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新医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tig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783(2008)-3-0021-02
  【摘 要】目的 了解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76例颌面血管瘤采取平阳霉素局部注射。结果 总有效率97.4% 。
  【关键词】平阳霉素 颌面部血管瘤 临床疗效
  
  血管瘤是一系列不同病因、不同发展过程的先天性血管良性肿瘤或畸形,属错构瘤范围,颌面部多发。该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激素、激光及浅X线放射治疗,但易致瘢痕形成,破坏容貌等副作用。近年来文献报道[1]认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血管瘤疗效满意,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血管瘤7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共76例,其中出生后1个月~2岁48例,3~9岁18例,10~19岁6例,20岁以上4例。
  1.2 血管瘤类型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24例,海绵状血管瘤44例,蔓状血管瘤8例。
  1.3 血管瘤部位 额部23例、颊部20例、上下唇14例、鼻背及鼻唇沟10例、口内粘膜6例,瘤体最大6cm×4cm×1cm,最小0.3cm×0.2cm×0.2cm。
  1.4 治疗方法 ①常规行胸透、血常规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给予治疗,注射前5分钟据体重大小给地塞米松2~5mg肌注。②取平阳霉素8mg+注射用水及利多卡因等量2-4ml。皮内注射平阳霉素1mg,观察半小时无发热及惊厥不良反应行瘤体局部注射。③先将瘤体内血液抽出或挤走,瘤体周围选对称四点5号针头推入等量药液,视瘤体大小一次注射4-24mg[2]。
  


  
  2 结果
  
  见表1。疗效标准:①痊愈:经1疗程治疗,瘤体完全消退,皮肤、粘膜颜色正常,无外观畸形及功能障碍,随访无复发。②好转:瘤体缩小40%以上,皮色变浅,无功能障碍。③无效:1疗程注射完毕,瘤体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3.1 分类 血管瘤起源于残余的胚胎血管细胞,颌面部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的60%,按其组织结构特征可分为毛细血管型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1982Muliken根据血管瘤的病理特征将其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类,毛细血管型的大部分属真性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葡萄斑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为血管畸形。
  3.2 传统治疗方法 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有一定的难度及危险性,术后常出现外观畸形、功能障碍;非手术治疗如:放疗、冷冻、激素、激光及硬化剂治疗效果均不理想[3]。平阳霉素是广谱抗癌抗生素,可迅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DNA的合成,局部注射后,在瘤体内积聚高浓度药物,可使瘤体硬化、萎缩而治愈。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轻,对骨髓和免疫系统无抑制作用。最高剂量成人可达240mg,应用十分安全,偶有应用平阳霉素后出现发热[3]其原因是平阳霉素激发体内内热原的释放,使用本药前肌注地塞米松可抑制此不良反应。此法治疗血管瘤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外型满意、副作用小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昌美.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18(5):317-319.
  [2] 姜兴功、孟庆慧、孟宪霞,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疗效观察.医药产业资讯,2005,11(2):21,95.
  [3] 寿柏泉,平阳霉素引起严重过敏反应1例.华西医药通讯,1999,10(10):19.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眼动实验对比高水平译者和低水平译者在对不同文本进行人工翻译和译后编辑时的认知加工情况。研究发现:1)译后编辑明显快于人工翻译,译后编辑时的注视时长少于人工翻
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技术的兴起和发展,MEMS器件已大量应用于信息、能源、交通以及国防等领域。由于MEMS器件用材料在制备、加工以及
研究拟探索时间压力对建议采纳的影响,并探讨状态焦虑的中介及特质认知闭合需要的调节作用。研究一为时间压力单因素被试间设计,研究二为2(有/无时间压力)×2(高/低认知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为企业女职工施展才能、发挥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平台,同时也给企业工会女职工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
本文简介了我国陶瓷科技工作者检索国内外陶瓷论文及陶瓷专利文献的常用检索工具书,以及使用这些工具书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正>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实验性免疫性肌炎(EAM)肌力和病理形态学的干预作用。方法 1.动物模型制作:参照Nemoto方法免疫豚鼠,背部两侧皮下注射乳状液0.2ml(纯化兔肌球蛋白0.3μl
会议
为了系统考察员工动机与其知识共享意愿及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影响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意愿和创新行为的多变量整合模型,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360名员工的数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