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社会性格”的概念,“社会性格:是指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大多数人为了适应社会条件的需要而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傾向及其行为习惯方式。”[1]结合体育锻炼对人身、心、社会适应影响的作用,关注大学生社会性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培养社会性格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社会性格;影响
1 引言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家、社会、组织对于人的心理状况关注程度逐步提高呈上升趋势,不仅是对个体的心理状况问题进行关注,同时注重现代社会和社会集体的心理状况。鉴于此的基础上,社会性格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由于人的性格总是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并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性格除了有稳定的一面,还有可塑的一面。社会性格是社会群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群体中多数成员共有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绝大多数人性格的核心。”[1]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快速发展的希望,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塑造他们的社会性格,拥有良好的社会性格,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性格的影响
2.1体育锻炼开展形式的影响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开展形式过程中,通常以三种形式为主导,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2.1.1学校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改造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也是大学生社会性格塑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上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使学生自身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自身价值体现的提高,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更好的塑造学生的社会性格。
2.1.2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课的补充,课余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自主性,锻炼范围、时间、地点都不受到较大的限制。在锻炼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动作模仿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此时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造成性格矛盾激化,便会向社会性格靠拢。因此,课余锻炼能较好的为社会性格的塑造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环境。
2.1.3运动竞赛
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竞争、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体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对社会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竞赛过程到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发生很多矛盾,会影响社会性格的严重扭曲,所以竞赛准备工作一定不能疏忽,举办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应急方案和措施要准备好随时调配。
2.2体育锻炼作用的影响
2.2.1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学生成迷于网络、手机游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社会关系趋向冷漠,大学生社会性格处在一个危险状态下,鉴于此我们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人家交往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社会性格良性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2]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运动或竞赛,同伴、队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使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努力、拼搏、奋斗,在此过程中去体会运动的精神和体育锻炼带给彼此的快乐,促进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拓宽大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也促进社会性格形成与发展。
2.2.2体育锻炼能够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自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5]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中,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一个敏感阶段,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对于在学习过程中或生活中压力的不断增大不知如何处理,直接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这一现象。“首先,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不仅仅可以改善整体工作能力,提高脑力活动能力,为机体的适应变化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其次,通过体育锻炼,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人际交往机会,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青少年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形成独立的人格。”[3]良好的心里状态,对于大学生社会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体育锻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2.3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大学生情绪状态
“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因抑郁导致的自杀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大学生的抑郁情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处在一个迷茫、烦躁的状态,进入大学生活没有父母的时刻管教和提醒自己便进入了一个迷惘期。甚至有的大学生自己无法控制这一类情绪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家庭的事。控制情绪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比较直白且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式都是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来降低自己的情绪波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能给体育锻炼者带来愉悦的心情,并且能释放神经的紧张状态,调节锻炼者的情绪波动,改善心理健康。”大学生可通过日常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调节,不仅能控制个人情绪又可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社会性格的波动减小。 2.3体育锻炼目的的影响
2.3.1体育锻炼是根据自身需要,结合身体情况对运动项目、运动手段、方式、频率、负荷等进行选择,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水平。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追求身体健康,而健康并不是简单归结为身体没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所以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提升自己。同样社会性格也不是单个条件下形成的,而是长期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之总和。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社会性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社会性格的发展,运动竞赛的精神是社会性格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锻炼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而且对于人的社会性格塑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2建议
3.2.1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课内容
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切实加大体育工作的监督力度和经费投入,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机制,落实体育教学时间,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充分发挥体育锻炼与社会性格的良性结合。
3.2.2增加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和扩大竞赛规模、次数
通过增加课余锻炼时间,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密度、强度和时间使学生能更好的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加人际关系交流;竞赛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和活力。
3.2.3关注体育锻炼的作用对社会性格塑造的影响
体育锻炼的作用对社会性格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学校要加大力度关注体育锻炼与社会性格塑造的相互作用,要注意到体育锻炼的功能整合,塑造大学生完美的社会性格。
参考文献:
[1]叶珏,徐波.试析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性格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30)03.
[2]张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高教探索[J],2014,05.
[3]张梅.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南京:南京体育学报.2016,(30)05.
[4]唐闻捷,张玮.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功能探析[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03.
[6]李红果,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討.[J].知识经济.2009,10.
作者简介:张中阁,男,苗族,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贵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体育锻炼;大学生;社会性格;影响
1 引言
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家、社会、组织对于人的心理状况关注程度逐步提高呈上升趋势,不仅是对个体的心理状况问题进行关注,同时注重现代社会和社会集体的心理状况。鉴于此的基础上,社会性格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心理特征的重要方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由于人的性格总是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相关,并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性格除了有稳定的一面,还有可塑的一面。社会性格是社会群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群体中多数成员共有的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之总和,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绝大多数人性格的核心。”[1]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快速发展的希望,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塑造他们的社会性格,拥有良好的社会性格,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
2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社会性格的影响
2.1体育锻炼开展形式的影响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开展形式过程中,通常以三种形式为主导,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
2.1.1学校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行社会化改造的重要场所,学校体育也是大学生社会性格塑造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学校体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不同的上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使学生自身理解能力、逻辑思维和自身价值体现的提高,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更好的塑造学生的社会性格。
2.1.2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课的补充,课余体育锻炼具有良好的自主性,锻炼范围、时间、地点都不受到较大的限制。在锻炼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动作模仿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此时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会展现出不同的性格,造成性格矛盾激化,便会向社会性格靠拢。因此,课余锻炼能较好的为社会性格的塑造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环境。
2.1.3运动竞赛
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竞争、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体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赛精神,对社会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竞赛过程到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发生很多矛盾,会影响社会性格的严重扭曲,所以竞赛准备工作一定不能疏忽,举办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应急方案和措施要准备好随时调配。
2.2体育锻炼作用的影响
2.2.1体育锻炼能够增进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多数学生成迷于网络、手机游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社会关系趋向冷漠,大学生社会性格处在一个危险状态下,鉴于此我们要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促进大学生的人家交往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社会性格良性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2]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参加不同形式的运动或竞赛,同伴、队友之间的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使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努力、拼搏、奋斗,在此过程中去体会运动的精神和体育锻炼带给彼此的快乐,促进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拓宽大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也促进社会性格形成与发展。
2.2.2体育锻炼能够调适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大学生属于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肩负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直接影响自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5]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中,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一个敏感阶段,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对于在学习过程中或生活中压力的不断增大不知如何处理,直接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这一现象。“首先,通过体育锻炼,青少年不仅仅可以改善整体工作能力,提高脑力活动能力,为机体的适应变化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其次,通过体育锻炼,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人际交往机会,促进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让青少年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与困难,形成独立的人格。”[3]良好的心里状态,对于大学生社会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体育锻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2.3体育锻炼能够调节大学生情绪状态
“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几年来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因抑郁导致的自杀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大学生的抑郁情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4]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处在一个迷茫、烦躁的状态,进入大学生活没有父母的时刻管教和提醒自己便进入了一个迷惘期。甚至有的大学生自己无法控制这一类情绪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家庭的事。控制情绪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比较直白且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式都是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来降低自己的情绪波动。“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能给体育锻炼者带来愉悦的心情,并且能释放神经的紧张状态,调节锻炼者的情绪波动,改善心理健康。”大学生可通过日常体育锻炼进行自我调节,不仅能控制个人情绪又可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社会性格的波动减小。 2.3体育锻炼目的的影响
2.3.1体育锻炼是根据自身需要,结合身体情况对运动项目、运动手段、方式、频率、负荷等进行选择,提高自身身体健康水平。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是追求身体健康,而健康并不是简单归结为身体没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所以我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要全方位提升自己。同样社会性格也不是单个条件下形成的,而是长期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群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之总和。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体育锻炼对我国大学生社会性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学和课余锻炼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社会性格的发展,运动竞赛的精神是社会性格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体育锻炼的作用不仅能促进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而且对于人的社会性格塑造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2建议
3.2.1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上课内容
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切实加大体育工作的监督力度和经费投入,强化学校教学管理机制,落实体育教学时间,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充分发挥体育锻炼与社会性格的良性结合。
3.2.2增加课余体育锻炼时间和扩大竞赛规模、次数
通过增加课余锻炼时间,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密度、强度和时间使学生能更好的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增加人际关系交流;竞赛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激情和活力。
3.2.3关注体育锻炼的作用对社会性格塑造的影响
体育锻炼的作用对社会性格的塑造是极其重要的,学校要加大力度关注体育锻炼与社会性格塑造的相互作用,要注意到体育锻炼的功能整合,塑造大学生完美的社会性格。
参考文献:
[1]叶珏,徐波.试析学校体育对青少年社会性格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7,(30)03.
[2]张彦.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高教探索[J],2014,05.
[3]张梅.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J].南京:南京体育学报.2016,(30)05.
[4]唐闻捷,张玮.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功能探析[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1.
[5]毕秀淑,彭延春.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03.
[6]李红果,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討.[J].知识经济.2009,10.
作者简介:张中阁,男,苗族,贵州省都匀市匀东镇,贵州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