心议题就是粟裕今天下午的那一通发言。
  经过一整夜的研究,第二天中央完全接受了粟裕的建议,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以寻歼敌整编第五军为作战目标,力争在4至8个月内歼灭敌军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粟裕深感责任重大,即将进行的战略行动是对自己提出、中央采纳的战略方针的检验,必须以战役胜利实现战略意图。粟裕立下“军令状”,作出了在鲁西南歼敌整编第五军的作战部署。
  先打开封后歼援敌 决胜豫东战役   在进行战略部署的同时,粟裕反复考虑到,寻歼敌整编第五军虽有一定的条件,但不利因素较多。主要原因是人民解放军主力尚未集中,打援兵力不足,鲁西南地区狭窄,地形不利,不易达到预期目的。粟裕考虑到歼敌整编第五军不是很有把握,搞得不好,还会给自己造成不利的局面。粟裕心想第一个战役必须旗开得胜,只能打好,不能打坏,既然寻歼整编第五军不能稳操胜券,他根据战场的情况,考虑其他更有把握取胜的方案。为此,他设想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腹案。
  设想这一腹案的主要依据是:第一,开封是当时国民党的河南省会,是中原战略要地,攻克该城,对中原和全国都有重要影响。蒋介石绝不会置开封于不顾,势必调兵增援。这样就打乱了敌人企图在鲁西南和我军决战的部署,为我军在运动中歼灭援敌创造战机。第二,国民党军驻开封仅1个正规师及一些保安部队,战斗力不强,攻占比较有把握。粟裕当时虽未将这一腹案上报下达,但是战略部署还是有所准备,即力求适用于打整编第五军和打开封两个方案,而且侧重于后一个方案。
  1948年5月24日,第三、第八纵队按野战军计划向淮阳方向进军,在有利的形势下,粟裕指挥黄河北岸的华野第一兵团等部乘机于5月30日、31日南渡,并前出至菏泽、巨野之线,与中野第十一纵会合。江南游击纵队随主力南渡黄河,待机渡江南进。粟裕率华野一兵团强渡黄河,拉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
  鉴于敌在鲁西南地区集结了庞大的兵力,我军与之决战的条件尚不成熟,万一打成胶着状态,则于我军不利,在距离敌守备薄弱的开封仅1日行程时,粟裕当机立断,将“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方案付诸实施。5昼夜攻克开封,全歼守敌。粟裕又以擅长野战的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围歼在睢杞地区徘徊的区寿年兵团。激战6天,歼灭区兵团,活捉区寿年,重创黄百韬兵团。豫东战役两个阶段歼敌9万,一仗就基本上完成了“军令状”的任务。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阻击和钳制援敌的有力配合下,打了空前规模的大歼灭战,中原战局顿时改观,国民党军再也没有能力发动战役性进攻,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济南战役之“攻济打援”
  1948年7月13日,华野山东兵团攻克兖州,随后,进行济南战役提上了军委的议事日程。7月14日,军委给粟裕等人来电,提出“拟令许谭(指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于攻克兖济(指兖州、济宁)后,休息两星期,即向济南攻击。”与此同时,军委又多次致电许谭,要求他们乘胜夺取济南。许谭研究后报告军委,决定几天后开始“抢占飞机场及攻击济南外围”。
  粟裕对军委来电进行了慎重周密的思考研究,他认为济南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人有10万重兵把守,而且在徐州附近还有3个兵团17万人的机动兵力可伺机北援。以山东兵团的10万兵力攻城在兵力上不占优势,既攻城又打援更难以胜任。因此,粟裕等人复电军委,“建议许谭与我们争取时间休整一个月,而后协力攻打济南,并同时打援”。随后,军委批准了粟裕等人的建议,并要粟裕在休整后提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1948年8月10日,粟裕等华野首长向中央军委上报下一步行动的三个作战方案。三个方案各有利弊,他们在报告中更倾向于第三个方案,即“攻占济南与打援同时进行,但应有重点配备与使用兵力。”中央军委经过反复商讨,同意攻济打援,并对“攻济打援”方针作了进一步的阐发,指出:“我们不是要求你们集中最大兵力,不顾一切硬攻济南,这样部署是很危险的。济南战役的作战目的,主要是夺取济南,其次才是歼灭一部分援敌。但在手段上即兵力部署上,却不应以多数兵力打济南。如果以多数兵力打济南,以少数兵力打援敌,则因援敌甚多,势必阻不住,不能歼其一部,因而不能取得攻济的必要时间,则攻济必不成功。”
  粟裕根据中央的指示,8月下旬在曲阜主持召开了有纵队以上领导参加的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制定了济南战役的具体作战方案,并报军委批准。这个作战方案的基本内容是,以攻济为主要目的,并求歼援敌之一部,坚阻援敌不能迫近济南,以使攻城集团有足够的时间攻占济南。在手段上即兵力部署上,决定由14万人组成攻济集团,占参战兵力的44%;由18万人组成打援阻援集团,占总兵力的56%。这个方案做到既以足够的兵力攻城,又以主力用于打援,充分体现了攻济打援方针的要求。
  1948年9月16日攻城部队经8昼夜激战,攻克济南,全歼10万守敌。国民党军准备北上增援济南的17万大军,慑于强大的打援兵团已严阵以待,迟迟不敢推进。此时此刻担任打援的8个纵队成为粟裕手中的生力军。
  提出南线决战战略构想
  “小淮海”发展为“大淮海”
  粟裕不让蒋介石喘口气,不让敌人从济南失守的精神压力下解脱出来。1948年9月24日晨7时,济南城里巷战还在激烈进行,粟裕就向军委建议进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于1948年9月25日19时复电,同意粟裕的建议:“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在筹划和指挥济南战役过程中,粟裕就对下一步作战方向和尔后决战的战场,联系起来思考。粟裕认为在徐蚌决战,比在中原决战有利得多。粟裕打算大军进至陇海路南、徐蚌线东,攻占两淮、海州,采取“攻济打援”战法,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之间,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包括国民党整编五军及豫东战役未予全歼的黄百韬等部。中央军委决议集结在徐州地区准备增援济南的黄百韬兵团,不久将回到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第一个作战应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粟裕在紧张组织指挥歼黄作战的同时,密切注视全国和战区的新情况新变化:中原野战军进入淮海战场,两大野战军已由战略配合变为战役协同;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在兵力上、技术上的优势;长期隐蔽在国民党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将在徐州东北地区率部起义,我军可通过其防区切断黄百韬退路,围歼黄百韬已成定局。
  鉴于上述情况,粟裕认为南线战略决战条件已趋成熟,在“齐辰电”(11月8日辰时电)中向军委建议,抑留敌人于徐州及其周围歼灭之。军委复电:“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统帅部定下了将徐州地区之敌就地歼灭的决心,淮海战役终于演变为南线战略决战。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歼灭黄百韬兵团。粟裕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先期派出两个纵队向鲁西南进军,以9个纵队用于运河以东,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主;以6个纵队加4个旅用于运河以西以南,造成南北聚歼李弥兵团、攻略徐州的态势,隐蔽我军意图,错乱敌人部署。蒋介石的统帅部和徐州“剿总”果然中计,在参谋总长顾祝同主持的部署“徐蚌会战”的会议上,徐州“剿总”各个兵团司令官都说自己防区当面发现共军重兵集结。判断华野部队将由鲁西南南下,而不会在徐州以东发动攻势。因而决定放弃海州、连云港,固守徐州,集结兵力于津浦路徐蚌段,作攻势防御。这一部署正好给华东野战军分割歼灭黄百韬兵团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作战过程中,根据黄百韬兵团由驻守之敌变为运动之敌,又由运动之敌变为驻守之敌等实际情况,适时转换作战方式。由运动战转换为村落阵地攻坚战,全歼黄百韬兵团,这是前所未有的。
  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以后,淮海战场上国民党军总兵力还有6个兵团18个军50余万人。分别集中在三处:徐州地区,有徐州“剿总”和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8个军30余万人;蒙城地区,有黄维兵团4个军12万人;蚌埠地区,有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6个军10余万人。
  三个战场一盘棋。如何确定主要打击目标,如何处理主攻战场与钳制、阻击战场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消灭这三部分敌人,是关系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问题。在“齐辰电”(11月8日辰时电)中,他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华野歼灭黄百韬兵团之后,下一步作战“或歼孙(元良)兵团,或歼黄(维)兵团”。中共中央军委判断,在歼灭黄百韬兵团以后,徐州之敌有南撤或不撤两种可能。所以中央军委指示:“需待黄(百韬)兵团歼灭以后,依邱清泉、李弥、黄维三部的情况,才能决定作战方针。”
  1948年12月上旬,淮海战场态势发生重大变化: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被华野5个纵队阻止于蚌埠以南,杜聿明集团被华野11个纵队围困在陈官庄地区,黄维兵团处于孤立无援境地。粟裕分析战场态势,认为首先集中兵力歼灭黄维兵团。为保障中野围歼黄维兵团,粟裕指挥华野在3个方向上作战。在北线,由大弧形包围徐州,转为以11个纵队追击合围徐州30万逃敌。在南线,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同时先后抽出5个纵队,直接参加中野围歼黄维的作战。战场形势不断变化,华野任务多次变换,粟裕紧张非凡,曾7昼夜未睡。
  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以后,华野对杜聿明的包围圈越缩越紧,杜聿明集团已成瓮中之鳖,我军已占绝对优势。问题在于,从战争全局来考虑,什么时间发起总攻最为有利。12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歼灭黄维兵团以后,留下杜聿明集团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使淮海、平津两大战役互相配合。粟裕认为,中共中央军委的决策给淮海战场造成了极好机会,既可利用这段时间组织部队休整,又可乘机对敌军展开政治攻势。在组织部队休整中,广泛开展立功运动、评定伤亡、溶化俘虏等活动。经过休整,华野部队兵员充实,装备改善,战术提高,士气上升,更加壮大。淮海战役开始时,华野总人数为36.1万人,战役过程中伤亡10.5万人,战役结束时增长到55.1万人。对敌政治攻势更是大放异彩,促使国民党军官兵纷纷携械投诚。到华东野战军发起总攻时,杜聿明集团的30万人马只剩下不足20万人,仅用4天时间就被全部消灭了。粟裕说:“敌人最后被解决得这样快,应该归功于政治攻势的成功。四天四夜还不到,就歼敌10多万,平均每天歼敌四五万人。如果没有政治攻势,最后解决敌人不会这样快,我军的伤亡还要大些,证明攻心为上是正确的。”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8年是国内战争形势波诡云谲的时期,粟裕凭借着对战争形势的精准分析,从全局考虑,大胆向中央军委建言献策,出奇谋、用奇兵、立奇功。粟裕的谋略和指挥超群拔萃,堪称一代战神。粟裕对南线战略决战的突出历史贡献不会忘记,粟裕的神机妙算长留人间。 (编辑:柳 莎)
其他文献
世人皆知郭沫若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那个“别妇抛雏”的壮举,但很少有人关注过老舍也曾有过同样的抛妻别子的行动。  那是1937年11月15日的黄昏,济南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三道红色的闪电,紧接着便是三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齐鲁大学院内的树木被震得摇晃不止,片片叶子如同雨点般簌簌而下。38岁的老舍恋恋不舍地将身边的一双小儿女紧紧地拥抱了一下,然后又深情地望了一眼正在床上为怀中婴儿哺乳的妻子,便毅然站起身来,拎起
期刊
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震惊了日本国。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白天苏军飞机狂轰滥炸,晚上苏军坦克大兵压境,日军驻东北第一陆军医院里乱作一团。那天,院长下令给300多名重伤员血管里注射酒精和空气,给走不动的家属及小孩服下毒丸,剩下的2000多名伤员和医护人员被赶到牡丹江。“跳江!”随着院长最后
期刊
★ 盘马弯弓  丹阳抗日自卫总团迎来陈毅派出的一批军政干部,改编后,被命名为新四军挺进纵队  7月中旬,根据管文蔚的请求,陈毅司令员派手下的一员大将,时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的刘炎来到了丹北。  刘炎是湖南桃源县人,16岁时即参加农民协会,任乡农民协会会长。1927年9月,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中,刘炎被编在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营第二连,任副班长。12月下旬,毛泽东到二连检查工作
期刊
在电影《拉贝日记》中,有她的影子;在哈金的小说《南京安魂曲》里,有对她的描写;在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中,有她正义的呐喊;在电影《金陵十三钗》中,风月女子们危难时刻挺身救士兵的感人故事,真正的幕后导演是她。她用滴血的笔记录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的暴行。南京大屠杀期间,她把金陵女大改成难民收容所,挽救了上万中国人的性命。  她的中国名字叫华群,美国名字叫明妮·魏特琳。  1886年9月
期刊
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一段爱情故事,彭雪枫与林颖相爱了。一个是新四军指挥员,文武兼备、智勇双全;一个是年轻漂亮,精明能干的新四军女干部。他们既是爱人,又是亲密的战友。彭雪枫曾写过87封家书给林颖,他们的爱情被战火熔铸得简单而纯洁,质朴而壮烈。  1941年5月,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奉命率领部队来到了位于津浦路东段的淮北地区休整待命。中共淮北区委书记刘子久和行署主任刘瑞龙,眼见彭雪枫都34岁了还是单身
期刊
“小豆腐”,是徐泉根的绰号。他本是个孤儿,从小到白马涧一家豆腐坊做童养女婿。抗战时期,太湖游击队经常到白马涧一带活动,徐泉根便主动要求参加了游击队。由于徐泉根个子小,皮肤白,又在豆腐坊做过小女婿,大家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豆腐”。此人比较灵活机警,起先工作表现尚好,因此组织上把他作为一个骨干使用。新四军北撤时,派他留在太湖苏西地区,担任武工组长,在阳山东面一带活动,由周志敏具体指导。  但是,徐
期刊
马淑和怀着国仇家恨,毅然投笔从戎,成为新四军A师情报人员,代号是“卒子”  给马小姐安排休息的何妈,是一位农村模样的大嫂。虽是乡下人,一身蓝印花布格子衣服,却很合身。看上去也和平日里常见的乡下人不同,一副干干净净精明能干的样子。  “瞧小姐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从大城市过来的。”大嫂领着马淑和来到住处,边收拾边聊着,“不过,听小姐的口音,像是通城北边30里的刘桥人吧。”  “大姐看人倒挺准的。”马淑
期刊
在开国上将中,洪学智年纪轻,但革命资历却不浅,1929年,16岁的他参加了著名的商南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洪学智涉猎的工作领域遍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教育乃至国民经济领域。他战斗的脚步,从大别山到四川到陕北,从冀中到苏北,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中国鸭绿江到朝鲜三八线。所到之处,无役不功,可谓战绩累累,功勋卓著。  红军时期,洪学智主要担任政治领导职务。从1932年10月起,到抗战前夕,他先
期刊
父亲曾如清,老红军,开国少将,1967年7月7日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之命,离开了工作十多年的江苏省委常委、省军区第二政委岗位,调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政委,同年10月任兵团党委副书记。同期调到新疆兵团的还有:六十七军副军长孔瑞云,任兵团副司令员,开国少将;十六军副军长杜海林,任兵团副司令员,开国少将;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长朱铁谷,任兵团副参谋长。他们被兵团干部群众称为“四位新领导”。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分管
期刊
★ 一进泰州  陈毅一进泰州,李长江接待。当李明扬看过毛、朱的问候信后,对避而不见追悔莫及  在与颜秀五建立关系后,陈毅希望能当面向李明扬和李长江表明,新四军与他们团结合作的愿望。于是,他问管文蔚和惠浴宇:“能否让颜秀五向李明扬提议,邀请我们去泰州?” 管文蔚听了,心里颇费踌躇:陈司令亲自出马,去做二李的工作,当然最好不过了。但是,怎么保证安全呢?那李长江、陈才福都不是稳妥之辈,万一韩德勤从中挑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