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的需求及有效途径,希望促进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P20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96-01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测绘文化的形成、建立和拓展,测绘职工的自身素质、思想品位、文化层次等都相应得到了大幅提升。对精神文化需求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深等特点。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和先导作用。随着“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的实施,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测绘文化具备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极大的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的现状
精神文化是指单位成员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精神面貌、行为准则、审美观念、兴趣爱好、对生活的追求等多元化概念。据调查了解,测绘职工的工作紧张忙碌,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造成精神生活简单,没有突出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测绘干部职工普遍反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储备不够,眼界不够开阔,而测绘行业又是一个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各类先进技术都能快速融合到测绘技术的转型升级上来,对测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奋战在野外一线的测绘干部职工工作性质相对单一,长期坚守在生活艰苦、偏僻的环境里,与外界接触少、交流少,生活单调枯燥,社交范围狭窄,业余生活除了看电视、上网、网游外很少有其它娱乐活动。综上所述,测绘干部职工健康有益活动偏少,大多数是以娱乐消遣为主;少部分有参与兴趣或健身类活动;极少数有学习充电的意愿。
2、精神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我院每年会组织职工参观学习、外出交流、举办辅导讲座、开展劳动竞赛、健步走、骑自行车拉力赛、桥牌比赛、摄影展等活动。但由于测绘干部职工工作劳动强度较大,经常性的加班加点,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且工序间休息调整的交集较少,组织群体性活动较为困难,致使活动覆盖面很窄。此外,由于活动方式手段创新不足,精神文化建设在形式上的有效载体相对较少,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难以引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精神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开展群众性活动所需资金有限,致使精神文化建设失去了物质基础保障而难以有效开展,没有体育活动场所,没有图书室、阅览室,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展户外文体活动机会少。测绘干部职工只有亲身参与精神文化活动,才会有更切身的感受,起到凝聚人心,营造浓厚的测绘文化氛围,对测绘精神文化建设和提升职工素质有更直接的作用,促进测绘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干部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分析
1、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的需求。合理安排作业周期,是开展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保障。作为测绘生产单位,内、外测绘作业有其工作特殊性,恶劣天气会直接影响工作进程,再加上项目工期很紧,因此实际工作中没有假期,加班加点常态化。日常工作中,部门以职工工作量为考量依据,休假根据部门生产情况,灵活掌握,更多采取倒休的方式。我院开展全体职工参与的活动不多,更普遍的方式是以各部门为单位的建小家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提高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因此必须通过管理层合理安排生产作业周期,不仅使职工体会到工作和休假的乐趣,也能感受到参与群体性活动的快乐与充实。
2、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需求。随着测绘事业的发展和职工关注点的变化,薪资已不再是测绘干部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广大职工越来越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影响工作人员心理的环境因素和物理的环境因素。衡量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能否提升管理效率。一家单位工作环境的优劣,并不在于占地面积有多大、办公环境是否豪华,更多地要看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整合单位管理中的各种资源,是否能与单位中的各项活动相连接。从环境的角度考虑,能产生关系的因素是人。因此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使得职工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当前,野外驻地一般都是租用当地闲置的住房,环境杂乱,设施不齐全,缺乏必要的家用电器,例如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液化气燃气灶等,造成生活不便,势必影响测绘职工的情绪。
3、测绘干部职工的情感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干部职工在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其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多元主体、不同层次而产生不同需求偏好,对应的文化建设与测绘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也亟待深入。一是测绘干部职工需求偏好多元化。首先,主体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精神文化需求偏好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应着精神文化品味的差异。二是年龄阶段的不同导致需求侧重点的不同。相对于年轻职工对技能学习培训与晋升有较为强烈的期待,年长的职工多注重健康与休闲需求。三是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表达形式多样。一些传统的文化建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测绘干部职工的需要了,必须开展与时俱进的更多的形式来进行文化建设。内业部门女职工比重较大,外业部门几乎全是男职工。不同部门对文化需要也是不一样的。测绘工作是一项协作配合度要求较高的行业,职工之间沟通交流少,会影响团队的默契。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些体育、外出观光活动,外业职工很少有机会参与,因此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则必须兼顾各个方面。
三、解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1、开展目标教育。远大而崇高的目标,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动力,能使职工在实现测绘单位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身的价值,能有效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测绘文化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应借助目标的激励功能,开展好目标教育,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以“职工之家”、“职工小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精神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建家意识,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创建活动,把职工的需求作为测绘工作的具体实现目标,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服务职工的最佳方式,使职工精神文化体系建设通过“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的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载体,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科学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组织开展羽毛球比赛、棋牌乐、摄影展、书画展、文艺演出等,不断活跃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测绘干部职工的身心素质。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测绘文化建设才能有助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同时,只有全面加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测绘单位的测绘文化建设才能更加健康、有序、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华淑霞、闻一平:《关注和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年07期.
[2] 田卫华:《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3] 李晓平:《以人为本推动职工文化建设》[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8期.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现状;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P20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96-01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测绘文化的形成、建立和拓展,测绘职工的自身素质、思想品位、文化层次等都相应得到了大幅提升。对精神文化需求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深等特点。测绘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和先导作用。随着“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总体战略的实施,测绘地理信息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测绘文化具备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极大的促进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的现状
精神文化是指单位成员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精神面貌、行为准则、审美观念、兴趣爱好、对生活的追求等多元化概念。据调查了解,测绘职工的工作紧张忙碌,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不休息,造成精神生活简单,没有突出的文化建设,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文化生活匮乏
测绘干部职工普遍反映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知识储备不够,眼界不够开阔,而测绘行业又是一个科技密集型的行业,各类先进技术都能快速融合到测绘技术的转型升级上来,对测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尤其是奋战在野外一线的测绘干部职工工作性质相对单一,长期坚守在生活艰苦、偏僻的环境里,与外界接触少、交流少,生活单调枯燥,社交范围狭窄,业余生活除了看电视、上网、网游外很少有其它娱乐活动。综上所述,测绘干部职工健康有益活动偏少,大多数是以娱乐消遣为主;少部分有参与兴趣或健身类活动;极少数有学习充电的意愿。
2、精神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我院每年会组织职工参观学习、外出交流、举办辅导讲座、开展劳动竞赛、健步走、骑自行车拉力赛、桥牌比赛、摄影展等活动。但由于测绘干部职工工作劳动强度较大,经常性的加班加点,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且工序间休息调整的交集较少,组织群体性活动较为困难,致使活动覆盖面很窄。此外,由于活动方式手段创新不足,精神文化建设在形式上的有效载体相对较少,活动形式和内容单一,难以引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3、精神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开展群众性活动所需资金有限,致使精神文化建设失去了物质基础保障而难以有效开展,没有体育活动场所,没有图书室、阅览室,受客观条件限制,开展户外文体活动机会少。测绘干部职工只有亲身参与精神文化活动,才会有更切身的感受,起到凝聚人心,营造浓厚的测绘文化氛围,对测绘精神文化建设和提升职工素质有更直接的作用,促进测绘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干部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分析
1、合理安排生产进度的需求。合理安排作业周期,是开展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保障。作为测绘生产单位,内、外测绘作业有其工作特殊性,恶劣天气会直接影响工作进程,再加上项目工期很紧,因此实际工作中没有假期,加班加点常态化。日常工作中,部门以职工工作量为考量依据,休假根据部门生产情况,灵活掌握,更多采取倒休的方式。我院开展全体职工参与的活动不多,更普遍的方式是以各部门为单位的建小家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提高全院职工的凝聚力。因此必须通过管理层合理安排生产作业周期,不仅使职工体会到工作和休假的乐趣,也能感受到参与群体性活动的快乐与充实。
2、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的需求。随着测绘事业的发展和职工关注点的变化,薪资已不再是测绘干部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广大职工越来越注重工作环境的改善。工作环境是指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这种条件可以是影响工作人员心理的环境因素和物理的环境因素。衡量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只有一条标准,就是能否提升管理效率。一家单位工作环境的优劣,并不在于占地面积有多大、办公环境是否豪华,更多地要看工作环境是否能够整合单位管理中的各种资源,是否能与单位中的各项活动相连接。从环境的角度考虑,能产生关系的因素是人。因此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使得职工可以更有效率地工作。当前,野外驻地一般都是租用当地闲置的住房,环境杂乱,设施不齐全,缺乏必要的家用电器,例如空调、洗衣机、热水器、液化气燃气灶等,造成生活不便,势必影响测绘职工的情绪。
3、测绘干部职工的情感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测绘干部职工在物质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其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广大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多元主体、不同层次而产生不同需求偏好,对应的文化建设与测绘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也亟待深入。一是测绘干部职工需求偏好多元化。首先,主体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精神文化需求偏好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应着精神文化品味的差异。二是年龄阶段的不同导致需求侧重点的不同。相对于年轻职工对技能学习培训与晋升有较为强烈的期待,年长的职工多注重健康与休闲需求。三是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表达形式多样。一些传统的文化建设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测绘干部职工的需要了,必须开展与时俱进的更多的形式来进行文化建设。内业部门女职工比重较大,外业部门几乎全是男职工。不同部门对文化需要也是不一样的。测绘工作是一项协作配合度要求较高的行业,职工之间沟通交流少,会影响团队的默契。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些体育、外出观光活动,外业职工很少有机会参与,因此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则必须兼顾各个方面。
三、解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1、开展目标教育。远大而崇高的目标,是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动力,能使职工在实现测绘单位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体现自身的价值,能有效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发展目标而团结拼搏、奋发有为。测绘文化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应借助目标的激励功能,开展好目标教育,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2、以“职工之家”、“职工小家”为中心内容的职工精神文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建家意识,动员和组织职工开展多形式的创建活动,把职工的需求作为测绘工作的具体实现目标,为职工排忧解难作为服务职工的最佳方式,使职工精神文化体系建设通过“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的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3、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要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不断丰富文化活动载体,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科学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例如组织开展羽毛球比赛、棋牌乐、摄影展、书画展、文艺演出等,不断活跃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测绘干部职工的身心素质。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测绘文化建设才能有助于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更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单位“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同时,只有全面加强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三个文明”齐头并进的发展势头,测绘单位的测绘文化建设才能更加健康、有序、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华淑霞、闻一平:《关注和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2年07期.
[2] 田卫华:《政府组织文化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3] 李晓平:《以人为本推动职工文化建设》[J],《中国职工教育》,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