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生本化历史教学实践及启示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eda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香港中学历史教学重视开发与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2017年7月,笔者有幸前往香港九龙塘教育服务中心,参加香港教育局主办的“透过实地考察及专题研习促进中史学习——学校实践经验分享会”,聆听来自香港三间不同中学的教师分享的讲座。其中,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徐琳老师介绍她所组织的“广州历史文化及岭南文化考察团”历史实地考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笔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老师的经验对于一线教师组织实地考察活动,乃至日常历史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将徐老师在讲座上介绍的实地考察活动流程记录下来,并浅谈从中获得的启发。
  一、活动流程
  在准备工作阶段,徐老师从宣道会陈朱素华纪念中学高年级招募了11名对历史感兴趣、日常表现较佳且自愿参加考察团的学生。2016年9月至10月,徐老师邀请校外专家香港教育大学客座讲师雷武铎先生给这11名学生进行了两次理论培训,使之初步掌握广州的历史文化发展概况,了解广州的遗迹,设计导览路线、工作纸,掌握组织导赏和讲解的方法、技巧,成为“尖子生”。在此基础上,徐老师指引这些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遗迹进行史料搜集,形成基本认识。
  2017年5月13日至14日为两天一夜的尖子生预访团。学生在徐老师、雷先生及观察员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广州进行第一次实地考察。第一天考察了广东省博物馆、大元帅府、沙面西式建筑群,第二天考察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南越国宫署、南海神庙。其中,徐老师利用《中国历史科:实地考察资源套——从广州古迹出发》中的相关资源,重构了两个主题的工作纸,要求学生在考察过程中完成。第一个主题的工作纸是《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894年至1925年)》。学生需要完成的第一项任务是参观孙中山元帅府纪念馆“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陈列,找出与大元帅章、“中华民国”大总统章、“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章的相关政权资料。第二项任务是参考广东士敏土厂的相片,结合考察资料及相关史实,解释孙中山选择此地为大元帅府的原因。第三项任务是搜集资料,分析孙中山在反军阀运动上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成效如何。在考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时,尖子生按照平面图,找出公园内与纪念“三·二九”起义有关的建筑、碑文等,完成工作纸上的填空题。
  第二个主题的工作纸为《海外贸易枢纽——唐代与清代的广州》,尖子生按图索骥,分析南海神庙中的石碑、石刻和塑像蕴含的历史信息,了解唐代的社会面貌。除了完成工作纸,学生还拍摄影像,与讲解员、教师交流,查阅文献等,进一步深入挖掘史料。预考察团活动结束后,学生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设计讲解的内容与工作纸。这部分工作完成后,徐老师在全校发出活动通知,吸引感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正式考察团。
  2017年6月30日至7月2日,正式考察团在广州活动。除了预访团的师生,还加入了19名“普通生”。尖子生在此行中担任小老师的角色,负责部分遗迹的讲解以及利用自己设计的工作纸组织普通生参与学习活动。
  负责广东省博物馆的尖子生选定了五大主题:马坝人,南北融合,广东三大民系,外贸和历史名人。首先,尖子生对展览进行讲解,引导普通生完成工作纸上的填空题以了解展品的基本信息,并且思考工作纸上的开放式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继而,尖子生组织普通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综合观看展览和聆听讲解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问题研讨与汇报。
  负责南越国宫署的尖子生设计了五大问题。(1)普通生通过观察地图知道岭南地区的范围。(2)在认识汉服后设计一套汉服。(3)思考南越王宫博物馆中的模拟庭院是否有助于游客理解。(4)如何把南越遗迹保留得更好?请对此提出建议。(5)综合衣着、礼仪、环境等因素,说一说你是否喜欢生活在南越。
  负责沙面的尖子生主要介绍沙面的建筑特点和用途,所设计的工作纸也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的。开放式题目二选一:(1)假设你是英国人或法国人,在租地的图上设置建筑物。(2)请你以1862年沙面人的身份写一篇日记。
  负责大元帅府的尖子生简化了原有的工作纸,让普通生完成工作纸上的填空题,了解孙中山在广州建立的第一次政权和第二次政权的基本情况。
  负责黄花岗的四位尖子生根据各自搜集到的史料,深入讲述了黄花岗起义的来龙去脉,引导普通生讨论黄花岗起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考察结束后,学生各自写下考察活动的心得体会并分享交流。
  二、活动启示
  1. 体验学习,激起兴趣
  中学生处于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不断形成的认知阶段,能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物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徐琳老师通过历史实地考察活动,借助具体的、可观可感的历史遗迹遗物,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改变了刻板印象,感受到历史并非陌生而遥远的,历史遗存就在现实生活中。实地考察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历史的“活化”。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室的四面墙内分析图文资料,而是走向社会广阔的天地研究遗迹遗物;学生不再受限于教科书讲述的有限范围,而是拥有了自主探究自己兴趣点的无限可能。这是体验式学习理论与历史学科相结合的一个范例。以課堂教学为主,辅之以课外实践,能促使学生的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抽象的逻辑思维与生动的直观感受相结合,从而形成立体的历史认识。教师应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提供平台和途径,创造学生体验的机会。
  2. 支架教学,激发能力
  支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师帮助的成分逐渐减少,把管理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本人,最终学生独立地学习。此案例中,准备阶段、预访团考察期间,尖子生仍是学习的接受者,教师主要发挥着示范者的作用。当尖子生开始进入工作纸的设计环节时,他们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从问题的回答者到问题的提出者的角色转变,从中自主建构历史知识,发展历史思维,提升历史学科素养,特别是提升了史料搜集和分析能力。此时,尖子生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主导者,教师更多地充当建言者的角色。在正式考察活动开展期间,尖子生扮演小导师的角色,教师“退居二线”,成为一名观察者,在活动后再提出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和锻炼,尖子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共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3. 尊重差异,激化互助
  此案例最引人注目的是尖子生指导下的普通学生历史学习。如果说尖子生的潜能的激化得益于其与教师进行的交互式教学,那么,普通生的最近发展区是在尖子生的帮助下向前推进的。尖子生和普通生在考察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尖子生为指导者,普通生为接受者,他们承担的任务是不相同的。这是同伴学习下的一种形式,即“指导学习”。(吴玉国《教会学生向同伴学习》)日常教学中,发挥尖子生引领作用的最主要形式为合作学习。在强调合作性学习的今天,优化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中每一位成员的独特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互动交流,成为彼此的助学者。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其他文献
教育生态学就是将生态学的理论融入教育,创建自然生态的教育环境,营造人文生态的教育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等“生态”要素,这些要素形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最终达到教育生态和谐的育人目的。如果用一种整体的、情境的、关联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健康发展,生态化培
期刊
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初中封闭式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其管理优势明显,另一方面则是问题也不少,而其中新生学校适应问题倍受关注。本文就该问题从新生学业适应、同伴关系适应、师生关系适应、常规生活适应、自我适应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从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三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  一、寄宿新生存在的问题  初中寄宿新生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家进入学校过集体生活。他们
期刊
刚执教七年级那会儿,我带的班级整体精神面貌比较懒散,学生陋习较多,随手乱扔文具、书籍;劳动不积极,怕苦怕脏;抗压能力差。其实学生的这些行为习惯是受其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以及群体的影响的。所以,要重新整顿这个班,必须先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还要在班上举行一系列主题活动,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转化这些学生。  一、准备阶段:通过家访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我把平时学生上课趴桌、坐姿不正、排队松散、
期刊
作为一位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日常生活、与学生共进退的毕业班班主任,其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紧紧带动着学生中考冲刺的势头。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初三第二学期的备考尤为重要。  竞争,一路高歌  一个班级如果像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死气沉沉,就会缺少学习的动力。动力源于竞争,竞争让班级充满灵气,活灵活现。充满竞争的班级,如上了高铁轨道的列车,一路高歌到中考。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
期刊
“犹记年少时深受同门学长的影响,我满怀好奇地踏上了书法这一漫长的道路。起初,懵懵懂懂的我只是喜歡拿起笔在米字格上写一写,对书法的一切并不了解,直至些许时间后,内心对书法的那份陌生与新奇逐渐转化为一种热爱与追求。”2015年广东省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黄书钥这样回忆自己在莲下中心小学开始的书法之路,现已就读中学的她对母校的“和美教育”感怀不已:“我坚信,‘和美教育’这朵璀璨的花,虽已开过,却永
期刊